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绿色化工“智起风云”:“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效能再升级
6月8日至10日,2023“科创中国”绿色化工高端论坛在兰州新区举行。 丁凯 摄
中新网兰州6月11日电 (魏建军)2023“科创中国”绿色化工高端论坛9日至10日在兰州新区举行,来自全国化工领域的院士专家和业界精英汇聚新区,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主题,广泛交流、谋求合作、共商发展。“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兰州新区效能升级。
近年来,甘肃以“强科技”行动和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牵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创新基地。兰州新区积极开展“科创中国”试点探索,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一体建设,努力建设技术先进、智慧安全、绿色低碳为定位的现代化工新城。
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
兰州新区抢抓化工产业战略备份、优势企业扩能增产、创新企业产业布局重要“窗口期”机遇,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目标是将来建成全国最大的“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
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区累计引进东方希望有机硅、雅本化学、东瑞制药等项目200多个,总投资超460亿元。康巴斯、泰邦化工等60多个项目投产运营,落地产品1000余种,形成了以高端医药、农药、化工新材料、助剂试剂、高端化学品等为主导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据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锦介绍,基地目前入驻企业达108家,引进项目168个,落地产品558种,其中打破垄断产品18种,替代进口产品91种,更新换代产品8个,出口产品185种。
“我们想通过几年的发展,把石化集团专精特新产业园做成国内最大的专精特新孵化产业基地。”姜锦说,通过此次高端论坛,可以在园区引进一些品质更高、技术含量更高、绿色环保的产业落地,园区本身也有孵化科研的功能,可吸引更多的信息、资金、技术聚集。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表示,希望甘肃深化“办好一个会、带活一座城、辐射一大圈”的品牌服务模式,对重点产业需求精准画像,聚焦“地方所需、科协所能”找准发力方向,更好“荟”萃人才、“汇”集资源、“慧”智思想、“惠”及民生。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效能再升级
兰州新区地处祖国内陆,政策优势突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生产要素供应充足,化工园区远离人口密集区,地势平坦、空间开阔,空气扩散条件好,周边无各类自然保护区,无浅层地下水,有天然山体屏障,地处全年主导风向的侧风向,具备发展化工产业的先天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表示,兰州新区这些年快速发展,集聚了全国化学化工领域、化工装备制造的科技开发和力量。在政策、经济和金融以及其它生活医疗保障上提供了非常好的服务。此次论坛再汇聚、再提升、再凝练、再梳理,催化促进再发展。
严纯华说,全国的产业发展以及产业转移集成升级的整个趋势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包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这一系列重大的、利好的和引领性的国家战略成为兰州新区迅速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张世珍表示,该省近年取得重离子治疗肿瘤装备国产化替代、同位素实验室、万米深井钻采装备等重大创新成果,形成覆盖多学科方向和重点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体系,支撑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十年间提高近1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8。
张世珍说,兰州新区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支撑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构建了以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支撑经济增速近6年来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成为全省实体经济发展新高地、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自2021年5月获批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以来,兰州新区以此为契机,效能翻番,研究制定组织保障机制,安排专项财政经费保障,指定承接单位具体实施,全面开展科技需求与服务对接,全力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着力打造西北地区创新驱动引领区。
兰州新区科技发展局副局长王艺强说,近两年新区举办的高规格论坛邀请到30余位两院院士共谋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柔性引进合作院士达到20名。此次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发挥新区“科创中国”国字号平台作用,吸引更多科创资源关注新区,聚焦新区、赋能新区。(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十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 15部影片入围“金鹿奖”
- 尺素金声丨在困难中看到机遇,先行者早已先行
- SHEIN(希音)产业带出海计划一周年 最强产业带跨境出海七省出炉
- 旅游业回温免税品热销 上半年海南消费市场恢复性增长
- 世界互联网大会杰出贡献奖企业申报常见问题解答
- “我的父母染上‘网瘾’了,怎么办?”
- 外国友人打卡秋季“黄河大集” 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 西安法院聚焦营商环境优化 去年共受理各类案件逾50万件
- 上海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已超过300万人
- 柬埔寨副首相:经济特区是推动柬发展的重要引擎
- 全面消灭蚊子?防控并降低蚊虫密度是可行的
- 甘肃高校中亚学子“表彰会”谈“研学往事”:收获了更多跨国友谊
- 南方电网调260多辆应急发电车助深圳抢修复电
- 坐着火车游福建 福建文旅部门发布千项文旅活动
- 2024年度“舞台艺术与科技融合青年评论人才培训”在鲁开班
- 伏季休渔期将启 福州海警展开普法宣传
- “一城双寺” 触摸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历史
- 重庆2024年拟完成交通投资1155亿元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 15台剧目获评“文华大奖”
- 天津:以林长制引领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 热门推荐
-
- 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种出新“食”尚
- 无定河畔,这座1600年历史的古城旧貌换新颜
- 在这个宝藏岛国,人们的成长记忆离不开“中国菜”
- 山西警方抓获潜逃26年金融诈骗案逃犯
- 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上海发布:诸多创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 电影《长安三万里》激活文化DNA 西安与唐诗再次火出圈
- 文化中国行 | 这届年轻人,这样“整顿婚礼”
- 闽港联办线上“元宵闽剧晚会”“福见好戏”闹元宵
- 西湖龙井开采在即 杭州设临时收寄点助春茶采销
- (身边的变化)柴达木盆地开出万亩“沙漠人参”花 创收兼顾生态
- 中国年轻人热衷追着美食去“打卡”
- “中国医生给我们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 聚焦率真抒写 首届儿童文学与生态文学创作论坛举办
- 支原体肺炎导致的重症、危重症比例很低
- 欧盟国家就俄罗斯石油产品的最高限价达成一致
- 青海夯实乡村医卫“家底”:设中藏医优势专科、明确村医身份
- 全国古城过大年 河北正定古城灯会启幕
- 长篇小说《麒麟》:在历史缝隙中的考索与虚构
- 如何呵护自然之美?海内外人士建言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 磁力“吸尘器” 现已加入太空“大扫除”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