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绥德:泥塑手艺蕴乡情
【山河遗珍】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李 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 涛
黄土地,这片古老而深邃的大地,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千百年来,许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在这里生根发芽,展现出黄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陕西绥德泥塑便是其中之一。
绥德泥塑是带有明显黄土气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的泥塑常见于庙宇殿堂,匠人们用木架铁丝做骨架,糊上胶泥,通过精雕细琢塑造各种形象,最后再涂装上色。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爱好艺术的绥德农民利用本地常见的黄土,塑造出具有浓厚“陕北味儿”的泥塑作品,成为陕北人的乡村记忆和浓浓乡愁。
生于斯长于斯,陕北人民世代生存在黄土高原,对黄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绥德泥塑取材于黄土,辅以棉花、沙土、蜂蜜等增加泥坯的黏度和韧性,和好的泥坯还要反复用脚踩、用木锤捶打,再放在阴凉处发酵半个月方可使用,这样的泥坯做出来的泥塑才不容易干裂,便于永久保存。
歌颂劳动人民是绥德泥塑的主题,其作品大多取材于陕北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场景,比如捏码子、推磨、背柴、扭秧歌、吹唢呐等,民俗味十足,生动传神。这些泥塑作品不仅反映了先辈们的智慧创造,更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质朴、豪迈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期待。
背柴的牧羊人、咧嘴憨笑的山里娃、扭秧歌的陕北婆姨……一块普通的泥巴,在泥塑匠人的手中变得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游客走进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陈列馆围观打卡。
而在西安的陕北民歌大舞台三楼大厅内,一幅长6米、宽2米,由4吨黄土泥制成的《东方红》主题泥塑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是由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绥德泥塑省级传承人王文瑜创作的一座大型泥塑作品,整体展现了黄土、黄河、宝塔、秧歌、窑洞、枣树、农具等丰富的陕北文化元素,生动刻画了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
“完成一件泥塑人物作品一般需要一两天时间,而完成一套大型作品则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王文瑜说,泥塑人物重点在人物五官比例的拿捏及表情的刻画。捏人前脑子里要有人物的性别、年龄、表情、动作等,做到心中有数、沉心静气,且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渗透在泥塑匠人骨子里的乡村生活和时代记忆,为民俗泥塑创作提供了生动的源泉。他们的泥塑作品在仿真与夸张之间,不加掩饰,原汁原味,人物表情丰富、妙趣横生,以特殊的语言形式在向人们讲述鲜活的黄土文化,传达着动人的故事。
多年来,泥塑匠人们与黄土的情谊日益深厚,高超的泥塑技艺和活灵活现的作品备受大众喜爱,通过网络和展销会远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绥德泥塑还有多件作品获得全国展会大赛奖项。其中,王文瑜泥塑作品《财(柴)源广进》《夫妻识字》等被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部分泥塑作品还被列入国家外事交流和展示艺术品。
为了让绥德泥塑技艺传承下去,绥德县还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活动,运用现场、网络教学等形式,让民俗泥塑非遗文化深植学生心田、“飞”进千家万户。目前,绥德县泥塑从业者有30多人,每年组织传承人进校园、进乡村等活动600余次,参与人数超30万人次。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5日 10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积石山6.2级地震累计接收伤员784人 一人一策制定诊疗方案
- 江西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在六个国家建立中医药中心等平台
- 中国高铁在建项目高、跨最大的T构连续梁合龙
- 我国拟制定学前教育法: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课程内容
- 苏丹武装部队夺回陆军司令部控制权 冲突双方同意停火3天
- 澳大利亚首府城市租金涨幅创历史新高
- 朋友,你好吗丨海上漂流36小时求生女孩:我仍欣赏海的波澜万丈
- 甘肃:艺术创作原创能力“节节高”
- 第二届岳麓书会开幕 百场活动引领“悦读”新风尚
- 云冈石窟“第一伟窟”“音乐窟”经封闭修缮重新开放
- 山东农家书屋“书香正浓” 丰富基层文化生活
- 2024全球闽商企业领袖年会在福州举办
- 江苏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私募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
- 青海省75名选手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
- 加拿大联邦自由党将在3月9日选出特鲁多继任者
- 突发!澳大利亚悉尼发生大火 建筑部分坍塌
- 海外网评:美国不再搞“两面派”,中美经贸才能真正稳下来
- “AI自习室”能否提升学习效率?更适合哪类学生?专家分析
- 外媒:乌军称击沉俄罗斯黑海舰队潜艇
- 广西千年六堡茶走俏东盟 海外“圈粉”焕生机
- 热门推荐
-
- 东莞石排2024年潮玩产业集群总产值将突破120亿元
-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即将开启2024秋冬航季
- 线上线下随意买 高级“烟卡”成小学生“炫耀资本”
- 外媒:以军称抓获3名黎真主党精锐部队成员
- 剧集推出电影版,是门好生意
- 英国小学生体验中国“创意体育课”
-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橙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 “Z世代”为殡葬业“正名”:用专业化服务守护生命尊严
- 以军称近500枚火箭弹从加沙地带射向以色列
- 对短视频“网红城市”不妨多些掌声
- 沙特、叙利亚决定恢复双方外交使团工作
- 尼日利亚一清真寺坍塌至少10人死亡
- 2023年度平安北京建设发展得分“优秀”
- 男子称19岁被舅舅安排任办公室副主任?水电九局:信息不实,已报案
- 新春佳节如何吃得丰富又健康
- 起草者解读广州电动车新规:限速影响骑手送餐,平台或放宽要求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慎入哀牢山!
- 新疆加快推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 国际热评:洪都拉斯总统访华 中国“拉美朋友圈”再添高光时刻
- 5月份中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