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屯垦事业的新疆“兵一代”何以无悔人生?
88岁的李玉兰老人和她的二女儿王丽娟。 谢雪倩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2日电 题:献身屯垦事业的新疆“兵一代”何以无悔人生?
作者 史玉江 商凯旋
回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么多平凡和不平凡的人,他们推动着新疆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辉煌。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河南、江苏、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青年奔赴新疆。后来,新疆又不断补充转业官兵,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的支边青年,组成从事生产建设的兵团。
那个年代的支边青年,多数人一来就是一辈子。他们为新疆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甚至生命,现虽已退休且年事已高,追忆起曾经的岁月仍会情绪激动,认为自己当年的选择是一份荣耀。是什么让他们甘愿扎根边疆,无愿无求,年迈之后也未回生养的故乡?
四五月之交的新疆,万物生机盎然,眼下的新疆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红星一场,正沐浴在花的世界。杏花、桃花、梨花接续绽放,整齐划一的连桩住宅楼,杨柳成荫……
在一幢楼房里,李玉兰的小女儿王杏丽上前热情地迎接记者。80多平方米的居室,简单的家具,干净的陈设,尽显简朴。卧室里走出和善、消瘦的老人李玉兰。寒暄中,老人思维清晰,行动还能自如。
88岁的李玉兰出生在河南省上蔡县。老人回忆,年幼时生活非常苦,父母只能靠要饭来养活她们三兄妹,更别说上学,能吃饱饭都是奢求。
1954年,19岁的李玉兰在上蔡县大队劳动,因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两年便入了党。在党旗下宣誓的场景,老人记得很清楚。“我很激动。入党不久就当了队长。”
在“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建设家园
“我是因为老伴才到新疆的。”李玉兰的丈夫王义成是个军人。1963年,王义成响应国家号召,转业到当时的新疆兵团农五师。2年后,李玉兰带着大儿子跟随丈夫的脚步,加入建设边疆的队伍中。
虽然有所耳闻,但李玉兰也没有想到生活条件如此之差。驻守在渺无人烟的荒滩上,现成的房屋都没有,军用帐篷既不抗暑耐寒又常被大风掀起,无奈之下,想到了挖地窝子的土办法。
地窝子是一种在戈壁滩、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挖制方法比较简单:在地面以下挖约1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约两三平方米,四周用土坯垒起约半米高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搭上树枝,再用草的枝叶盖顶,铺上泥巴。
刮起风沙时,漫天黄尘呼呼地往地窝子里灌,被子和衣物都用来堵漏缝仍难奏效,鼻孔、耳朵、嘴里等都里尘土,“人人像土猴一般。”
“当时到农五师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戈壁滩,每天拿着镐刨……”李玉兰说,“睡觉的时候,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星。因为棚顶低,每天早晚都要跪着穿衣,坐着脱裤。”
“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新疆兵团团场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荒漠上。但就是在“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严酷环境里,那一代“兵团人”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出千万亩农田。
“那时我是妇女班的班长、组织委员。因为没文化,我就跟他们学,学识字、学种植技术,带着队员一起种玉米、麦子。”李玉兰说。
1967年,李玉兰有了一个女儿。1968年,从农五师开荒结束后,一家人便随着队伍来到红星一场。
“到红星一场这边,我还是妇女班班长。像在农五师一样,每天还是种地。”李玉兰说,那段时光虽然苦,但也很快乐。
坎坷经历未动摇对生活的信念
说起生活中的坎坷经历时,李玉兰的眼里泛起泪光,久久没有开口,王杏丽向记者讲述不幸发生的事。
