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上海这样做
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上海5月21日电(杨海燕)“不仅仅是破土而出,而是要长成参天大树。”上海财经大学劳帼龄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选择就业创业的时候,青年人更多的是考虑能够在合适的土壤中‘破土而出’,将来还要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上海,正致力于成为青年人创业过程中最为合适的“土壤”。
5月20日,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上海中心顺利举行。论坛分享科技和产业前沿信息,交流鲜活思想,激发创意灵感,努力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创业会客厅”,引导广大有志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彰显青春担当。
“青年创业者相对于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创业者而言可能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等方面会存在一些劣势。同时年轻创业者创新意识强、学习能力强、创业束缚小、工作也还未变得过度专门化等优势。因此我认为青年创业者在把创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时,选择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的赛道,比如在之前我们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一些新兴的数字经济赛道,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行业的创业者,年龄显著小于其它传统行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周照说。
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局长骆大进在论坛中解读了科技创新相关政策。
骆大进表示,在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当中,要更好地服务各类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广大创新创业者可以实现大价值的跃升。在工作中推进的重点有:实施更加体系化的科技人才引育举措,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一是着力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二是着力强化重点领域创新人才支撑;三是着力加快世界一流领军人才集聚;四是着力优化外国人才吸引聚焦举措。
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最鲜明的城市风格,也是年轻人最向往的时代气质。“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回来我都能感觉到上海的飞速变化,从过去相对来讲比较苍老的城市,一步一步焕发出新的活力……”出生在上海的华裔数学家张益唐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长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基地以来,上海凭着它雄厚的工业、科技、人文基础,一直是走在前面,朝着现代化的未来迈出坚定的步伐。”
“青年人身上其实是一种力,能够激发一个城市的活力。”上海要做的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通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就业创业,“未来产业”与“未来之才”互相融合,“把未来资产留在这座城市,就要做好人才储备,所以青年就业创业与城市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劳帼龄说。
上海市委组织部党务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曹远峰介绍,近年来,上海重点优化人才落户政策,以进一步提高对青年人才的开放度和集聚度,一是优化留学生直接落户政策,二是优化高校应届毕业生直接落户政策,三是优化青年人才直接落户政策。
“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工作、生活平衡性的追求使得单单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还不够。”周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是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二是需要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在留学生直接落户方面,曹远峰表示,凡是在国境外学习,并获得大学本科(学士)按照以上学历(学位),回国后年内来上海并持续在上海工作,根据其学校排名情况达到相应缴保、纳税要求的,可以直接落户。
毕业于世界排名前100名院校的,全职来沪工作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取消社保缴费基数限制。
曹远峰指出,在高校应届毕业生直接落户方面,上海对于博士,凡是用人单位引进的博士,均可直接落户。对于硕士,凡是上海高校毕业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全国“双一流”的应届硕士研究生,符合基本条件即可直接落户。对于本科生,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等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在全市范围直接落户。
“青年人就要选择一个有活力,能够让人迸发出自己内心热情的一个地方,相互聚集、成长、开拓眼界。最初选择在上海创业,也是因为上海海纳百川,城市提供了这样一个赋能的机会,招贤纳才。”达观数据董事长陈运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博士毕业后他选择留在上海创业。
“第一轮融资的时候,刚巧是11月11日,当天下午几个小时内,就敲定了融资协议,获得了第一笔1000万元启动资金。”陈运文回忆道,“最早的办公室楼下有家饭店,他们的鸡汤很美味,当时我们每新签一个客户或取得一个里程碑都会去喝鸡汤庆祝下,因为进展很快,鸡汤经常喝,一年下来大家都长胖了不少……”
据了解,从2015年创立至今,达而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已经成长为中国文字智能化分析和处理领域的领军企业,开发的文字智能处理系统获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颁发的“吴文俊人工智能奖”。
“科创发展方兴未艾,到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能够把国际上最前沿的技术迅速吸收和转化。”陈运文对记者说。
上海不仅拥抱青年,更要成就青年、留住青年。“这是一座汇聚人才也孕育人才的光荣之城。”曹远峰在论坛上向青年人发出邀请,“欢迎大家相聚上海携手奋进,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才建功立业的壮丽篇章。”
“年轻人口比重、青年的活力,是衡量城市活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雄说。善借时代之力,方能在道阻且长的前途中乘风破浪。
从时代到个人,青年就业创业者以时代为基,与适合自己的“土壤”共舞,你准备好了吗?(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义仓项目覆盖全国107个城市 有效推动社区治理
-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陈世卿: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是小型智能超算
- 印尼鲁昂火山大规模喷发 烟柱高约两万米!
- 猫骨折了,我“破产”了
- 今年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更多了?专家回应
-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发布部分地区调整时区的提醒
- 家庭“大件儿”加速迭代
- 北京全面进入企业开办“e”时代 助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 西兰卡普弄潮“最炫民族风” 华服之美历久弥新
- 韩京畿道一商业楼起火 300多人获救或自行疏散
- 纪念程砚秋诞辰120周年——“程韵洋声”吕洋系列专场展演在天津开幕
- 激发消费潜能 浙江新举措密集推出
- 意大利西西里岛发生工伤事故致5人死亡
- 能发弹幕的“数字化婚礼”,见过吗
- 马拉维军方:已找到副总统所乘军机残骸
- 暑期出行,糖尿病患者注意3点
- 2024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在云南普洱启动
- 绿色新农居 安全且舒适(经济新方位)——河北装配式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探访
- 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新疆前三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 热门推荐
-
- 中秋、国庆假期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量预计将创新高
- 韩前总统文在寅探望李在明,劝说其停止绝食抗议
- (经济观察)入境游市场趋热 山东追加“政策红包”
- 中央气象台:较强冷空气将继续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 2023年黑龙江粮食产量1557.64亿斤 连续14年位居中国第一
- 石家庄回应“摇滚扰民”:将严格控制时间、远离居民楼
-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山东藏粮于技赋能“齐鲁粮仓”
- 广西柳州火车站派出所传承铁桥精神 为旅客做好志愿服务
- (乡村行·看振兴)一年一作变两年三作 山西屯留冬播谷子探路农业高质量发展
- 开学了,你会在新同学间“立人设”吗
- 叙媒:美军在叙非法军事基地发生爆炸
- 中国与东盟18支队伍竞逐“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
- 2023屈原故里端午诗会在湖北秭归举办 “屈原杯”诗歌大赛落幕
- 湖北实现农村寄递物流村级服务网点全覆盖
- 外媒:法国拒绝向阿桑奇提供政治庇护
- “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1588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710个村
- 白云机场T3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进入盾构掘进阶段
- 波司登发布2022/23财年业绩:经营利润稳定双位数提升 库存周转天数持续下降
- 海南首条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架设首片预制梁
- 30条旅游线路发布 长三角打造后亚运时代文旅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