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焕新”西汉瑰宝 绽放文明华彩
中新网长沙9月5日电(鲁毅 邓霞 张雪盈)50年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惊世发掘,揭开了一幅跨越两千年的西汉画卷。50年后,在已有的考古发掘成果基础上,马王堆汉墓的研究推广又将开启怎样的精彩?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长沙举行,展示了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保护与研究利用取得的丰硕成果,海内外300余名各界专家参会,分享和探讨文物保护传承新思路、新观点、新成果。
惊世发掘 出土超2.6万件文物
1972年至1974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与其妻辛追、其子利豨的墓葬,也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第一次完整发掘到的列侯级墓葬。
墓中出土文物包括保存完好、肌肤有弹性的“湿尸”辛追夫人,还有精美绝伦的丝织品与漆器,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实测地图,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医书,两千年不烂的藕片等。墓葬挖掘情况一经公开便震惊世界,马王堆被誉为20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两件素纱单衣薄如蝉翼、轻若云雾,衣重仅有48克、49克,漆器亮丽如新,大量帛书及竹木简记录了中国现已发现最早的方剂书籍《五十二病方》,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世界地图学史上的罕见珍宝《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等……珍贵文物如百科全书般展示着古人的智慧和中国汉初的经济、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方面的辉煌成就。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保存之完好、器物之多样、制作之精致、内涵之丰富前所未有,至今仍是衡量汉初社会发展的实物标杆。”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说。
50年来,投身马王堆汉墓研究的专家学者多达4000余人。经过数十载整理、研究,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已全面系统摸清“家底”,漆木器、纺织品、简帛三大主要门类共整理出26937件文物。目前已完成948件马王堆藏品的高清数字化采集,包含7779张图片和285件三维模型,初步形成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库。
湖南博物院构建了一套古尸保存环境模拟体系,让2000余年的辛追夫人遗体得到有效保护;已基本完成简牍、漆木器的脱水保护和修复,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在有条不紊进行中;一批马王堆简帛与纺织品文物得到全面整理、解读。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出版马王堆相关的学术著作600余种,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纺织品的研究》等多学科、跨学科联合攻关的成果,《湖湘文库·湖南出土帛画研究》《马王堆汉墓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六种》《马王堆医书译注》等医学著作。
科技重塑 让“西汉生活”触手可及
“马王堆汉墓的惊世发掘不仅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里程碑,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国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指出,数字科技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赋予文物全新内涵,高精度扫描、VR、AR等技术让沉浸式参观成为可能,博物馆也能成为终身学习的公共空间。
走进湖南博物院,湖南博物院与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携手打造的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一念·辛追梦》,通过多媒体视觉影像、AI技术等,不仅再现辛追夫人的生活,还让观众品味2000多年前的亲情、爱情、家国情。
今年6月,湖南博物院、中国数字图书馆与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共同打造的“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开展,打开了一个汉代文化的艺术、想象与认知世界,仅2个月就吸引11万人次观众观展。
“与看静态文物展完全不一样,人站在数字展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观众王岳盛被数字大展深深震撼,“不仅感受了古人审美的超高境界,也让我了解了更多文物背后的故事。”
今年1月,湖南博物院向湖南省高等院校,以及文化、科技、医药、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12家企业免费开放“湖南博物院品牌”和“马王堆数字资源库”双授权,并与一家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共同启动“数字汉生活”项目,让更多产业和创意力量与马王堆实现交流、融合。
而今,湖南博物院的“数字汉生活线下空间”已上线,在这里可以探访辛追夫人的家,探索轪侯家的健康秘诀,做一次漆器膳食官,来一场服装搭配师的西汉奇遇,品味素纱单衣蛋糕、“君幸咖”咖啡……吸引了众多观众从衣、食、住、行、用、看、玩七个维度,体验西汉人的生活。
从动态复原辛追夫人风貌,到“置身”楚汉名城长沙的汉文化生活场景,再到购买一件素纱单衣的数字藏品,科技创新打破时空界限重现西汉风华,让马王堆汉墓的故事以丰富的形式走进民众生活。
