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纪行)武汉盘龙城遗址:公园里考古 让历史“触手可及”
中新社武汉9月10日电 题:武汉盘龙城遗址:公园里考古 让历史“触手可及”
中新社记者 张芹
3500年前择水而居的商代先民,如何在规模宏大的城邑中建立排水系统?在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宫殿基址展示区,一段经修复还原的陶制排水管道,展现了古人的匠心与智慧。
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为目前所见夏商时期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城邑,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它的发现,不仅将武汉城市历史上溯1000余年,还推翻了以往公认的“商文化只存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观点,改写了中国史学界认知。
记者近日来到盘龙城遗址探访。在盘龙城宫城东北角地势高平的夯土台上,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宣传策划部副主任宋若虹指着复原展示的宫殿基址介绍,考古发现在宫殿屋檐下方铺设有散水系统,墙体旁还发现了11节陶质排水管道,这些足以说明早在3500年前,盘龙城先民便设计建造了完备的排水系统。
一段裸露的排水管让游客跨越千年窥见古人的智慧。在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类似巧妙设计无处不在,公园最大程度地保存了遗址原有的生态系统,其对遗址的创新性保护展示更是激发无限遐想。
据了解,盘龙城遗址迄今共发现三座宫殿基址,其中一号、二号宫殿呈“中轴对称”“前朝后寝”的布局,是中国传统宫廷建筑布局的最早实证之一。为避免日光、雨水等对遗址的侵蚀,考古发掘之后,宫殿遗址以土回填。
回填后如何向游客展现宫殿面貌?“最初,我们选择夯土和杉木复原的方式,但这种方案并不适合武汉潮湿多雨的气候特征,土墙很快被雨水侵蚀破坏。”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介绍,经过专家团队反复研究,最终研发出一种新型改性土材料,并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雕塑“泥墙”“木柱”,看似残破的断壁残垣恰是对商代宫殿形制、结构和建筑最直观的展示。
“遗址本体就是最大的一件藏品。”万琳称,在公园内,遗址区和博物馆相映成趣,站在“半嵌入式”设计的博物馆顶层远眺,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遗址核心区和浩渺的盘龙湖,让实景展示与复原想象互动。
同时,在展厅内,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将考古与展览融合,600余件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文物,突破器类、年代、珍宝的展陈方式,而以考古单元着手,与遗址核心区城垣、壕沟、宫殿基址相呼应,共同阐释遗址的价值。
眼下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成为热门“打卡地”。宋若虹介绍,通过专题展览、学术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盘龙城遗址引发青少年、文博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累计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
“让历史触手可及,同时拉近考古与公众的距离。”在万琳看来,与传统博物馆相比,古今同地是考古遗址公园的最大特征,也是其魅力所在。随着考古工作不断推进,边发掘边开放的模式,更能激发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热情。(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青岛啤酒率“鲜”闪耀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 第九届加拿大服装纺织品采购展在多伦多举行
- RCEP带来政策红利 北京关区4000余家外贸企业享惠
- 韩媒:七成韩国人近一年来经历过心理问题
- 美媒:美国老年人受通胀冲击最大 财务困难显著增多
- 2022网络文学十大关键词出炉,中国故事、科幻等上榜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独库公路!
- 透过硬核数据看中国能源保供“底气” 以绿色能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 北京:通州新政满月成交回升,购房需求加速释放
- 王红阳院士:恶性肿瘤的诊疗面临三大瓶颈
- “寒露吃豆” 吃豆制品真的会长结石吗?
- 吉尔吉斯斯坦总理阿科尔别克·扎帕罗夫辞职
- 今年首季度中老铁路客货两旺 跨境货运超138万吨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挫败乌军登陆克里米亚企图 泽连斯基视察哈尔科夫地区
- 土航获颁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航班飞往国家与地区数量创世界之最
- 中国一乡一品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在渝启动
- 新疆墨玉:“四色”种植添色乡村 富裕百姓
- 谭久彬院士:构建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必然选择
- 哈俄元首签署联合声明 深化战略伙伴关系
- 2023大连时装周举行 展示纺织服装行业强劲发展态势
- 热门推荐
-
- “中国黄花之乡”引河灌溉对抗旱灾 确保黄花增产增收
- 寓教于乐,人文社推出双语启智玩具书《啊!物理》《啊!艺术》
- 中国驻宋卡总领事吴冬梅 :中国与泰南合作前景广阔
- 生命体细胞如何应对外部入侵?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分子机理
- 知名音乐人郑华娟去世 曾创作《太委屈》等经典歌曲
- 短评:尼山论坛如何为文明发展作中国之答?
- 中国与东盟共商气象科技合作:探索数字化与智慧化转型
- “五一”假期北京全市公园纳客922万人次 同比增96.6%
- 云南歌手呼吁抢救性保护民歌:“这是地里长出来的旋律”
- 强降雨持续 多地防汛抗洪救灾加紧进行
- 澳门高龄心脏病患者在广州接受二次换瓣手术重获新生
- 天津举办“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暨“全民义务植树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 从“首家”“首次”“第一” 看中国制造升级
- 国家图书馆:24日起进馆须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 北美票房:《阿凡达:水之道》稳居北美周末票房榜首
- 山东美食“遇上”祁连山草原:“鲁青一家”享受翻倍
- 外媒:哈马斯拒绝以色列停火一周换40名人质的提议
- 内蒙古林西一矿业公司治理塌陷区时发生塌陷 4人下落不明
- 一批制造业国家计量比对项目实施 推动制造精度提升
- “非”入寻常百姓家 定瓷非遗传承人创新时尚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