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隐形就业性别歧视需要破立并举
万周
不久前,即将硕士毕业的张岚岚在招聘平台上向沈阳一家互联网企业销售岗位投递简历后,收到婉拒的回信:“温馨提示,该岗位工作强度大且需要临时加班、出差,较适合男性。”媒体调查发现,一些用人单位不会公开表示只招男性,而是转为隐晦地暗示女性入职、工作、晋升过程中的困难,甚至打听婚育状况,使得就业性别歧视由明转暗。(6月5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随着反就业性别歧视力度不断强化,以及求职者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一度在职场上流行的各种显性就业性别歧视逐渐减少。然而,鉴于明目张胆实施性别就业歧视面临的法律责任,不少企业转而以更隐秘的方式对女性求职者设置各种隐形就业门槛,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亟待引起重视。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性别不同而受歧视。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更是归结了5类易发生的就业性别歧视行为并加以禁止,包括除个人基本信息外不得进一步询问或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不能将限制结婚、生育或者婚姻、生育状况作为录(聘)用条件等。在法律已有禁止性规定的情形下,一些企业故意给女性求职者设置各种隐形门槛的行为,已踩踏了法律红线。
就业歧视行为,指的是用人单位没有合法依据,对求职者自行设置各种限制性条款,而隐形性别就业歧视隐密性强,取证难,例如一些企业是打着岗位有特殊要求的幌子设置隐形就业性别歧视门槛。虽然受害女性可以通过起诉企业侵犯名誉权的途径来维权,但由于维权成本较高,不少女性在遭遇隐形就业歧视后,大多都选择忍气吞声。
企业对女性求职者设置隐形歧视门槛,更深的原因在于当前生育成本社会化分担机制不够公平合理。不少企业之所以不愿聘用女性员工,主要是为了降低女职工生育所增加的用工成本。尽管为女职工承担生育成本是法定义务,但企业对这种法定义务的承担不是无限的,根据权利义务对等的公平原则,企业承担女职工的生育成本后,有权获得合理补偿。目前,我国出台了不少保护育龄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和政策,且均规定女职工的生育成本主要由企业承担,这也会让部分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对女性求职者设置隐形就业歧视门槛。
遏制职场隐形就业性别歧视,需要破立并举。一方面,相关部门要针对法律缺乏保障实施机制致其威慑效果不彰的短板,通过及时修法、制定实施条例和出台司法解释等方式,为形形色色的性别就业歧视行为列出法律责任清单,并且不断细化规则,切实提高企业设置隐形性别就业歧视门槛的违法成本,倒逼其主动知敬畏、存戒惧、守规矩。
另一方面,要积极回应企业的现实利益诉求。相关部门可通过加大生育基金补贴和调整税收等手段,将女职工的生育成本由社会承担,并且使企业、国家和劳动者的负担份额趋于平衡合理。当企业不再为承担女职工生育成本背上经济“包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动把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作为行动自觉。(北京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议员因推动控枪被赶出州议会,大批议会“扼杀民主”
- 第二十四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开幕 16个国家和地区陶瓷精品“扎堆”
- 浙江秀洲儿童剧掀暑期新潮 家门口尽享“国家级”体验
- 【央广时评·燃情冰雪①】冰雪运动“热”起来 全民健身赛道更宽
- 72岁老人三度心脏换瓣 医生:高龄并非再度心脏手术的禁区
- 体育生受雇背娃爬泰山,网友在担忧什么?
- 青海高院宣判一起重大贩卖毒品案 一人被判处死刑
- “幸福草”在斐济结出“共赢果”
- 哈萨克斯坦总统:中亚地区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物流交通枢纽之一
- 革命历史剧《西进西进》在四川雅安杀青
- 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12.9%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儿童健康联盟成立 造福更多患儿
- 市场热度居高不下 暑期研学游到底值不值?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特色养殖助振兴 鸵鸟“鸵”起致富梦
- 马里发生巴士与卡车相撞事故 已致15人遇难46人受伤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聚力品牌培育 千亿莆田鞋产业再出发
- 组建消防站、招募服务队 青海消防撑起地震安置点“防护伞”
- 孩子一上课就肚子痛,一回家就好!真相原来是这样
-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宣布将于1月14日退位
- 宋佳:不完美才是真实的
- 热门推荐
-
- 北京平谷打造农业中关村 开建117个博士农场
- 为何说黄山处处弥漫着创新因子?
- 土耳其一美资工厂发生劫持事件 7名人质已获救
- 从“三驾马车”看中国经济动力之变
- 西安机场单日客运量达15.46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 (新春走基层)广西凌云:退伍军人生态养殖玉洪清水鸭助力脱贫致富
- “轨道医生”高温把脉:精查细修为每寸钢轨“做B超”
- 元旦旅游产品预订火爆 追极光、坐邮轮追求跨年仪式感
- 广州发布低温冰冻天气安全生产工作提示
- 柬埔寨员工:在中企就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 重庆酉阳加快建设全球知名酵素生产地
- 美国历史学家:中国将成为欧亚大陆和平缔造者
- “为外人道也”艺术展亮相古堰画乡艺术中心
- 中新健康丨北京新添老年医学中心 构建一体化综合防治服务新模式
- 护航进博会 2024年陈行水源地保护区船舶水上演练在沪举行
- 南通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 江苏地铁城市数量增至6城
- 京东曹鹏:“多云多芯”需求扩大,渐进式国产化势在必行
- “夜校热”背后的文化味(新语)
- 和评理 | 中美相处之道关键在于平等相待
- 中国专家成功探索用自体肋软骨修复大关节软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