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5月中国进出口增速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李晓喻)5月中国外贸数据7日出炉。进出口总值0.5%的同比增速较4月的8.9%大幅下降,出口甚至较去年同期下降0.8%。但分析人士认为,数据骤降并不意味着中国外贸竞争力减弱。
外贸增速骤降,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去年5月,中国进出口增速高达9.6%。
国际市场“乍暖还寒”也是原因之一。虽然世贸组织日前发布的《货物贸易晴雨表》报告上调了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认为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形势可能有所好转,但从有全球经济“金丝雀”之称的韩国数据来看,全球贸易眼下还难言乐观。
据官方统计,5月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5.2%,进口下降14%。这反映出在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乌克兰危机延宕升级等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依旧步履蹒跚,贸易增长也因此受到拖累。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全球经济贸易形势,当前中国外贸表现已属稳健。
从进出口来看,一方面,重点市场、优势产品的出口依然保持韧性。如前5个月,中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6.4%,对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出口同比增长2.4%,均明显高于同期中国出口整体水平。
另据官方数据,前5个月中国出口汽车2667.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24.1%;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65万亿元,同比增长5.4%。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正成为中国出口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进口稳中有升。前5个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长0.5%,5月当月进口同比增长2.3%。这表明随着国内经济加快恢复,进口也在稳步扩大。
从市场主体来看,前5个月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达8.8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占中国外贸总值的比重已达52.8%。其中,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速达16.2%。
民营企业向来以市场嗅觉敏锐、反应灵活著称。民营企业进出口持续增长,折射中国外贸韧性进一步增强。
也有分析指出,4月中国外贸高增长并非常态,如以4月数据衡量5月外贸表现会失之偏颇。在全球贸易整体不景气背景下,对今后中国外贸走势应抱有合理期待。
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称,4月中国进出口增速8.9%背后有诸多一次性因素,如去年下半年疫情冲击之下,部分订单没有交付,今年春节后出现“赶工”效应等。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预计,考虑到官方稳外贸政策效应陆续释放,今年中国外贸按美元计有望实现2%的增长,“这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约8吨核污染水误流入其他储水罐
- 专家:高考语文北京卷坚持素养立意 着力增强考生社会责任感
- “五一”假期首日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平稳
- 遇见福建:用“你的样子” 让幸福定格
- 人类感官中嗅觉反应最慢?中国团队研究发现比之前认知快近10倍
-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发生多起袭击 官方称已消灭21名恐怖分子
- 全国首条快捷物流产品示范线班列首发
- 上海出台《指引》优化线上服务操作 让车险理赔高效、便捷、透明
- 中国证监会对香港推出国债期货表示支持
- 日本青年爱上川剧变脸:一个月可上台表演20余次
- 中非医药健康发展论坛长沙举行 聚焦医疗产品监管合作
- 冬日广西气候宜人 自然风光类景区受游客青睐
- 国家统计局:4月市场需求继续扩大 企业发展预期向好
- 冯远征:和杜甫一起经历诗之旅程
- 山西太原:不动产登记代办严禁弄虚作假
- 上海宝山六家邮轮服务监督部门成立党建联盟
- “摩羯”升级为超强台风 广铁5日计划再停运部分列车
- 韩媒:尹锡悦称将为国奉献至最后一刻
- 浙江海岛观察:“老龄”如何变“乐龄”?
- 逾600名选手中越边关欢乐跑 体验跨境文化风情
- 热门推荐
-
- 江苏昆山:昆曲独鸣成过往,非遗合奏展芳华
-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十种蜘蛛新物种
- 云南首届禁毒主题插画展在20所学校同步展出
- 沈阳故宫百年戏台上演传统戏曲
-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 年轻人“吃谷热”激发商圈经济活力
- 外眼看奥运 | 中国花游队夺金引热议:“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表演”
- 用心“理解”儿童
- 滴水之光见未来 宝马连续11年在中国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 谢飞亮相釜山国际电影节:聚焦剧本创作与融媒体未来
- 退费排队已超1.5万人 时代少年团“充值粉丝”维权难
- (经济观察)5年跑出16家“独角兽” 全球创业者峰会成创新枢纽
- 云南出台六大举措抗旱减灾
- 第二届湖南花卉苗木博览会在湘潭开幕
- 总投资84亿元 重庆市奉节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开建
- 中国贸促会:4月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21.4%
- 中国A股十月开局遭遇调整 沪指失守3100点
- 现场发还90多万元被骗资金 警方同时向市民讲解反诈等知识
- 玩手机到底要不要摘掉眼镜?
- (“一带一路”10周年)首席访谈: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一带一路”贡献两大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