李玉兰一家人在红星一场垦荒期间,“父母每天工作很忙,白天干活,晚上还要开会,回到家深夜了。哈密的冬天非常冷,家里会生火炉取暖,那时我大哥和二姐还小,因操作不当发生火灾,大哥不幸被大火夺去生命,二姐身体大面积烧伤。”王杏丽说,这件事成为母亲的心结。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不能让下辈人再吃苦头。”李玉兰“收拾”好心情,继续专心工作。时光荏苒、岁月流逝,1989年,李玉兰退休。“退休后,家里也分了一些地,就开始种棉花增加收入,日子也算是步入了正轨。”李玉兰说。
本以为日子能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可接连丧失亲人,让一向坚强的李玉兰受到很大打击。2014年,陪伴了她50余年的王义成因病去世,就在家人还沉浸在悲痛之中时,2016年,儿子又因意外而离世。养育的五个子女中,两个孩子去世,但未击垮李玉兰生活的信念。
“我想看到它更好的样子”
如今,李玉兰已进入古稀之年,并没有“落叶归根”的愿望。“从来到兵团以后,我就没想过离开。”李玉兰说,“现在党和国家很照顾我们,我很感恩。兵团是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建起的,我想看到它更好的样子。”
几十年来,像李玉兰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战风沙、抗严寒、斗酷暑、住地窝子、喝涝坝水,他们挖河修渠、植树造林、筑路盖房,一块块条田阡陌相连,一座座兵团城市拔地而起……正是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代代兵团人屯垦戍边,成为巩固边防、开发新疆的生力军。
艰苦奋斗是新疆兵团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老一辈兵团人自觉自愿的担当,永不褪色的步履,铸就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内核的兵团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新疆兵团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今天时代的需要。(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家电服务收入盈利增长超过制造销售
- (神州写真)“东北洗浴”受热捧 沈阳借势引客来
- “尔滨”出圈背后的青春小店力量
- 前三季度铁路旅客发送量创新高 跨境出行需求持续增长
- 广州逾千套旧村改造复建房摇号分配到村民手中
- 网传“吉林老人救助重庆一游客反遭诬陷”,重庆警方通报
- 春晚文化的视觉呈现
- 又一国!尼加拉瓜宣布与厄瓜多尔断交
- 事关京津冀三地发展,这场发布会信息量极大
- 线上讨论度高,线下客流量大——“网红城市”持续上新
- 一人70余部手机? 太原警方打掉涉案超千万元“网络水军”团伙
- 如何通过饮食调理抵御呼吸道感染?权威专家解读
- 金融生鲜季丨金融“活水”浇灌出巴渝色彩
- 海南施行《海南省防震减灾规定》,加强海域地震、火山监测
- 青海果洛:70余头牦牛被困黄河河心岛 消防渡河救援
- 印尼北马鲁古省发生洪灾 已致7人死亡
- 西藏昌都:防灾减灾主题活动进校园
- 乌克兰2024年举行选举?泽连斯基:西方伙伴先打钱!
- “失语者”可用意念发声 AI+脑机接口再迎技术突破
- 梅龙高铁通车带热“世界客都”梅州旅游业
- 热门推荐
-
- 寒潮大风来袭 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组织救起三船遇险人员
- 全球最大装机功率氢动力机车下线:让内燃机车“氢装上阵”
- 第六期“睦友乐相知”文化交流项目启动 三千多名巴西印尼教师参与
- 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 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成焦点
- 云南景洪:部分游客呕吐腹泻为涉旅场所诺如病毒感染所致
- 研究表明:慢性饮酒可导致精子质量受损
- 总投资141.26亿元 金上一体化示范基地昌波水电站建设开工
- 突发!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去世 刚被授予金星勋章
- C919国产大飞机上新“上海—武汉”航线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迪庆!
- 广西兴安县举行纪念湘江战役90周年清明祭英烈活动
- 历史名城广西桂林再现“西南剧展” 戏剧“十二时辰”回归
- 演绎经典作品 促进人文交流
- 当她们被私密照勒索:大多人担心泄露隐私,不敢求助
- 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 两会一年间我国这样书写发展“答卷”
- 文艺作品走出去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浙江:一抹铁路蓝 说尽“衢州有礼”
- 乌克兰空军承认在基辅上空击落了自家无人机……
- 以军在杰巴利耶的行动接近结束 加沙北部城市收到新撤离令
- 中国三大运营商上半年收入9832亿元 加强AI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