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中国文学的世界读者会越来越多
中新社南宁11月16日电(韦佳秀 王以照)作家莫言16日在广西南宁受访时表示,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中国作家这两年在世界各地的文学舞台上活跃,未来中国文学的世界读者会越来越多。
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当天在广西南宁举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以下简称:骏马奖)是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并列的国家级文学奖项。
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受邀出席该活动。其间,莫言在受访时说,骏马奖是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集中展示,该奖项设立的积极作用在于少数民族作家越来越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层出不穷。
在当晚的盛典上,依次颁发了诗歌奖、散文奖、报告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广西作家黄芳的诗歌《落下来》获得本届骏马奖诗歌奖。她告诉记者,她所生长的这片热土滋养了她,“儿时的记忆、壮族的习俗以文化的形式,沉淀在我的身体中、我的诗歌里。”
牛海坤的《让世界看见》获得本届骏马奖报告文学奖。她说:“随着采访不断深入,我看到绣娘们的绣品走出科尔沁大地,亮相米兰时装周,这些绣品越走越远,农牧民的收入越来越高。”她表示,2万多位农牧民妇女靠着刺绣摆脱贫困,走向新生,这是全世界妇女脱贫的中国样板,他们的故事应该让世界看见。
莫言称,中国文学作品“出海”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读者比例会越来越大。他还表示,相信骏马奖会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希望每一届的骏马奖都上一个台阶,有新的面孔出现、有新的作品涌现。(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瑞安龙舟令旗定制旺 端午竞渡盛景将再现
- “超越六号”盾构机顺利始发 “地下蛟龙”再筑千里通途
- 述评:为何天津“跳水大爷”能入选年度慈孝人物?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古朴与现代相遇 京城背街小巷“靓变”激活城市记忆
- 美国威斯康星州85辆汽车连撞事故受伤人数升至27人
- 民航局:以城市场景为重点开展城市空中交通试点示范
- 东西部协作及对口支援机制助力青海农畜产品走出高原
- 美媒:苏丹武装冲突进入第三天 已造成近百人死亡
- 放歌新疆赛里木湖,舞台进到群众中间
- 如何发挥山区优势?浙江畲乡“好山好水”孕育康养产业
- 红色沃土 美丽确山
- 格桑花盛开边疆 西藏阿里集体婚礼甜蜜上演
- 首个由中国牵头完成的ISO旅游国际标准发布
- “过桥米线之乡”云南蒙自首次实现过桥米线出口
- 携手建好大熊猫国家公园
- 宁夏首个公路固化土应用技术地方标准实施 每公里节约成本15万至20万元
- 商务部:内地与香港实质性完成CEPA服务贸易协议新一轮修订磋商
- 中国科兴累计为6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供应疫苗超12亿剂
- 英国威尔士首席大臣格辛宣布辞职
- 湖北推出数百场促消费活动 聚焦年轻人多元需求
- 热门推荐
-
- 欧盟理事会批准2025年年度预算
- (新春走基层)春运19年:我在三万英尺之上,护航万家团圆
- 民航华东地区2023年上半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64亿人次
- 第九届伦敦手工艺周举行 中国独龙族手工品入选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都昌:多元化产业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出炉
- 《吴宓文集》首次结集出版 纪念吴宓诞辰130周年
- 巨头押注 AI心脏超声,有哪些应用场景
- 北京数字文化馆推出线上惠民活动 丰富市民春节生活
- 陕西:以检察履职支撑特殊群体权益保护
- 北京·昌平生命科学国际论坛开幕 中外嘉宾共话发展与合作
- 原推特大楼竖起发光的“X”标志 居民抱怨:太刺眼!
- 菲律宾拟增建20余座大坝缓解供水危机
- 中国文旅企业合作发展大会选址淄博 搭建中外文旅企业合作发展平台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再现千年大运河史
- 生态及避险搬迁 今年已有三万多户搬新家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 中外影视交流合作持续深化
- 日本所泽市市长对在该市进行福岛核污染土再利用试验持否定态度
- 专家解读:政策给力、基本面蓄力 全年消费预计持续恢复向好
- 孙柏涛:坐“冷板凳”攀地震科技高峰,赴“最前线”践防震减灾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