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德不孤 赵朴初“归来”
11月29日,“先生归来——赵朴初和他的时代”展览在浙江杭州西泠印社美术馆开幕。活动期间,民进安徽省委会、西泠印社等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及文化学者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采访,从不同角度讲述一代名士赵朴初的艺术成就与爱国情怀。
一代名士和他的“朋友圈”
赵朴初(1907—2000年),安徽太湖县人,民进先贤。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也是享誉海内外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
“先生归来——赵朴初和他的时代”展览是西泠印社美术馆“先生归来”系列学术展览的第七回活动。展览以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赵朴初为中心,分为“光辉的朴老”“赵朴初情寄西泠”“赵朴初的书法作品”“赵朴初相关人士作品”等4个部分,通过书画作品、图文资料等展陈,呈现赵朴初的艺术成就与爱国情怀。
此次展览还展示了一代名士的“朋友圈”,参观者能看到丰子恺、潘天寿、吴湖帆、启功、沙孟海等西泠印社社员以及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郭沫若、巴金等文化名人的佳作。
此次活动由民进浙江省委会、民进上海市委会、民进安徽省委会、民进中央开明画院、西泠印社集团联合主办,西泠印社美术馆、浙江民进开明画院承办。
同时,活动得到了西泠印社、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上海市赵朴初研究会、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安吉吴昌硕纪念馆、张宗祥书画院(纪念馆)、沙孟海书学院、方介堪美术馆、陈振濂书学馆的学术支持。
活动期间举行了《先生归来》展览作品集首发式。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
不以篆刻闻名 何以结缘“西泠”?
“‘孤山德不孤’,愿能以此‘先生归来’学术活动彰显先生功勋,承续先生志愿。”展览前言中,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如是写道。
孤山是杭州西湖中的一座小岛,1904年创立于此的西泠印社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1993年,赵朴初担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支持促成《西泠艺丛》复刊、中国印学博物馆建成等。
“印学在过去是‘小道’,要在杭州为其建一座‘国字号’博物馆,其难度可想而知。”陈振濂在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赵朴初先生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级人物,鼎力支持,登高一呼,促成中国印学博物馆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落成开馆,圆了西泠印社几代人的梦想。”
在西泠印社120余年的历史上,仅有7位社长,每一任都兼具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学术造诣。陈振濂认为,若将历任社长分为“艺术立身”与“学术立身”两类,赵朴初属于后者。“赵朴老不以篆刻闻名于世,但在文化和佛学方面的修为非常高,被西泠印社社员视为精神领袖。而且他书法造诣极高,以一种平淡的书写建立起特有的书法风格。”
何为“平淡”?陈振濂解释道,赵朴初取法苏东坡,相较于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雄强的风格,“苏体”可以说是“貌不惊人”——“表面上看没有惊人之处,细看能看出用笔非常周密”。
“赵朴初的书法便是如此,云卷云舒,浩无边际,完全不作惊人之语,不张牙舞爪,也不为彰显个性而装腔作势。”陈振濂说,“用一句话总结:铁画银钩之间有特别的平淡。”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种平淡,对于西泠印社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陈振濂说道。
“诗可以群” 先器识而后文艺
“赵朴初先生自幼跟随父母勤习书法,终身不辍,晚年还在碑学和章草上下很大的工夫。因此,他的书法越到晚年越是炉火纯青,完全没有懈怠、衰颓,充满了新意和生命力。这也是朴老曾提到‘沈鹏谓有青春气’的原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谷卿在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说道,“朴老的书法作品,从来不是商品,他的字多是写给特定对象的,或是写给自己的抒怀之作,因而充满了情怀、情感、情结,幅幅见真诚,字字见真心。”
谷卿是《百年巨匠·赵朴初》《赵朴初传:行愿在世间》《赵朴初书法精神探论》等书的作者。在他看来,赵朴初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书法作品中,还体现在韵文创作上。
“朴老能够非常恰当地根据时宜和具体目的,选择诗、词、曲、联、铭、赞等文体进行创作,或雅正或谐谑,都极其自然得体。朴老不仅将诗词视为修身养性的艺术,也通过韵文创作结下各类善缘,体现出‘诗可以群’的丰富内涵。”
谷卿认为,赵朴初写赠《书法》杂志的题词“尊传统以启新风,先器识而后文艺”代表了其艺术主张和理念,“这两句话值得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们深入体会”。
明月清风 “书写”继续
