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扬州 共话“巨型稻”助力乡村振兴
5月27日,农业专家在扬州指导农户种植“巨型稻”。 郭志军 摄
中新网扬州5月27日电 (记者 崔佳明)27日,“金砖国际巨型稻实验示范基地”落户扬州方巷镇利民村,该村水田里一片忙碌,农户们将“巨型稻”秧苗插入土壤中,与普通水稻秧苗相比,“巨型稻”的秧苗明显更加粗壮。
当日,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及“巨型稻”种植代表齐聚扬州,共话“巨型稻”助力乡村振兴。被誉为“巨型稻之父”的夏新界在扬州观摩插秧时说,“巨型稻”采用单株插秧模式,每株秧苗间隔在40厘米左右,为的就是给其生长留出充足空间。
夏新界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是一位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海归科学家,2005年回国开始研究我国的水稻育种,“巨型稻”是他的团队历经十余年所创制的超高产优质水稻新种质。
“‘巨型稻’是在现有优异水稻种源的基础上,经突变体筛选、籼粳稻与野生稻远缘杂交培育而来,不通过任何转基因技术手段,100%为非转基因水稻。”夏新界告诉中新网记者,“研发‘巨型稻’的初衷:高产、优质。‘巨型稻’理论产量可达单季亩产千公斤以上且米质口感佳,克服了水稻高产不优质的诟病。”
“巨型稻”稻株成长后,高度可达1.8米至2.2米。“‘巨型稻’株形高大,根深叶茂,茎杆粗壮、宜疏植、生育期较长、淹水深度大,其蓄水深度可达40厘米至50厘米,不仅可以养鱼,还能养蛙、虾、蟹、鸭等水产经济动物,建立起‘稻渔共生’的生态系统。”夏新界表示,“我们要把‘金砖国际巨型稻实验示范基地’这个平台打造好,有利于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蟹田变粮田增产又增收,“禾下经济”是“巨型稻”创造出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铆足干劲把‘巨型稻’这件事干好,通过‘巨型稻’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金砖国际和平村工作委员会会长张高陵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外媒文章:西方正在加速衰落
- 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斜拉桥首片钢梁吊装完成
- 大雾致上海港口岸逾30艘国际航船受阻
- 吉林省开通优质农产品冷链出口欧洲新通道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 有哪些新展陈、新看点
- 风入松书店重开,接续“诗意地栖居”
- 新疆北部有风雪降温天气 较强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大部地区
- 台风“银杏”趋近海南岛 东南半部地区将有强降雨
- 智能机器人+5G 沪喀医生远程合作为冠心病患者成功手术
- 中央气象台7月8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经济观察)中国M2总量突破300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 声声龙舟鼓浓浓乡土情 浙江瑞安制鼓生意兴旺迎端午
- 哈萨克斯坦孔院与中企联合举办元宵节文化活动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南沙大桥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上线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巴基斯坦西南部一火车站附近发生爆炸 已造成至少12死
- “德藏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流失文物溯源研究”项目梳理出多件故宫文物
- 无人机头上飞 猎犬地上追 3000米高原上围猎野猪
- 一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4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 美司法部: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局的系统性问题导致弗洛伊德死亡
- 热门推荐
-
- 深中通道通车24小时车流量达到12.5万车次
- 俄气经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数量持续下降
- 中央气象台:江南华南等地有强降雨天气
- 科技赋能智慧种田 新疆沙雅县170万亩棉花开播
- 日本北海道新千岁机场两客机相撞
- 肖夏勇:龙年澳大利亚“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 我国最大滩涂光储电站投产
- 服务上海“新市民”,国寿寿险这样做!
- 探访金庸西湖“书房”云松书舍:耗资千万遗爱人间
- 杭州文旅观察:杭州国家版本馆为啥一票难求?
- 陕西严防主汛期旱涝并发 1.3万余人转移避险
- 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发生5.0级地震
- (经济观察)多领域“开花” 中国经济新动能加速成长
-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月启动
- 防范暴雨 海南官方:非必要不外出
- 商务部就欧盟公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答记者问
- 农业农村部:多措并举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
- 2024平安北京蓝皮书发布 民生安全获认可
- 受地震影响的云南大瑞铁路大保段恢复运行
- 上美影一步步盘活老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