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迎来科技革命 天津展现中国智能网联车新态势
20日,参展观众们纷纷体验智能交通展区的智能驾驶系统。 庞喻文 摄
中新网天津5月20日电 (庞喻文)“刚刚我体验了智能驾驶系统,模拟屏让我像坐在电影院里一样带来沉浸式体验。”20日,前来体验车联网技术的观众李泽杰表现出了很大的认可。近年来,汽车由传统的代步工具加速向智能终端、数字空间转变。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王飞在日前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称,汽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以智能化、网联化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在应用创新、数网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据介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全国已经建设7个车联网先导区,累计开放道路测试里程超过8500公里。“国家顶层规划以及产业政策日趋完善,各地方创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部署应用。”王飞表示,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构建了涵盖环境感知、决策控制、系统集成以及测试评价等产业的支撑体系,形成了标准先行、研发创新、孵化培育的发展模式。
王飞介绍称,在整车方面,天津市拥有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产能达到145万辆,整车产品的智能网联渗透率不断提高,已基本实现中高端车型L2级别全覆盖。在智能关键部件方面,聚集了经纬恒润、英创汇智、中科慧眼、中汽数据、西青天安智联等一批重点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西青区建成408个路口,基本覆盖重点区域,海河教育园完成20个路口建设,中新生态城等区域也开始布局。在应用场景开放方面,天津港建了100多台自动驾驶皮卡、水平运输规模应用。50多辆京东物流无人物流配送车在天津南站中北镇部分区域常态化示范运营,中新生态城、海河教育园区推出了智能小巴等体验场景。在政策突破方面,天津出台了《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实施细则》,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1000公里开放道路,西青区出台了《支持低速自动驾驶小车运营指导意见》,支持物流送餐等低速小车商业应用。
“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赋予汽车产业更多的可能性,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的探索和发展也不仅局限在车辆的载体上。”特斯拉公司北区总经理马力表示,一辆汽车不再只提供出行的功能,还可以满足人们娱乐、社交、办公等多种需求,甚至还可以自己学习和迭代。(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内外古槐后裔齐聚“华人老家”山西洪洞寻根祭祖
- 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
- 组合拳显效 11月国民经济积极变化增多
- 专家学者共话民用飞机机电系统创新发展
- 川航回应3U8925航班备降桂林
- 奥地利总统授权自由党党首基克尔主导组建新政府
- (乡村行·看振兴)湖北咸宁拟用5年时间发展乡村旅游客房10万间
- 中新健康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6年底完成210项中医药标准制定
- 官方通报网传小学生遇公交涨价被拒载:与事实不符
- “中泰一家亲”迈入“免签时代”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在三亚举行
- 江西吉水:数字化转型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4年前10月重庆城镇新增就业65.8万人
- 泰国一载有外籍劳工面包车发生追尾事故致4死9伤
- 四川泸沽湖景区成见证爱情打卡地 受国内游客青睐
- 小彩灯点亮大产业 山西高平文创彩灯赶制忙
- 北京登记注册市级社会组织4450家 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 青岛西海岸新区走进央企(北京)见面会举行,探索合作共赢新机遇
- 莫斯科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开业
- 成都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人员突破300万人次
- 热门推荐
-
- 业界专家齐聚南昌共话红色文旅发展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大兴机场通航五周年 “新国门”临空经济“大兴”
- 第九届全国种群生态学前沿论坛在贵阳召开
- 他创造了《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却仍苛刻地审视自身
- 2024地方债发行启幕:总额或再达9万亿,但有这些变化
- 95后带火甲骨文,就需要这样的专业科普
- 广西武宣警方:一男子多次造谣诋毁吴艳妮被行拘
- 音乐剧《绽放》上海首演,展现张桂梅“燃灯人生”
- 俄乌局势进展:俄外长称已准备好与乌方达成协议 乌总统会见英国国防大臣
- 最新外贸成绩单发布,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外贸形势?
- 应季蔬菜比反季蔬菜更营养吗?
-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同频共情?
- 普京称不会让俄罗斯分裂 俄多地进入反恐行动状态
- 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促成投资合作金额超百亿元
- 中国中车全新风电机组解决方案海外首发
- 俄罗斯恩格斯市因遭无人机袭击进入紧急状态
- 羽绒服价格差异背后,还有产业之问
- 谈中美关系和世界发展,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用了三个成语
- 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6% 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同比增长33.3%
- “打工妹”转型“新农人”:直播寄乡味 家门口年销500万元“贵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