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和杜甫一起经历诗之旅程
冯远征:和杜甫一起经历诗之旅程
本报记者 李俐
纵情庙堂之外,畅游诗之江湖。9月23日起,北京人艺历史大戏《杜甫》再度上演。这部历史剧以独特的视角,充满诗情诗意的舞台,全面展现了杜甫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导演兼主演冯远征表示,大家都很熟悉杜甫的诗作,但对于他如何能写出这些诗句,可能并不太了解,话剧《杜甫》正是为观众在舞台上呈现了这一段属于“诗圣”的诗之旅程。
让每一句台词深入人心
《杜甫》首演于2019年,是人艺编剧郭启宏继《李白》《知己》等作品之后又一部聚焦诗人命运的剧作。舞台上,随着诗人命运的起伏,一首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篇自然流出,将诗人的生命感受和伟大人格融为一炉。为了让观众听得清楚剧中半文半白的语言,主创们在台词上下了不小的功夫。“剧中的诗不是要朗诵,而是要像说话一样,用诗去对话交流。”冯远征要求演员们在吃透理解的基础上,力争把这部戏独特的古典韵味和韵律传递给观众。
“郭启宏老师读了187本关于杜甫的资料,才写出了几万字的剧本,所以吃透剧本是非常重要,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2019年首次排练的时候,冯远征就带着演员们用12天的时间读了24遍剧本,“刚开始绝大部分年轻人都读得磕磕绊绊,比如‘仕途蹭蹬’这种词对他们来是特别难说的,我们甚至想过,如果实在念不通的话,就改成‘仕途坎坷’,结果真正在读完了12天的剧本之后,年轻演员们都说,‘蹭蹬’好像比‘坎坷’更准确,更有文化感。”
作为杜甫的扮演者,冯远征在戏中以充沛激情演绎的大段独白更是极具感染力。他强调停顿、留白,不追求熟能生巧的流畅,而是更追求合理的心理依据,“要举重若轻让每一句台词深入人心,演好一个真实的人。”
最花心思的一场戏是梦中梦
话剧《杜甫》选取诗人从“安史之乱”发生后直至去世这一段充满坎坷的人生轨迹,通过波澜起伏的人生境遇展现其伟大的精神世界。在冯远征看来,“其实诗圣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郭启宏老师选取了杜甫最苦的一段经历来写,甚至写到他要和猴子去抢吃的,这就是真实的杜甫。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他才能成为关心百姓、关注民生的‘诗圣’。”
既要讲好故事,又要承载文化内涵,同时还要兼具观赏性,为此,《杜甫》做出了多种尝试。作为一部历史剧,《杜甫》的舞台古典大气、唯美浪漫。写意的线条,金属感十足的架构,漫天飞舞的“神火幽花”,营造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空间感,有一种人在画中走、诗中游的意境。“杜甫的一生太苦了,舞台呈现上一定要美。”冯远征透露,在创作初期,他就对舞美设计提出了要求,“我绝不希望台上出现茅屋,风一刮,满台都是茅草。后来我们用了视频来展现,也成为舞台上的点睛之笔。”
“最后一场戏是很多年轻观众最喜欢的,也是我最花心思的一场戏。”在《杜甫》的尾声,冯远征设计了一场梦中梦的戏,用一段梦境让杜甫、苏涣、李白、高适、严武等唐代诸名士得以跨时空“相会”。杜甫和朋友们在梦中直抒胸中块垒,明辨是非曲直,也引领着台下观众在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精神家园中神游了一番。
新一轮演出给予年轻人机会
不仅要全面调度整台演出,还要完成最核心的表演任务,这让身兼导演、主演的冯远征格外辛苦,但观众的反馈也让他倍感欣慰:“前两轮演出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戏,特别是在我们幕间休息播放杜甫诗的时候,很多小朋友是跟着念的,这种传递我觉得特别好,观众能和《杜甫》一起经历一次诗的旅程,也蛮有意思。”
为了完成好这次的第三轮演出,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冯远征提前一个月就召集剧组集中排练。他说:“排练不是恢复状态,而是要重新去挖掘人物,重新去理解人物,每一轮演出都是一次完善的过程。”虽然已经有了之前比较成熟的演出经验,但重新排练后剧组仍然拿出时间进行剧本围读,一字一句精雕细琢。
与此同时,《杜甫》剧组还有一批刚进入北京人艺的青年演员首度亮相,这样的安排也颇有深意。“青年人多经历、看到北京人艺是如何创作的,能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冯远征表示,这也是北京人艺“传帮带”的传统,“我这一代就是由老演员带着,在舞台上摸爬滚打过来的,现在要带着年轻人,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成长。”
据悉,此轮《杜甫》演出将贯穿“十一”黄金周持续至10月9日,陪伴观众在戏剧舞台上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20届东博会)“投资中国年”活动走进广西 吸引外商共拓东盟市场
- 中国两部门公布《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 上海优化整链式管理服务模式 护佑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
- 国家统计局: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鼓励中资企业利用香港开展跨境融资
- 广州奏响花城音乐节 让民众在音乐中感受家国情
- 鳄鱼头部鳞片如何形成?最新研究确认为机械折叠过程而非遗传机制
- 暴雪、冰冻、大雾、大风,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四预警
- 《仰观与俯察:孙机先生的治学之道》新书首发
- “走进埃及”投资会在天津举办 推动天津与埃及务实合作
- “五一”假期经沪出入境外籍人员同比增近140%
- 赞比亚宣布干旱为国家灾难
- 税收显示:青海产业“四地”建设持续赋能地方经济
- 为什么不能对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专家:有阳性漏检的风险
- 新疆俄罗斯族舞者:享受“非遗”带来的快乐
- 2023年新疆各级各类博物馆接待人次创历史新高
- 《东北红色家书》长春首发 赵一曼杨靖宇后人告慰先辈
- 一些企业单方调岗降薪逼迫员工主动离职
- 美国洛杉矶旅行商开启“你好!中国”经典线路考察之旅
- 洛阳多元助企 民营经济贡献62.3%地区生产总值
- 热门推荐
-
- 网络电影内容品质升级 单片付费模式成市场新增量
- 陷入争议的“蓝兔”生肖票
- 四川成都:串联双机场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开通初期运营
- 中国展区亮相2024年伦敦世界旅游交易会
- 官员:上海着力构建覆盖创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体系
- 理性看待“CT检查增加患癌风险”
- 多地求新求变让百姓“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烟火气”中为城市发展添活力
- 《异人之下》导演许宏宇:漫改秘籍,在于“相信”
- 两名医学界专家获2023年玛希隆王子奖
- 快讯!韩国国会否决“金建希独检法”
- (新春走基层)中越边民联唱迎新春 齐聚一堂畅想美好未来
- 黑龙江:“立秋首日”大部地区有雨 很多地市未入秋
- 第二届“荣程·百花文艺周”系列活动今日启动
- 苏丹冲突双方达成7天停火协议 22日起生效
- 河南发出新年首列中欧班列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新疆伊尔克什坦口岸:中国克州-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国际包车服务推出
- 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绘制万物共生画卷
- “观往·知来——纪念中俄建交75周年版画作品展”开幕
- “知行墨境”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天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