此次展览中有首次公开展出的赵朴初书法作品真迹。“在赵朴初研究会的联络下,朴老亲属提供了手泽原件,并将其中两幅捐赠给展览方。”民进安徽省委会主委、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会长李和平在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
展出作品中,有不少能够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到为何赵朴初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比如诗词书法“同弯射日弓,待看乾坤转”。这首《黄浦江头送行诗》创作于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后,赵朴初冒着生命危险,将经过培训的千余名青壮年分批送往皖南新四军总部及苏南、苏北等地参加抗战。
皖南事变后,赵朴初写下《哀辛士》,“逼窄江南容后死,弥天泪雨望中原”,“辛士”即“新四军”谐音。
“朴老的诗词书法作品记录的,许多都是历史事件和有感而发的真实表达。”李和平说。
赵朴初的“书写”,由传承者继续。在他的家乡,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举办多场学术及文化研讨会,发起“朴初杯”青少年书法大赛,助力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创建“朴风调解工作法”“朴初家风传承委员工作室”;太湖县赵朴初纪念馆、安庆市赵朴初故居先后被民进中央认定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史教育基地”,民进安徽省委会与会史教育基地密切合作,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位于皖西南大别山腹地的“朴初故里”太湖县寺前镇,正打造特色“禅文小镇”,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纪念、研究赵朴初的相关工作,在成果转化、服务社会成效方面显著。”李和平说。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赵朴初洒脱离去时不会想到,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养分,化为更切实的滋养,让更多人获益。(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报道)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家速滑馆正式对外开放 总工程师详解“冰丝带”的科技范儿
- “桥”:贵州苗乡侗寨的文化承载
- 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开着“新”车回家过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3000万辆
- 以茶载道以礼待友 中国驻英国使馆办“茶和天下”活动
- 全聚德超级单品手工片制烤鸭再出新品
- 阳信高速坡仔顶隧道顺利贯通
- 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能赔多少?
- 住建部:首批房地产项目名单月底前落地
- 童年时期的审美,终生受益
- 话剧《主角》:以主角的艺术担当角逐“文华”
- 中秋国庆假期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超1.6亿人次
- 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组成立 将加快推进医疗保障标准化建设
- 从舞台到大银幕 《只此青绿》主创讲述如何舞绘“千里江山图”
- 外媒:美英空袭也门 “大学附近地区被导弹击中”
- 电力供需怎么“稳”?需求侧来支撑
- 不过夜、颜值高、有品质 精致露营成周边游新提案
- 上半年中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3%
- 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591.2亿元 同比增长6.9%
- 北京交管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 受灾群众推行“延期办”“容缺办”
- 热门推荐
-
- 献身屯垦事业的新疆“兵一代”何以无悔人生?
- 紧跟数字化时代 如新集团推动美丽健康行业向上向善
- 中国红十字会向叙利亚援助首批医疗物资运抵大马士革
- 甘肃多城多站推“视觉丝路”:向客源市场布局“旅游网”
- 浙江刮起“繁花”风 热播剧《繁花》牵出浙江往事
- “神用象通”张国梁雕塑艺术展在山西太原开幕
- 黑河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开仓 打造国际快件寄递新渠道
- 青年艺术家打造“藏海厝” 唤醒游子心中隐秘之海
- 秦刚会见东盟秘书长高金洪
- 上半年演出市场供需两旺 同比增长超10倍
- “马路菜场”进“新居” 上海“疏堵”有度平衡市容管理和民生需求
- 大量外国人来华旅游,好city啊!
- 宿白诞辰百年:钟于石窟,安于云冈
- 益禾堂史上最“厘普”联名,厘普到家了
-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投资中国”(见证·中国机遇)
- “大图们倡议”各方共谋推动东北亚生态旅游发展
- 速度快价格低 复兴号成了这群孩子们的“校车”
-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冬季为何会有台风生成?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通缩 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 弘扬雷锋精神 全国多地开展雷锋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