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云成市场增长新动能
近段时间,阿里、腾讯、京东等头部云计算厂商纷纷发布产品降价公告,掀起了云计算市场新一轮价格战。云产品降价的背后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和快速发展的技术,标志着云服务市场已经走过快速扩张期。不过专家认为,长期来看,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远未触及“天花板”。云服务商想要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还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调整云服务结构模式,推动云服务走实向深。
以低价抢占市场
5月23日,京东云掀起我国云市场的首次公开比价大战,宣布其全系核心产品参与比价,承诺“买贵就赔”,包含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视频服务等产品,是此轮价格战中产品线最丰富的厂商,涵盖产业客户上云、用云全链条的服务需求。
此前,腾讯云于5月16日宣布云网络、数据库等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降价政策自6月1日正式生效。
这轮价格战始于4月26日,阿里云宣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降价,围绕云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价50%。
“云服务商主动降价让利,根本目的在于以价换量,降低用云门槛,抢占吸引更多用户进入云计算领域,扩大用户基数和规模,以此挖掘市场需求,提升云计算的市场渗透率。短期内降价势必会释放技术红利,推动更多用户进入云计算领域,扩大市场份额。”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信息化发展研究室副主任王婧说。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一方面,当前普通算力和云计算服务竞争非常激烈,云计算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不断扩大规模,云计算供给相应增加,价格战在所难免;另一方面,云计算服务进入迭代期,新服务、新算力出现,旧服务、旧算力本就进入降价阶段。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表示,在产品标准化和同质化的背景下,价格战确实会影响用户的购买行为,吸引一些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但是,由于我国云计算市场集中度较高,云服务商的价格战还是在几家头部企业之间进行,产品价格虽然下来了,市场竞争的格局却不会产生很大变化,最终受益的是用户。
云产品能实现大幅降价,技术降本是一个重要因素。正如腾讯集团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OO、腾讯云总裁邱跃鹏所言:“腾讯云通过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等一系列手段,不断打造核心产品的极致性价比,也将通过价格调整,进一步向用户释放技术红利。”
京东云负责人表示,极致性价比是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所必备的重要特征。京东大规模的业务实践,使京东云追求技术降本具有天然的自驱力。线上零售等场景让京东云始终面对极为苛刻的考验,持续加大自研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最大化降低成本。
统信软件相关负责人认为,价格战不能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此,统信软件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场景需求,推出了永久授权、场地授权、年度订阅等报价方式。
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本轮云产品降价的背后,是各大服务商对云市场未来发展的研判。
王婧分析,从市场供给看,以电信运营商为主的厂商持续发力公有云特别是政企市场,市场竞争生态发生极大改变。日趋激烈的竞争迫使云服务商通过降价维持业务增速。从市场需求看,中小企业上云意愿不强,市场难以拓展,降价成为云服务商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策略。从技术推动看,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爆火,其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和海量数据对高算力提出新要求,将拉动云计算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各大云厂商借此纷纷出击,通过降价提前抢占客户,构筑先发优势。
目前,全球云服务市场虽有所回暖,但增速放缓,主要原因在于各行业数字化进程延缓,云服务行业存量市场中业务拓展带动的营业收入增长有限。新用户为更好应对潜在市场风险,更为谨慎地开展上云用云规划,云服务市场增量动力不足。因此,存量市场云消耗不足,增量市场云投入有限,导致整体云市场增速放缓。
赵刚认为,在互联网视频和网络直播、产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算力和大模型服务、元宇宙等新需求推动下,云服务市场整体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前景依然看好。
当前,我国云服务市场呈现三个特征:一是行业云市场不断扩大,云服务深入融合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行业私有云、混合云的渗透度进一步提升;二是智能云市场呈现快速增长,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务成为人工智能应用新热点;三是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市场快速增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云业务均实现高速增长。
“云服务在供给端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上云、用云成为需求侧的广泛共识。虽然整体云服务市场已步入增长稳定期,但从长期来看,随着生成式AI、自动驾驶等新的大规模应用推开,云服务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王婧说。
瞄准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数据显示,2023财年第三财季,微软智能云部门营业收入为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远超市场预期。谷歌云业务也首次实现盈利,息税前利润1.91亿美元。
