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给我们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中国医生给我们带来了康复的希望”(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乌兹别克斯坦眼科显微外科专业实用医学中心撒马尔罕分支机构的手术楼外,悬挂着一块印着中乌两国国旗的牌匾。不久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专家组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启了为期18天的“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活动,撒马尔罕是其中一站。
近年来,“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活动带着中国医疗团队、设备和技术走出国门,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医院合作,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去年9月,中方在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上宣布“未来3年为本组织国家的民众免费实施2000例白内障手术”,此次中方专家组赴乌就是落实这一承诺的重要举措。活动期间,中乌防盲合作中心正式成立,将进一步增进相关学术交流,推动双方医疗卫生领域长期稳定合作。
“中国医生的技术真好”
一大早,当地等待就诊的民众就在手术楼的长廊里排起了长队。他们之中有拄着拐杖、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嫩的儿童。
68岁的拉贾布·伊布拉希莫夫也在队伍中,白内障已经折磨了他3年。他微笑着向记者招手。半个月前,他从电视上看到中国医生要来撒马尔罕义诊的消息,便十分期待。在他看来,中国医生拥有丰富的经验,技术更为可靠。“感谢中国,感谢中国医生给我们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据中方专家组领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鲍永珍介绍,当地前来诊治的白内障患者病情大都较为严重,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的患病比例也很高。此外,当地儿童患者较多,这意味着手术的复杂性会极大增加。“这些特殊情况,我们在国内一年也碰不上两例,但在这里却十分普遍。”
年近七旬的安瓦尔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从手术室走出来。与每个刚做完手术的患者一样,她忙不迭地向中国医生们致谢,情绪很是激动。“中国医生的技术真好,准备时间短,手术也很快。”安瓦尔说,自己从撒马尔罕附近的小城专程赶来做手术,“如此高水平的中国医生给我免费治病,以前想都不敢想。”
撒马尔罕州州长图尔季莫夫感谢中方无私帮助,感谢中国医学专家千里迢迢来到乌兹别克斯坦,相信“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活动将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更多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和幸福。
“我们之间的合作十分顺畅”
中国医生的微信朋友圈里,到处可见开展义诊的成功和喜悦。义诊第一天,专家组一大早从乌首都塔什干乘4小时火车赶往第一站古城布哈拉,紧接着就与当地医院洽谈、做检查、整理和为手术室消毒。中方团队主要负责眼科手术,当地乌方团队负责提供场地等后勤支持,双方当天就完成了17台手术。几天后,中乌双方团队熟络起来,多的时候一天能完成56例白内障手术。
护士高文婕时常在微信“步数排行榜”里名列第一,而她的活动范围不过是一间小小的手术室。“工作强度比较大的时候,我8个小时在手术间里走了1.8万步。”她说,“只要能帮助当地民众,我们就不觉得累。”
记者见到专家组一行时,大家个个神采奕奕,脸上丝毫看不出已经做了几十台手术的疲惫。乌方护士趁休息时,掏出手机和中国医生合影,大家也都一一笑着配合。
中方专家组的敬业精神,乌兹别克斯坦眼科显微外科专业实用医学中心撒马尔罕分支机构负责人博提尔·图赫塔耶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中方专家勤劳努力、不怕挑战。他们尽心尽力,每天都是最早到达,最晚离开。”图赫塔耶夫感谢中方专家对当地医生的帮助,“我们这里的医生们只要有空就会去手术室观摩学习,遇到疑问就向中国专家请教。我们之间的合作十分顺畅。”
“我们能感受到他们传递的情谊”
清理消毒、滴散瞳液、上麻药,使用超声波探头去除浑浊的晶状体、植入人造晶状体……在中方专家流利的操作下,一整套手术十来分钟就能完成。
“我们当地医生每天只能做5台手术,中国医生能做50台,大家都惊讶不已。”图赫塔耶夫感叹道,“如此高的效率实在是不可思议!”
