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寒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7.6万亩稻田进入插秧季
图为阿荣旗7.66万亩水稻进入插秧季。 李刚 摄
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25日电 (张玮 张东阳)初夏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进入水稻插秧季,稻农们依托高速插秧机、无人机以及现代化农业电子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抢抓农时,加快水稻栽插进程。
阿荣旗地处高纬度,肥沃的黑土地滋润着水稻生长。这里的稻粒饱满、米味香醇,是国家高寒水稻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曾为“呼伦贝尔冰香稻”题词:种在冰泥中,收在秋霜后。
这几日,新发朝鲜族乡长发村的稻农董寒波正在他的240多亩水稻田里忙乎着,插秧机来回穿梭,青翠的秧苗一株株、一排排在田间挺立。
董寒波说:“机械‘上手’,插秧工作一周左右差不多就能结束。”
稻田里,稻农挽起袖子、卷起裤脚下田摆盘、播种。农忙时节,需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作业,村民瞄准这一市场,在家门口当起了春耕“钟点工”,成为种植大户发展产业的得力助手。
村民王红艳边忙着摆盘,边告诉记者:“一天灌秧盘300元,工作10个半小时,干了半个多月,挣了4000多元。”
今年,无人机在水稻种植中也派上了用场,过去用农用机械运苗,现在大型无人机直接将秧苗运送到插秧现场,提高播种效率。
“现在抓住农时和气温升高的有利时机加快插秧进度。”东光村稻农孔令杰感触颇深,“运苗用无人机代替了人工,既方便又轻松。”
2023年,阿荣旗种植水稻面积达7.66万亩,为确保插秧工作顺利开展,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对病虫害防治、水肥实施等进行技术指导,为水稻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哈尔滨“爆红”背后
- 发布福建首份“护鸟令”的山区县,如何接住前所未有的“富贵”?
- 以总理称即使没有美国支持也将进攻拉法
- 南非亚洲及金砖事务特使苏克拉尔:美国监听行径与全球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 《太阳岛上》外国语歌词全球征集活动在哈尔滨启动
- 专家企业家共探中国新能源材料及动力电池创新
- 山西:“大练兵”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
- 韩国渔民集会抗议:“大海不是投放日本核污染水的垃圾桶!”
- 大学生跳英歌舞视频“火出圈”
- 美媒:美国发展绿色经济离不开中国
- 甘肃积石山“12.18”6.2级地震涉及青海乡镇22个
- 挚文集团1400万元援建的爱心饮水工程投入使用
- 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珠海举行
- 多家劳务中介:连花清瘟生产商以岭药业急招大量短期工
- 房贷大变动,广深同日落地降首付降利率政策
- 国潮马面裙走红高校毕业季
- 外媒:美国希望以色列三周左右结束在加沙的大规模战斗
- (经济观察)部委“年会”密集召开 中国经济政策走向清晰
- 中欧班列“天马号”持续扩大“朋友圈”
- 青海海南:以光伏治沙推动绿色发展
- 热门推荐
-
- 小马智行张宁:Robotaxi格局逐渐清晰,L2智驾难以渐进至L4无人驾驶
- “永不落幕”的动漫节,明年见
- 武铁将调整列车运行图 进一步提升客货运输能力
- 中新健康 | 稀有血型遇上高难度手术 浙江专家为熊猫血患者成功换肝
- 中新健康丨专家:眼免疫性疾病致盲率高 吁完善诊疗体系
- 俄总统选举选票全部统计完成 普京得票率为87.28%
- 首届车路云无人驾驶挑战赛16日在生态城开赛 58支参赛队将上演“车脑”比拼
- 半导体出口骤降改变韩国贸易结构
- 新疆夏粮收购逐步展开 小麦市场价格稳定
- 上海:旅游住宿业员工每日1次核酸 入住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 云南打造物流强省 2023年物流业总收入达8520亿元
- 第25届上影节金爵奖揭晓 《658公里、阳子的旅途》包揽3项大奖
- 守护中欧班列运输通道的“铁木兰”女子检修班
- “联”起“百城万企” 全国工商联搭台促民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 福州至纽约客运航线复航 每周两个往返航班
- 新疆喀什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提速
- 中消协上半年舆情热点:演出“退票难”、住宿毁约纠纷等事件“上榜”
- 浙江“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 锻造创新发展新动能
- 评《江汉春风起》:从个体生命的故事展现大时代的侧影
- 四川:前5月落实税惠超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