“当前,亚马逊、微软和谷歌是全球云计算市场的三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六成以上。”赵刚分析,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与上一财季相比,全球云计算三强整体增长也放缓,增长率下降约4个百分点。但是,自2022年12月微软云支撑的ChatGPT发布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云服务为微软云市场注入新活力,微软云业务增长远超市场预期。同样,谷歌也得益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力,云计算业务实现盈利。
由此可以看出,智能云正成为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增长的新动能。云服务商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不断强化自身技术,持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仍能在云服务市场找到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云计算厂商拓展业务应该以技术创新为先,寻找通过技术缔造壁垒、提高产业附加值的路径。”盘和林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云服务厂商不能仅靠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应该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加快人工智能算力、大模型算法云、元宇宙服务等新产品的投入,抢占新一轮云计算竞争的制高点。
“首先要提升云服务供给能力。鼓励云服务商加强云计算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研发,持续丰富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在行业拓展和场景创新等领域持续寻找各自差异优势,紧跟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对业务模式进行快速调整,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当前我国软件即服务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应不断拓展云计算与其他传统行业融合和社会化应用,培育提升软件即服务应用的渗透率。”王婧说。
同时,瞄准市场需求,强化中小企业等用户需求对接,从用户体验、个性化服务等差异中寻求突破。完善云服务产业生态,云基础设施提供商、云服务商、软件应用服务商、行业用户等产业链上中下游各方应协同推进,通过开源社区、共建、开放共享、合作共创等多种形式,推动建立软硬一体、上下游联动的产业生态体系。
“公有云要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降价不降质量,用更好的服务质量、更快的服务效率满足用户需求。行业云要深耕行业应用场景,打造规模化定制的服务能力,低成本满足行业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加快智能算力、大模型云、元宇宙云等新技术投资和新产品创新,抢占云服务的新兴市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扩大海外市场数字化转型新机会。”赵刚说。(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黄 鑫)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马克龙:美国和中国都不会雇外国公民做这种工作
- 春运首日中老铁路运送跨境旅客同比增长56%
- 泰国16所高校中文系主任聚首研讨中文教育
- 全球最大舱容LNG双燃料动力耙吸式挖泥船成功交付
- 流感感染率在儿童中最高 专家建议尽快接种流感疫苗
- 治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清朝有哪些灵活多样的高端操作?
-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暂时没有对刘家峡水电厂造成影响
- 金沙江上游拉哇水电站大坝填筑突破1000万立方米
- 韩国西南海域一船只倾覆致3人死亡 中领馆称遇难者中无中国公民
- 第六届进博会11月将启 参会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高管创新高
- 可吞咽传感器助力监测胃肠道健康
- 夏日白癜风发病率升高 专家:晒太阳不能代替光疗
- 西藏林芝市森林消防开展进山入林实战化训练
- 【新闻随笔】当文艺遇见乡村生活
- 云南两会热议口岸经济 探索产业发展文旅转型
- 中欧班列(西安)提档升级跑出“加速度”
- 王毅会见吉尔吉斯斯坦外长库鲁巴耶夫
- 12306新增推送候补同方向 增开临客列车等信息服务
- 结构性减税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 热门推荐
-
- 第二代、第三代航天人合著《剑指苍穹》致敬钱学森
-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从文物里读懂赤峰 感知民族融合的多元文化
- (十四冬)办好一个会,引领一群人——“十四冬”志愿者小记
- 美疾控中心:新冠感染成美国2022年第四大致死原因
- 中国多地博物馆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193件作品展示近年来江西美术创新发展和创作水平
- 格鲁吉亚文化促进中心在厦门揭牌
- 3至5日为本轮雨雪天气最强时段 这些地方要注意
- 能保护壁画的航天技术机器人亮相
- 北京3条(段)地铁新线开通试运营
- “碳”循嘉年华多种形式带上海民众体验低碳乐趣
- 上海航运中心迈向“全面建成”新阶段 临港新片区“硬指标”搭载“软实力”
- 中国能源大旗开建氢能产业园 “北疆氢都”提上日程
- 6月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0.9% 持续向好预期已形成
- 上海两大汽车外贸码头年出口同比增26.6%
- 拼多多入选民政部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名单
-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服务中心启动
- 中部(湖南)应急安全与消防技术装备博览会开幕 智慧消防等亮相
- 甘肃积石山地震:抗震救灾全面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 广东省内首批农商行吸收合并2家村镇银行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