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传统产业“进阶之路”:数字与人才赋能 绿色低碳发展
数字孪生可视化系统(资料图) 胡丰盛 摄
中新网杭州6月3日电(胡丰盛 周健)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而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源——在经济强省浙江,这早已是深入人心的共识,更是久久为功的实践。
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近日,记者走访浙江多地,探寻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的转型故事。
数字赋能 产业升级更智慧
眼下,浙江正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数字化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纺织产业集群基地,绍兴柯桥是浙江传统制造业插上数字化翅膀的缩影。走进当地的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涵盖坯布库龄分析、成品库龄分析、蒸汽用量监测、设备运转状态等信息的数字化大屏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的数字孪生可视化系统能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目前,柯桥区110家印染企业已入驻91家,已接入数据54家,有助于形成产业集聚。”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相关负责人王韬介绍说。
其实,早在2003年,浙江省委就作出建设“数字浙江”的重大部署,并写入“八八战略”。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数字赋能不仅让柯桥的纺织产品更具竞争力,上演“我有一匹布,销往全世界”的越洋故事,还助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片区构建起“万亿”油气产业链。
在当地的保税船用燃料油调度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依托“国际船油加注智能监管服务应用驾驶舱”,对外锚地保税燃料油加注船舶进行实时监管,各锚地的船舶航速、锚地实况、气象风力等数据及排队情况一目了然。
保税船用燃料调度服务中心主任崔义玲介绍,“现在有了远程无感监管系统,保税船燃加注每单业务办理时间平均减少20小时,锚位使用效率可以提升30%。”另外,保税船用燃料油调度服务中心累计形成了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269项,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数据统计,舟山保税油年供应量已从2016年的106万吨提升至2022年的602万吨,年均增长34%,成为中国市场竞争最活跃、供油效率和价格比肩国际最高水平的最具潜力区域。
人才支撑 创新发展有活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传统产业来说,青年人才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衢州市龙游县是“中国竹子之乡”,竹产业是该县的传统富民产业。
2016年,“80后”姜鹏返回家乡龙游县溪口镇创业,成立“一盒故乡”团队。姜鹏介绍,他们邀请并签约当地竹编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参与创作竹产品,并将新的理念与传统竹编技艺融合,使竹产品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通过直播等方式销售,2022年竹产品销售额达1500多万元”。
事实上,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人才链向产业链集聚,是促进产才融合,让传统产业焕发活力的关键。
位于嘉兴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清华大学和浙江省共建的新型创新载体,更是一个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阵地。自2003年成立以来,该院源源不断为长三角地区的企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譬如,2016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地处嘉兴的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将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成果在睡眠健康应用场景落地,促使这家传统制床企业成功转型为一家科技互联网企业。北京冬奥会期间,该公司为冬奥村供应了近7000张智能电动床,并通过外国运动员的社交媒体迅速“火出圈”。
无独有偶,温州龙港也通过聚才引智,打了一场漂亮的转型升级“仗”。
据悉,龙港号称“中国印刷城”,但当地的印刷产业曾因同质化竞争,一度增长乏力。为破解上述困境,龙港规划建设印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该综合体整合“产业+高校+平台”创新资源,建设北京印刷学院龙港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等核心平台,引入相关协会、检验检测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让当地印刷品再次“出圈”。
节能减排 耗能企业卸压力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双碳”计划下,以化工、煤炭和钢铁为主的高耗能、高排放传统企业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促进这些企业节能减排,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放眼湖州的西塞科学谷国网新能源云碳中和创新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一块集成企业生产经营用电、用煤、用油等数据的大屏,实时看到企业“碳排放”的精准画像。
“我们对电、气、煤、油等39类消费数据和经营数据进行定期智能归集后,进行统计与核算,结合区域、企业产值,为企业赋上‘碳效码’,显示其碳排放水平、碳利用效率、碳中和进程。”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函韵说,它可以全方位服务政府数字治理,基于碳效评价,供电公司为企业开展“供电+碳效”服务,帮助企业优化用能方案,政府部门给予企业政策优惠和支持。
当地的浙江富钢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上述举措的受益者。作为一家集钢铁冶炼、压延加工、构件制造为一体的钢铁龙头企业,其先前难以摆脱用能大、碳效提升空间有限的困境。
对此,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派出碳效工程师,为该企业开出一份包含14项优化建议的节能诊断报告,同时鼓励企业通过购买绿电、碳汇等方式,抵消其部分能耗和碳排放,并纳入碳效评价指标,保障企业发展机遇公平。
如今,“碳效码”已在浙江全省推广。截至目前,该省4.9万余家规上企业、1万余家规下工业企业实现碳效数据在线可控,累计促成绿电交易3.3亿千瓦时,节约用能3.2万吨标煤,为工业企业争取绿色金融贷款超100亿元。
从资源小省变为工业大省,浙江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撑。多措并举之下,浙江传统产业正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大有可为,成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的源源动力。(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年回眸:一路“闯关”勇挑大梁 浙江为什么能?
- 捷克一餐厅发生火灾 致6人死亡、8人受伤
- 德国竞选活动突发状况 自民党领袖林德纳遭“泡沫袭击”
- 2022年17州家庭收入下降 美国人对经济前景态度悲观
- 元旦假期“南北互换”式跨年成潮流
- 聚焦新型储能产业 专家学者山西阳泉探讨发展路径
- 4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968 下调9个基点
- 加拿大卑诗省2023年非法药物中毒死亡人数创新高
- “阳康”后孩子耳痛?
- 走进福建省老年大学 手势舞、坐式太极创老年生活新图景
- 邵丽推出长篇小说《金枝(全本)》
- 侨胞海外“传武记”:一招一式促中华文化“出海”
- 城市更新绽放新活力 新地标引领青年休闲新风尚
- 防非小知识:防范非法集资有哪些诀窍?
-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创建联盟成立
- 青海拉面进江苏高校,拉面小哥烹调“苏青情”
-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于平:北京中轴线怎样探索历史名城可持续?
- “最长春节档”将启 《热辣滚烫》暂列“想看”头名
- 中国国产商用飞机新疆演示飞行圆满完成 为后续运营奠定基础
- 【专家学者话新年】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新引擎
- 热门推荐
-
- 陕西黄陵:科技赋能特色农业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质添智
- 湖北省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 江西南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走出“甜蜜”致富路
- 浙江台州刺绣焕新机:拥抱创新 跨界融合
- 利比亚首都爆发武装冲突 已致133人伤亡
- 北约秘书长:瑞典入约或在7月北约峰会前达成
- “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推介会亮相韩国
- 袴田岩被控杀人58年后改判无罪 日本当地警方致歉
- 上海、巴黎双城“云联手”展示中华传统功法 “云互动”共迎新春
- 新加坡空军出动F-16战机以应对进入樟宜机场附近空域的一架外国直升机
- 中新健康|科学对症用药应注意哪些事项?专家详解
- 数字化转型中,教育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 莫斯科恐袭事件:俄方称恐怖分子曾计划经俄乌边境逃离
- 中消协双11舆情分析报告:直播带货乱象问题突出
- 小产业也能创出百亿元产值
- 国家邮政局:3月份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同比上升3.3分
- 菊 跳脱秋生腕底香
- (新春见闻)三星堆“寻蛇记”
- 【我们的家园】西藏“桃花第一村”:民族团结之花持续绽放
- 经济观察:力促能源转型 中德如何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