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稳经济观察:守牢耕地红线
蕉城区七都镇北山村2022年土地开发项目现场。 陈祎凝 摄
中新网宁德6月7日电 (陈祎凝 林鑫 林晨)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北山村2022年土地开发项目现场,一块块由荒地改造成的水田已然成形、错落有致,并插上秧苗,一派盎然生机。
蕉城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阮德斌说,蕉城区七都镇北山村2022年土地开发项目设计规模45亩,可产生新增水田面积37亩,目前已竣工,将申请验收、备案。
这是宁德市实施补充耕地项目的一个缩影。今年,宁德市计划实施191宗土地整治项目,预计可新增耕地面积5800亩,新增水田及旱改水面积4200亩;实施补充耕地项目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一方面为建设用地项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另一方面通过指标交易可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效益。
为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宁德市自然资源局组建督导小组对土地整治、地灾治理及设施农用地等进行综合督导,建立完善补充耕地项目全程监管机制,对补充耕地项目选址论证、规划设计、实施、日常变更、施工验收、备案入库和后期管护等方面从严从紧要求。
宁德市还建立完善补充耕地奖励机制,对耕地保护做得好、专项资金使用率高的,在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分配上给予重点倾斜,对耕地保护工作评价内容的年度任务及绩效奖励对应的资金分配权重分别为30%、70%,对绩效奖励评价结果的第1名、2-3名、4-6名,分别安排奖励资金的30%、20%、10%,第7-9名不予安排。
宁德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晓兵表示,切实发挥激励作用,推进补充耕地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让耕地“忙起来”,真正发挥耕地效益。
为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宁德市将充分应用卫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大对耕地日常巡查、监测,特别对补充耕地地块种植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不符合后期管护要求的,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新增耕地必须种植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
宁德市自然资源局耕保中心主任刘文正说,水田必须每年至少种植一季水稻等粮食作物,不准抛荒,严禁“非农化”“非粮化”。
据介绍,宁德市将继续加强补充耕地后期管护,重点抓好补充耕地项目配套设施、水源保障、土壤培肥、种植管护等环节要素,维护长续耕作利用,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推进、规范补充耕地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新增耕地质量,抓住有利农耕时机、种植作物,及时竣工验收、备案入库,守牢耕地红线。(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安交大一附院成功救治出生仅两天的先心病患儿
- 中国西南地区首个白冠长尾雉繁殖野化放归基地在渝投用
- 赓续中华文脉 2023年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 7月29日夜间至8月1日北京预计有暴雨到大暴雨 局地特大暴雨
- 让千年故城遗址“活”起来
- “资深无偿献血者”妻子用血难?记者独家对话当事人
- 中国“健身热”持续升温
- 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逝世 曾创建民族声乐“七字标准”
- 约堡多地遭遇停水 “水荒”成南非民众新困扰
- 中国信通院专家建议三方面推进“一云多芯”
- 乌镇峰会吉祥物“小互”首推盲盒:峰会十年徽章有多少巧思?
- 神经科学解释“会哭的孩子有奶喝”
- 蛋白质折叠的细胞密码破解 有望为治疗多种疾病开辟新途径
- 国资委副主任:国资央企将聚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开放创新
- 从“顺商”故事里“寻味”顺德
- 南非:厄尔尼诺引发的旱情对该国农业影响巨大
- 上海出台新举措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 多项措施提升游客体验——三亚发力入境游
- 强风暴袭击美国多地 已致10人死亡
- 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热门推荐
-
- 2023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将举办 共话中国“剧制”新气象
- 发挥企业重整法律制度功能 完善市场主体救治机制
- 南海伏季休渔结束 广西渔民盼渔获满仓
- 中国专家找到新标志物 或实现阿尔茨海默病快速、精准早期诊断
- 浙江大学发展“智能+”“机器人+” 促实验室成果转化
- 布达拉宫广场上演民族服饰秀 尽显西藏特有“多巴胺”时尚
- 广交会上的这台洗衣机 如何打动欧洲客商?
- 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广西南宁)储备中心开建
- 土耳其地震已造成该国43556人死亡
- 波司登:2023/24财年业绩表现亮眼
- 第十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举行 多元活动共绘侨乡新篇章
- 宁淮城际铁路全线最大承台浇筑
- 300万元专项资金申请就能拿?小心这个“扶贫资金”是假扶贫
- 英媒:英国国王加冕典礼,他将出席!
- 西安4岁男童遭两恶犬袭击重伤,警方启用无人机搜寻现场
- 支持青年返乡创业要有实招
- 拉林铁路通车3年发送旅客303.7万人次
- 中国平安发布居家养老“乐联体”,重磅推出管家“三伴”服务体系
- 泽连斯基:将尽全力继续通过黑海出口粮食
- 贵州黔南州在穗推广刺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