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中国》天津篇:海河交融,津派风华!
汉沽飞镲与当地渔民的生计之间有何奇妙关联?相声和摇滚混搭会碰撞出怎样的艺术火花?杨柳青木版年画上的吉祥话蕴含哪些美好寓意?不同派别的鼓曲艺术各有哪些拿手绝活?沉淀在海河下的泥土如何在泥人张手艺人的指尖幻化成鲜活的模样?
天津共有4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5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的非遗,在海陆交汇、中西合璧间萌发,在街角巷陌间孕育,在一片热气腾腾中蓬勃生长,汇聚了独具特色的津派文化。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天津篇,将于12月28日20:00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频全网首播。
本期节目邀您和主持人撒贝宁,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演员黄志忠一起浏览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古文化街区、广东会馆、鼓楼,在热情与幽默的氛围中解锁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天津非遗!
汉沽飞镲
在渤海之滨,飞镲的铿锵之声与渔民的欢笑,共同交织成海洋的旋律。出海前祈福,出海时海上信息传递,当渔民们满载而归,汉沽飞镲的表演也成为对丰收的最好庆祝。
掏镲、叫镲、过脖、镲花、淴镲是汉沽飞镲基本功的五个招式,其主要的表演动作,讲究手、眼、身、步配合,而鼓的加入,控制着节奏和气氛,为汉沽飞镲注入了灵魂。
传统的飞镲与舞蹈结合,成为一种热闹、欢快的表演形式,同时也成为老少皆宜、强身健体的户外活动。红绿绸带随风舞,汉沽飞镲声声响,每一击、每一步,都在诉说着渔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也舞动着他们同风浪搏击的勇气与智慧。
相声
天津被誉为曲艺之乡,相声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承载了几代人的生活记忆。相声起源于民间,刻画百姓生活,融说、学、逗、唱等多种表演形式,深受民众喜爱,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民间智慧。
谈及相声,不得不提到一位泰斗级别的人物——马三立先生,他的作品和表演风格,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为无数观众带来欢声笑语,成为相声宝库中的经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相声人。
本期节目邀请到相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氏相声第三代传人、马三立先生之子马志明,正如他所说:“我们相声更多刻画的是百姓生活,像《纠纷》这个故事,于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传统思想。”相声给大众带来欢笑的同时,又在娱乐中传递着正能量,启迪人心、教人向善。
在天津,相声是人间烟火的鲜活缩影,治愈生活的忙碌与琐碎,让民俗文化的暖流源源不断淌入大众心间。如今,说学逗唱间,传统与创新共舞,相声在现代的浪潮中,与摇滚等现代音乐元素的节拍相拥,岁月的沉淀与时代的新声交织成章。
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镇曾是古代南北水上交通的重要枢纽,运河文化、码头文化的繁荣,使得这里的年画兼具北方粗犷风格和南方细腻之美。杨柳青木版年画最大的特色是“半印半画”,木版雕出画面线纹后用墨印在纸上,经过多次单色版套印后,再以彩笔填绘,是杨柳青木版年画最重要,也是与其他年画不同的一步。
杨柳青木版年画中还拥有海量的吉祥话,赋予年画吉祥寓意和生动趣味,也寄寓着一份份美好愿望。其经典之作——《莲年有余》,便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一幅年画,利用同音的“莲”和“鱼”元素,象征连年丰收、富足。
杨柳青木版年画画社成员巧妙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将年画中最经典的年画娃娃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创作出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文创产品,使渐渐淡出我们视野的年画焕发新生。当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数字化藏品形式的《海河绘》,以动态效果的方式,让人可以直观感受到水扬清波、直奔大海的海河,感受“老艺新传”的独特魅力!
