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注目的“红月亮”,是如何形成的?
古往今来
那一轮明月
总是寄托着人们无限的情思
和浪漫想象
就在11月8日
月全食(红月亮)天象
会在天宇亮相
如果天气晴好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观测
当日19时前后
是欣赏红月亮的好时机
有资料显示
11月8日的月全食
半影食始为16时01分
初亏为17时09分
食既为18时16分
复圆为20时49分
半影食终为21时58分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郑捷表示
古人口中的“天狗食月”
就是现代所说的月食
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
我们能看到月球
是因为月球反射阳光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时
月食就发生了
根据月球被地球阴影遮挡的程度
一般分为半影月食
月偏食、月全食等几个类型
当月球完全被地球遮挡时
就会发生月全食
一般来说
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
与太阳运行的视轨迹有夹角
所以很多时候
望月在地球阴影的上面或下面经过
因而不会出现月食
当太阳、地球和月亮
比较严格地成一直线时
才会发生月全食
月全食发生之时
月球会完全变暗
但阳光中波长最长的红光
可以穿透地球的大气层
折射、散射到地球本影的空间
所以人们会看到“红月亮”
需要注意的是
“红月亮”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
月全食大约每年都可能发生
只要天气条件许可
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的地方
几乎都能看到这个景象
当然也可以使用望远镜等工具
欣赏月全食时月球的细节
郑捷表示
对于在月球上工作的月球车来说
月全食也是一个考验
月球车通常依赖太阳能电池工作
在进入“夜间”的那段时间
月球车往往会休眠
而发生月食时
月球车接收到的太阳能大幅度降低
在月球车研制时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
难得一见的是
本次月全食过程中
在月球完全进入本影期间
还会发生月掩天王星的现象
格外引人注目
此时太阳、地球
月亮、天王星几乎位于一条直线上
进行观测需借助望远镜
据说中国可见全过程的月全食
上一次发生在2018年7月28日
下一次将出现在2025年9月8日
今晚,你看月亮了吗?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记者上官云)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多地文艺作品走进西安 群众文艺展露“大地情深”
- 各项先行指标回暖 我国经济回升基础巩固
- 澳大利亚悉尼发生枪击事件 2人中枪
- 探访龙龙高铁梅龙段“最难施工隧道”和“最长大桥”
- 英国议员痛批:大英博物馆不归还文物,借口“荒谬”!
- 两部门印发通知推动上市公司及拟上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 置身六大文明考古现场 陈坤:三星堆超过了我所有想象
- 《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发布 江苏10城市上榜
- 故宫博物院推出孙瀛洲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片《瓷海瀛洲》
- 侵犯隐私?ChatGPT制造商遭美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
- 特朗普现身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右耳包扎绷带
- 全球优秀创意设计案例等在黄浦江畔绽放魅力
- (新春走基层)“元宵再和父母聚!”浙江宁波地铁工人春节“不打烊”
- 台商借道广西“出海”掘金 力拓东盟茶产业新商机
- 假冒知名咖啡服务招揽“加盟商” 半年开50余家门店
- 科学家发现抑制疟疾传播“新武器”
- 新春走基层 身边暖镜头丨他们为春运列车升级“导航”
- 墨西哥总统指责美国在墨开展间谍活动
- 青海首座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正式下闸蓄水
- 受地震影响,途经杭深铁路部分列车出现不同程度晚点
- 热门推荐
-
- 可可西里藏羚羊“奶爸”和他的羊仔
- 西安养蛇达人谈蛇宠走俏:“蛇年图吉利”
- 前七月青海省冬虫夏草、冻鳟鱼等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 2023年虚拟现实教学应用创新大赛举行 全国37个高校团队同台竞技
- 湖南零陵发展订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仪仗兵》新书分享会在京举办
- 房贷利率调整 首月还款为啥变多?
- 国家统计局:3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
- 福建出台一系列保障政策——发展绿色经济 拓宽就业空间
- 水碧山青画不如——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何以绘就?
- 国际聋人日:无声世界里,他们以手语解锁文物之美
- 广西公路工程项目获4.65亿欧元贷款 为当地利用外资贷款金额最大项目
- 菲媒:菲律宾正错过中国经济“软反弹”
- 国家大剧院“艺生活”品牌形象发布
- 青海近三年查询信用报告超87万次 民众维护信用记录意识渐强
- 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已达150亿元
- 展示古老民间艺术的非凡魅力
- 民众庆祝加沙停火协议达成 多方表态
- 《自然》论文:最新研发出减缓肿瘤生长、减少治疗抗性的抗癌试剂
- 2023中国原生民歌节江西婺源开幕 传统音乐唱响民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