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123”将在江苏南通交付
“海洋石油123”将在江苏南通交付
数字“克隆体”让海陆协同跨越“山海”
今天(6月16日),我国首艘海陆一体化生产运营的智能“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3”将在江苏南通交付,对于实现我国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我国能源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石油123”是一艘10万载重吨级船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交付后将通过一艘主拖轮拖带和一艘辅助拖轮护航,拖航至珠江口盆地海域的陆丰12-3油田作业,预计年产量可达150万吨。
据了解,“海洋石油123”通过“海精灵”边缘数据中心实现海上油气生产24小时监测预警辅助决策和优化控制,而在陆地上,国内首个“海上油气加工厂”陆地智控中心,则全方位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设备设施远程映射与海陆协同管理,为海陆一体化智能生产运营搭建了数据共享的桥梁。
在位于深圳的“海上油气加工厂”智控中心,工程师王栋组织模拟运行,远程诊断1000公里之外的“海洋石油123”发电主机故障。主机出现非常规状态时,智控中心电气专家不到1小时就拿出了集体建议。
“海洋石油123”FPSO建设项目组副总工程师 张宝雷:研发团队将数字孪生技术首次应用在“海洋石油123”的生产工艺流程优化、船体及单点系统健康管理,相当于给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创造了一个数字版的“克隆体”,技术人员在FPSO陆地智控中心便可以通过“克隆体”全面监测海上生产动态,大幅提升油气生产应急处置能力和决策效率。
在数字孪生系统诞生之前,海上操作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外部条件变化,并根据生产规程和工作经验进行工艺系统的调节,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在部署生产工艺数字孪生系统后,不仅可以真实还原工艺流程,还可以根据生产的实时状态和变化情况进行控制参数调优和趋势预警,解决了装置运行过程中因依赖操作经验导致的系统异常、预警信息不足等问题,在安全高效运行的前提下,确保“海上油气加工厂”生产时率最大化。
(总台央视记者 张伟 张丛婧 海门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用意何在
- 20年公益路:向善的力量,温柔且坚定——记志玲姐姐河南公益行
- 肌少症老人容易失能 营养联合运动恢复“肌”能
- 湖南娄底:钢铁产业“链”出新“汽”象
- 《中国艺术年鉴》《中国艺术学年鉴》 最新卷本在京发布
- 截至2024年11月底 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约15%
- 书香满杭城 杭州新增百个家门口的阅读空间
- 年夜饭、民宿预订火爆 春节倒计时你准备好了吗?
- 设备更新更什么?以旧换新怎么换?
- 半舞台版《波姬与贝丝》上演 为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画上句号
- 自然资源部:大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 尽享非遗之美 重庆启幕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
- 在海拔6000米的“世界之巅”上班是怎样的体验?
- 山东蓝翔教育科技集团注销,蓝翔技师学院回应
-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应注意哪些?“十问”画重点
- 加拿大央行恢复加息步伐 利率达22年以来新高
- 2024矿业、锂电新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
- 中关村论坛首设标准化平行论坛 助力高技术创新未来愿景
- 最是书香能致远 高原古城青海西宁“书香夏都”见闻
- 中亚商品走俏喀交会
- 热门推荐
-
- 哈萨克斯坦总统与欧洲理事会主席举行会晤
- 暑运以来三亚机场日均旅客量、航班数分别接近和超过疫情前
- 走进数博会,齐聚云上屯:华为云助力政企共建数实融合新未来
- 广西新一批医疗队赴柬埔寨“送光明”
- 欧盟机构: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高1.5摄氏度
- 春节旅行去哪儿? 冰雪游、温泉游最热门
- 天津音乐学院民族歌剧《同心结》亮相首届天津音乐节
- 2023年5G直接带动中国经济总产出预计达1.86万亿元
- “童话大王”郑渊洁为舒克和贝塔庆祝“四十不惑”
- 两大原创艺术展亮相广西南宁 中德艺术家共叙文化交融
- 浙江上线“浙里文化圈” 七大场景打造“一站式文化链接”
- (聚焦海峡论坛)闽台民族宗教交流活动在福建举行
- 五一假期北京全市公园接待游客906.74万人次
- 江苏中欧班列二手车国际专列首发
- 苏粤浙三省数量居前 显现产业链中坚力量
- 2023广西永福县福寿文化系列活动开幕
- 青海三县彻底结束不通高速公路历史
- 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将采取什么措施?专家解读→
- “他们以忠诚展示了中国最优秀的传统”:纪念一战法国华工
- 2月15日民航预计运输旅客23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