不到30岁的费勒是乌兹别克斯坦眼科显微外科专业实用医学中心撒马尔罕分支机构的青年骨干。中国专家组2019年在塔什干义诊时,他当时正好在塔什干一家医院读研。看到中国医生“没有一个多余动作”的技术,费勒赶紧打电话给家人,让他们带着外婆专程从撒马尔罕赶来看中方专家的门诊。
“直到现在自己能独立做手术了,我才知道中方专家有多厉害——速度快、质量高,病人受的苦就少。”这次,费勒在中国专家的耐心指导下,完成了第一台完整的白内障手术。说到这里,费勒特别感动:“他们每一位都特别谦虚、平易近人,每次向他们请教都能得到及时回答。每次中国专家来,都能给当地的眼科医疗带来巨大变化。这次中方还投入了很多精力培训当地医生。”
乌方伙伴的信任、乌方民众的感谢,都让中国医生们备受鼓舞。“时隔近4年再次来到乌兹别克斯坦,竟然还有患者认得我,老远就向我招手问好。”鲍永珍说。201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曾派遣专家组到当地义诊,鲍永珍当时也是带队人。
高文婕说,每天傍晚清理工作全部结束准备回驻地时,还有患者等在门口,就为了向中国医生道一声感谢。“他们把右手放在心口上,微微向我们鞠躬。那一刻,尽管语言不通,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传递的情谊,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撒马尔罕州卫生局局长朱曼尼约佐夫·达夫隆别克表示:“我们的医疗机构都希望能与中方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期待双方的合作越来越深入。”
(人民日报记者 颜 欢 邢 雪)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开幕,美气候特使克里:美国将与中国合作
- “心愿100—梦想的N种样子”公益项目促乡村孩子更好规划未来
-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纽约会见马斯克 谈了这些事
- 东方电气12000米深智钻机成功交付
- 百事公司提前两年达成2025年运营用水效率目标
- 上半年经上海空港口岸入境旅客同比增173%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国一重:挺起民族工业脊梁 加快锻造“国之重器”
-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酒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 国家防总加派工作组赴东北指导防汛 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已覆盖7省份
- 这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警告,特朗普说了至少5次了
- 北京将加快医疗大模型落地应用 支持脑机接口等研发
- 转发提醒!春节前有一轮雨雪降温
- 中国正能量|演绎青春之美,鼓舞青少年奋勇前行
- 云南大山包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尾鵟
- 铁路上海站公布“端午”小长假运输方案
- “宝藏省份”贵州正在解锁旅游“新玩法”
- ICFA空间电荷效应研讨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 柬埔寨中文导游集中培训 助力旅游业复苏
- 端午假期前一天北京交通一片红,亦庄为何一抹绿
- “智慧海关”建设提升监管效率
- 热门推荐
-
- 科创与金融“双轮”齐转 跑出经济增长量
- 惠州大亚湾一项目低至4.8折?房管局回应:系误读,装修和毛坯不一样
- 宁夏五年来发放1.07亿元贷款助退役军人创业
- 13年来首次!土耳其总统罕见访问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 (“一带一路”10周年)探访新疆阿拉山口市:中欧班列昼夜不息 跨境电商日益兴起
-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推动网络生态治理持续向好
- 国家统计局:2025年CPI有望温和回升
- 东莞通报:灌水牛供应商等5名人员已被警方控制,全市将开展专项整治
- 吉林大安治“碱”有方 七年新增耕地超十万亩
- 大爱“交响牛”曹鹏主题活动在沪举行 致敬曹鹏艺术人生和大爱情怀
- 第十届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开幕 丰富民众文艺生活
- 【中国网评】国际法不是美国滥施“航行霸权”的遮羞布
- 车厘子跳水价引抢购?
- 国家发改委:我国制造业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结构优化的态势
- 少开罚单慎开罚单不开罚单 河南交警春节期间柔性执法
- 中国A股船舶制造板块周五走强
- 苏丹冲突双方先后宣布单方面暂时停火
- 正确控糖的观念,你对了几个?
- 今年前10个月山东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双下降
- 复现古籍漕运面貌 三艘铜船“起航”北京大运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