国铁西安局开行今夏首趟“夏日纳凉”主题定制服务列车
图为旅游专列。 程茹悦 摄
中新网西安6月19日电(张远 于海 李慕华)记者19日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西安局”)获悉,Y888次定制旅游专列18日从西安站驶出开往陕西安康,400余名游客坐着火车走进素有“陕西千岛湖”之称的瀛湖,开启“戏水纳凉”之旅。这是今年夏天国铁西安局开行的首趟“夏日纳凉”主题定制服务列车,也是今年以来陕西铁路开行的第100列旅游专列。
今年以来,国铁西安局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精准对接旅客出行需求,根据季节特点和景区特色,分季节推出“春赏花”“夏纳凉”“秋赏叶”“冬戏雪”四大旅游主题,规划56条精品线路,特别是加大创新省内旅游新模式,构建陕西全域旅游新格局。
近日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国铁西安局及时启动“夏纳凉”旅游主题列车,除了开行西安至安康的省内旅游专列外,6月22日起还将开行西安至漠河长途旅游专列。列车从西安始发,途经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地,环游东北五省、穿越大兴安岭。
为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夏纳凉”主题定制旅游专列精心打造了休闲餐吧车、休旅车、淋浴车、文化车等11个多功能车厢,并设置KTV、游戏机等娱乐设施设备,提供爆米花、烤肠、咖啡等零食餐饮,组织西铁职工艺术团在列车上开展文化展演,让游客一边欣赏窗外的秀丽景色,一边感受车内丰富的娱乐生活,把“乘火车”变成“游火车”,让“出行”即“出游”,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旅客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出行需求。
2022年5月19日,陕西铁路首次开行定制服务列车。一年来,国铁西安局不断创新火车旅游新体验,以列车为载体打造旅客出游新场景,加强铁路与上下游旅游产业的融合,为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在出行上,除了打造多功能车厢让旅客享受“乘车”娱乐时光外,还积极与省市文旅部门和文旅企业合作,先后与23家酒店、6家运输公司、51家景区达成合作,促进旅游消费不断升级。今年以来,截至6月18日,国铁西安局累计开行旅游、红色教育、研学、商务团建等主题定制列车达100趟,服务游客6.6万人次,带动火车、汽车跟团游、自驾游等20万人次。
此外,定制服务列车还利用“随行价位、随性停靠”的优势,让旅客直达乡村小站,为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休闲、教育科普等业态注入新活力。同时,通过在列车上设立特色农产品展销区,解决农村“供”与城市“需”之间的需求,进一步拉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签约总额达4932.12亿元
- 200+“嵌入式体育新空间” 赋能鄞州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 安宁疗护:陪伴生命终末期患者有尊严地谢幕
- 欧委会发布“绿色协议产业计划”与美抗衡
- 从“国贫县”到“百强县” 四川宣汉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代行总统职权的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发表对国民谈话
- 英国房价创10个月来最大涨幅
- 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 暑期文旅消费热力涌动
- 国家防总针对广东海南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 年花市场涨声一片 本地品种网红概念双双走红
- 启明讲堂进拉萨校园 携手普法守护青春
- 不再看天育秧 湖南衡阳现代设施农业批量培育“好苗子”
- 困难大学生“先食后付” 可以多一些这样的人性化措施
- 柳荫街 胡同里的另类风景
- 哥伦比亚当局暂停与反政府武装的停火协议
- 如何打造5G第一城?上海拓展5G技术应用场景
- 未来人们会怎么看电影?上影节开出“未来影院”新单元
- 再现明清“笪桥灯市” 南京千年古巷熙南里亮灯
- 以色列卫生部:已有70人因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死亡
- 节假日出游 有一种“到此一游”叫什么都不留下
- 热门推荐
-
- 浙江淳安乡贤促共富 “酿”出甜蜜新生活
- 上海机动车进口新政试点首月超3.5万辆进口机动车享改革红利
- 不只是痛风 高尿酸对肾的打击也很大
- 第22届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入园人数突破150万人次
- (新春走基层)中国“春联村”迎销售旺季 小春联成致富大产业
- 20株“二代焦桐”植入河南兰考大地
- 中国单体最大转体吨位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建成通车
- 新闻1+1丨震后一周 西藏定日受灾群众安置情况如何?
- 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系列在线文化艺术服务
- 两会大家谈丨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 访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对中国市场、中国制造、中国创新充满信心
- 阿云嘎领衔主演 《剧院魅影》中文版有何特点?
- 文化遗产走进京城特色商圈 北京中轴线文创市集开集
- 上半年广州公寓成交均价每平方米突破3万元
- 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新增123种野生动植物
- “艺起飞扬 逐梦湾区”2024年“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在广州举办
- 通讯:“救援来的时候,心里就踏实了”
- 妙趣横生!一起来看珍稀野生动物们的可爱瞬间
- 广西殡葬惠民政策为民众“身后事”减负
- 外贸城市年终冲刺:出口三强稳固,深圳有望31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