文化共鉴 开启未来篇章
“观众到博物馆参观,能带走的永远是体验。”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表示,很高兴看到许多科技手段应用于马王堆汉墓的叙事和阐述,通过高科技手段产生不同层次的多元视角,能使文物产生新的生命力。利用不断发展的科技手段,满足观众个体的、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允许观众自主对文物和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进行探索,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馆长平山东子观看湖南博物院内数字文物影像后感慨,类似于此的文物数据,既能增进各国博物馆的相互了解,也能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做好数据支撑。
“让文物活起来的根本点,除了场景复原之外,更要挖掘文物背后的想象。”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专席终身教授汪悦进表示,未来他的团队会与湖南博物院继续合作推出类似于“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的新展览或新项目,目前已在酝酿一个以马王堆考古发掘成果为素材的展览。
喻燕姣介绍,马王堆汉墓虽然发现已经50年了,但它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陶器,动植物标本、竹器等等,马王堆帛书里面也有很多篇目,涉及天文、地理、医学,需要多学科、跨学科来参与。
为深入挖掘马王堆汉墓文化内涵,湖南博物院成立马王堆研究院,未来将以开放式的学术平台,集结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力量开展科研合作。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专席终身教授汪悦进,日本岩手大学平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广濑薰雄,浙江大学教授贺西林,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教授葛金文,湖南医药学院院长、教授何清湖,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郭伟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松长,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建毛等成为首批特聘研究员。
此外,湖南博物院还与香港科技大学、敦煌博物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腾讯臻益(北京)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芙蓉实验室6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合作方向包括中国方言语言大模型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文博行业数据空间实验室建设、文博数据要素市场研究以及文物活化利用、古方医药研发、医学考古学等领域。(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暴雨下的校园:团委书记第一时间建群,集聚救援力量
- 普京签署总统令 扩大俄武装力量人员数量
- 电影市场试水“分线发行” 观众选择多样化
- (乡村行·看振兴)全国文明村山西蒲县山中村:以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
- 洪森幼子洪玛尼通过国会信任投票任柬埔寨副首相
- 国际学者看好“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欧走向绿色未来 | 世界观
- 【世界说】英媒:在频繁的校园枪击中成长,美国年轻人深受“枪害”!
- 沉浸感受历史建筑“讲”故事 天津激活文旅新体验
- 澳大利亚商业峰会主席:中国市场对澳中小企业极具吸引力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迎来数字蝶变
- 谁来回收动力电池?
- 深圳: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单位 不上缴国库
- 长三角示范区首个智慧街区启用
- “碳”路先行|一个煤炭小县城的“低碳”转型: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 引人注目的“红月亮”,是如何形成的?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组织金融领域网络不良信息快速处理试点工作
- 中国轮胎之路
- 匈牙利政府宣布退出国际投资银行
- 朝鲜谴责北约《华盛顿峰会宣言》
- 山东借“海洽会”引育青年人才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 热门推荐
-
- 端午“观看”高原“马背新经济”
- 浙江多地最高温逼近40℃ 明后天高温强度加强
- 魏巧代表:示范带动 助力多种粮种好粮
- 李光洁等领衔国话现实主义大戏《初生》 艺术再现中国企业精神
- 北京丰台:70名“金融副村长”助力乡村振兴
- 英国食品通胀前景转好 多家零售商降价
- 【调研中国·高质量发展】福建泰宁:山水间绘就绿色未来
- 国航成都飞新加坡一航班发动机起火 现已平安降落
- 日本漫画家鸟山明去世 终年68岁
- 辛瓦尔死后 五人委员会将暂时承担哈马斯领导职责
- “海巡09”轮赴粤桂琼及北部湾海域开展联合巡航
- 福建龙岩启动防暴雨IV级应急响应 永定土楼部分景区暂时关闭
- 商务部:对与新一届美国政府经贸团队接触沟通持开放态度
- “00后”大学生组团守护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成长
- 干字当头!热爆的不只A股
- 撒贝宁对话杨慎 见证勾践“绝地反击”
- 吉林深化公安政务服务改革 实现“没有难办的事”
- 有吸入风险还易燃易爆 防晒喷雾你用对了吗?
- 日媒:日本歌手谷村新司去世 终年74岁
- 美军“鱼鹰”运输机在日本鹿儿岛近海坠海 已致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