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构建历史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
坚持保护第一 做好传承利用
北京构建历史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
本报记者 陈雪柠
首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再上新台阶。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入实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 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场。据悉,《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已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印发实施。规划总结凝练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四大价值主题,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构建历史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
四大价值引领保护传承
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历史文化遗产丰厚。此次规划针对“保护什么”“怎样保护”“如何传承”等关键问题予以回应,凝练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特征,推动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规划系统梳理了北京在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脉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四个方面的价值主题。”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牛锐介绍,北京独特的地理格局与地质特征,是东亚地区早期人地关系的杰出见证;北京是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集大成者,是见证中华文明赓续的千年古都;北京是近现代中国政体转制的伟大见证,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首善之都;北京见证了欧亚大陆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是多元交流开放包容的大国之都。
针对“怎样保护”的问题,规划提出,要加强保护名录管理,推进全面系统保护,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与保护传承要求的管理衔接,确立历史文化遗产“两山一湾、两区两轴、三带多片”的总体空间格局特征;针对“如何传承”的问题,规划提出,要加强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建筑类文化遗产的开放力度,改善街区类文化遗产的人居环境,加强京津冀历史文化遗产协同保护等。
牛锐介绍,下一步,本市将重点加强老城、三山五园、“两轴”、三条文化带等整体保护,加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历史名园、传统地名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名录动态管理,形成首都当代重大建设工程名录。同时,在做好传承利用上下功夫,以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为重点,用好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做好已腾退文物空间的活化利用,打造城市会客厅。
考古勘探完成2.6亿平方米
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世界遗产增至8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伟介绍,本市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对各级文物及历史建筑、胡同街巷、历史文化街区应保尽保。
市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白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备案博物馆增加近70家、年参观人次增长4500万,全市文物保护工程总数1600余项,完成考古勘探面积2.6亿平方米,完成考古发掘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这次规划发布,对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工作提供更好支撑。”白杰表示,本市将加快推进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成改造并重新开放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大葆台西汉墓遗址),建成并开放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对今年考古重大发现之一“金中都端礼门城门遗迹”以及“香山明代皇室墓地”等“考古北京”最新成果做好研究、保护和展示。
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沙海江介绍了历史名园和古树名木相关情况。据了解,本市已于2015年公布了颐和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等首批25个历史名园名录,下一步将启动第二批历史名园遴选工作。
北京共有古树名木4.1万余株,是名副其实的“古树之都”。据介绍,本市已因地制宜建设古树主题公园、古树保护小区和古树学校,实现了从聚焦古树名木个体,向保护古树名木生境整体的转变。
申请式退租累计超8000户
合理利用文化遗产,需要与城市更新、民生改善、文旅消费等有机结合。
市住建委副主任马綮鸿介绍,2019年至今,本市已在菜市口西、雨儿胡同、大栅栏观音寺、钟鼓楼周边、故宫周边、皇城景山等27个地区以“一院一策”和“一户一设计”原则开展申请式退租工作,“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8000余户。
摒弃“大拆大建”,采用“小修小补”,城市更新将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例如,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完成改造后,再现了驼铃古道、古色古香、店铺林立的繁华盛景。
“中轴线申遗成功后,游客接待量明显增加。这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迈出的坚实一步。”市文旅局副局长徐振涛介绍,以“漫步北京”城市city walk为品牌,本市推出了包括“中轴揽胜-壮美北京”在内的12条核心区文化探访路,发布中轴线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在赓续中华文脉、服务文化强国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陈伟表示,下一步,将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契机,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深入挖掘展示遗产文化价值,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北京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将上演 唱腔、唱段再升级
- 全球共襄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 370余位境外嘉宾受邀参会
- 廖家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一批现代化企业
- 婺剧《白蛇传》杭州上演 由梅花奖得主领衔
- 俄外交部发言人:不会将普里戈任引渡至其他国家
- 云南茶走进罗马
- 车位窄到无法开门,解除合同并退款
- 上海基层政府打造村居“客堂间” 基层议事协商传递心声、化解矛盾
- 国家气象中心:春节假日期间,全国无大范围雨雪冰冻及持续性雾、霾等灾害性天气
- 美国加州一游乐设施突发故障 20多人被困空中超两小时
- 恒生香港交易所沪深港通中国企业指数正式推出
- (新春见闻)天津老街年味儿足 津门故里古韵存
- 呈现京剧万紫千红的胜景
- 中缅边境芒满通道1至5月进出口货运量超126万吨
- “美丽河北·风雅燕赵”民族音乐会在首尔举办
- 李杰:AI手机普及的标志,是让更多人能用上AI
- 沿“路”看中东丨“书中画、波斯蓝” 万里千年的中伊文明邂逅
- 景德镇明代葫芦窑今年首次复烧点火
- 四川省广安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 山西去年前11月规上工业同比增长4.5% 今年聚焦稳增长促投资
- 热门推荐
-
- 天津市首艘纯电动旅游船舶开工建造
- 第14届东亚破产与重组论坛在杭州举行 推动东亚破产文化交流
- 前11月中国铁路客货运量稳步增长
- 俄总理:俄罗斯经济保持增长 继续扩大对外合作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俄农产品和化肥出口仍受阻 外媒称俄乌在顿涅茨克地区伤亡增加
- 满屏皆精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2023年下半年精品节目片单发布
- 广西德保借红枫拓展文旅产业
- 广西南宁新能源全产业链加快成型
- 俄驻美大使:美国新一轮反俄制裁损害其自身声誉
- 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两架“新舟”60灭火飞机正式交付
- 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13日早间宣布新总理人选
- 一个参赛名额炒到2200元 马拉松为何“越跑越贵”?
- 郑商所气温指数发布 覆盖长江中下游地区
- 福厦高铁将于28日开通运营 两地最快55分可达!
- 非洲猪瘟病毒里 基因“针线”绣功了得
- 《跟着音乐大师去旅行》带读者体验一趟发现音乐的沉浸之旅
- 110家企业提供1.1万个岗位 大型线下招聘会北京大兴举办
- 受巴以新一轮冲突影响 多家航空公司取消飞往以色列航班
- “粤西要道”阳信高速新屋大桥左幅预制梁架设完成
- 截至去年底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达3.86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