大鼓
天津的大鼓艺术源远流长,与运河文化紧密相连,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产物。南北曲艺在这里互动、交融、发展,形成了天津独特的码头曲艺文化景观,也诞生了铁片大鼓、含灯大鼓和京东大鼓等各具特色的大鼓流派。
铁片大鼓嗓音清脆,韵味浓郁,讲究悲、媚、脆、俏、诙谐、幽默,配合手中的鸳鸯板,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含灯大鼓,也叫“叼灯大鼓”“衔灯大鼓”,强调可视可听的双重效果,口衔一个灯架,既增加了说唱的难度,又突出了技艺色彩;京东大鼓擅长叙事,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家长里短为主要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铁片大鼓
△含灯大鼓
△京东大鼓
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与创新,大鼓艺术不断适应时代发展,作为天津曲艺的一部分,传递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海河文化底蕴与曲艺魅力。
泥塑(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是“海河边上孕育出来的艺术”,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作品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历史人物,讲究“塑、绘、形、神”。追求“传神”是泥人张彩塑工艺最大的特点,通常泥人肤色需要绘制30多遍,眉眼需要绘制5~10次,才能呈现肌肤吹弹可破的质感。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手艺人可以轻松获取适合泥塑的泥砖。但在老一辈的手艺中,泥塑的主要原料来自天津西郊古河道地下1米处的一层红色黏土——红胶泥,在过筛、打浆、风化形成的泥块中加上棉絮后,还需反复用斧锤砸揉至少五六小时制成“熟泥”,再用油布包好放置地窖整整三年,才能开始做泥塑。
老一辈泥人张手艺人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泥人张之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现代泥人张手艺人在坚守泥塑制作技艺根本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艺术融合之路,着力于在不同的方向为泥塑艺术注入新生元素,也引入了3D打印等新材料和新技术,使泥塑艺术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
12月28日20:00档,央视综合频道(CCTV-1),和《非遗里的中国》一起走进天津,体验津派文化的独特韵味,感受天津非遗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中碰撞出新的生命力!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
- 追忆峥嵘岁月 致敬文化先驱
- 黑龙江抚远口岸:2024年明水期首批出境货船出港
- 自行减药停药有复发风险
- 提前半月退仍扣费 酒店预订后“不可取消”合理吗?
- 60年前的“汾酒试点” 如何回答中国酒业的新命题?
- 粤中山横门污水处理厂扩容通水 日增7万方污水处理能力
- 强冷空气携大风降温来袭 陕西四川等局地或现大暴雨
- 聚焦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 快舟火箭发力新赛道
- 浙南深山铁路“守护人”:二十载岁月护航钢铁大动脉
- 涉“世越号”公文造假案 韩国前青瓦台秘书室长终审被判无罪
- 北京5月5日起 开始采集小学和初中入学信息
- 弹弓+橄榄,高速上的碰瓷新套路
- 非洲商品服贸会上寻商机
- 长三角铁路国庆假期发送旅客超2545万人次
- 现制茶饮有了营养分级
- 上海-伦敦影视产业对话会在伦敦举办
- 构建多样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
- 2024广东时装周-秋季吸引12628.4万人次观看线上直播
- 中新健康|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医防融合分会在厦门成立
- 热门推荐
-
- 中国仍是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大来源国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信阳!
- 浙江宁海大观园爆炸?警方:系谣言
- 西延高铁一立交特大桥实现空中转体对接
- 30多名作家走进湖南祁阳 共探如何写好新时代“山乡巨变”
- 2024“生态创想·绿色行动”绿创大赛决赛在天津举行
- 渤海油田首口超深井诞生 井深6088米
- 青春元素跃然荧屏
- “家祭无忘告乃翁”,今人用福建舰照片告慰的是何许人?
- 外媒:因乌军“活动”,俄别尔哥罗德州疏散部分地区人员
- 成都武侯区一酒店起火 24人因吸入浓烟送医院检查救治
- 克里米亚大桥“紧急情况”已致2死1伤 乌方发动袭击?
- 四川“城市会客厅”首次亮相拉萨 促两地民间交流
- 上海“组团式”支援青海省中医院团队:跨山海,显身手
- 王宝强新片《八角笼中》首映 回归现实题材”冲破命运牢笼”
- 网传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一男生被女生下毒致死 校方:谣言
- 云南巍山:打歌调说快板 奏响民族“普法和谐音”
- 傅雷铜像在国家图书馆落成
- 波司登龙年联名系列全球首发 温暖中国家庭47年
- 国内外20余部佳作汇聚老舍戏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