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六大文明考古现场 陈坤:三星堆超过了我所有想象
辉煌又让人匪夷所思的古蜀文明,泛着神秘冷光的青铜面具,在三星堆遗址中静待世人揭秘;沉没在海域中的“南海I号”,成为人们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隐秘通道,又诉说着怎样的古老往事……当演员陈坤漫步在这些华夏文明的发生之地,会牵引出哪些历史未解之谜呢?
近日,作为国内首档文化探索纪实节目,《闪耀吧!中华文明》开播,与观众见面。其中,作为发起人的陈坤化身文明追光者,深入三星堆、秦始皇陵、南海I号等六大文明高光现场,涉足从未开放的文博秘境,揭开隐匿于六大考古现场中的华夏文明“谜团”。
封面新闻对话发起人陈坤,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旅程中,他直言在浩瀚无垠的历史星空中体悟到了自己的渺小,更感受到了作为华夏儿女的骄傲,“我们有那么伟大而闪耀的文明,让我感觉到强烈的文化自豪感。”
探索六大历史谜团
“知识小白”的探秘之旅
出土大量珍贵文物的三星堆遗址、反映秦代社会生活真实影像的秦始皇陵、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缩影的敦煌莫高窟……当一档节目以六大文明考古现场为实景拍摄地,带给观众的视觉享受自然不用多言。更别说在节目中,观众还能看到各大博物馆馆长、一线考古队队长、顶级文博考古历史专家登场,带领人们解开这隐匿在六大考古现场的历史谜团。
踏入历史文明的发生地,更要与考古、文博领域的大咖对话交流,这对于发起人陈坤自然提出了挑战。在采访中他透露,节目正式开拍前,自己问节目组要了数量多达几十本的相关书单,每一本都极其“难啃”。“不是说哪一本‘难啃’,是每一本都很难。对我来说,最‘难啃’的是关于殷商的。因为我们要去讨论甲骨文是从哪个时代开始的,这个是非常难懂的,压力也很大。”陈坤说。
哪怕可能要面对繁琐难懂的案头工作,仍然选择参与节目,可见《闪耀吧!中华文明》这档节目之于陈坤,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的。陈坤说,之前自己有多次机会去往国外的博物馆,总会选择去中华文明厅看看,“里面有很多让我骄傲和振奋的文物,它们也在全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当知道主创团队想要做一个关于中华文明的节目目时,我非常兴奋。”
陈坤说,自己就像是一个“知识小白”,在前往这趟关于华夏文明的历史旅途中,有着无数探寻未知的新奇和兴趣,“有太多的东西是我自己没有触及过的,但是我充满了好奇心。就想和他们一起发起,把这个节目做成。”
对话顶级文博考古历史专家
看到了考古学界的薪火相传
大唐遗宝、敦煌壁画、殷墟甲骨文等六大文明高光现场带来六大历史谜团:“三星堆神话之谜”“秦陵兵马俑之谜”“南海I号神秘古船沉没之谜”……发起人陈坤和记者许丹睿化身文明追光者,带领观众一起实地探寻各地的文化遗址。
能够身临其境来到考古现场,对于早已想去这些地方的陈坤而言,自然也是一次“圆梦”的旅程。他直言,此前就一直想去敦煌,当莫高窟精美又瑰丽的壁画、三星堆遗址中承载着古蜀文明的精妙文物呈现在眼前时,他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陈坤说,探寻过程中,其中很多知识点,漫长的考古过程,包括那些遥远时代所产生的故事,都让他震惊。“我是重庆人,当我们去四川广汉三星堆的时候,我亲眼看到三千年前的古蜀文明是如此的天马行空,出土的文物和《山海经》等神话传说是相似的。那些‘浓眉大眼’的文物,充满着那么强烈的想象力,超过了我所有的想象。”
除了三星堆遗址,陈坤也说到了“南海I号”。印象深刻的还有蕴含在考古遗址发掘中的技术手段的高超。“我们去的六个地方,都是节目组精挑细选出来的。被喻为‘时间胶囊’的南海I号超出我的想象。”陈坤回忆拍摄时的场景感慨颇多。“它的发掘难度很大,把它从海里打捞出来的技术,代表了中国考古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准,是考古人员不断开拓、对技术不断优化之后得出的结果。南海I号中的瓷器已经在海底封存了很多年。如今当我们再亲眼看到那些文物、再去推演那个时代的故事时,给我的震撼力特别的强。”
在当下,当人们走入城市中的博物馆,看到流光溢彩又巧夺天工的珍奇文物;或者翻阅专业书籍,看到书写着清晰又细致的历史发展脉络的资料时,不难想象其中蕴含了多少考古、文博人员前赴后继的心血。所以在《闪耀吧!中华文明》中,相继登场的博物馆馆长、一线考古队队长、文博考古历史专家等,都是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主角。说起这些,陈坤滔滔不绝,细数与他们相处的点滴,“南海I号的崔勇老师,敦煌莫高窟的娄婕老师,三星堆4号祭祀坑的发掘人、‘95后’许丹阳,以及四川学者、90多岁的刘兴诗老师,他们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90多岁的刘老师和‘95后’许丹阳,两位‘90后’的考古人,可谓薪火相传。他们前赴后继,投入一生只做一件事,才能够不断发掘历史碎片,并且最终呈现在博物馆里,让后人有所启发和收获。”
置身考古遗址发掘现场
希望成为观众的“眼替”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神树,与《山海经》中的神树扶桑是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铜太阳轮究竟是三星堆人对太阳的崇拜,还是对太阳的禁锢?节目首站抵达三星堆,并带领屏幕前的观众一起穿越回到数千年前的古蜀国,共同探索三星堆的秘密。
首期亮相的三星堆文明,其实近年来已经成为霸占热搜榜的“网红”考古遗址,里面的考古发现也牵动着无数网友的心。在三星堆的旅程中,陈坤还进入到了考古方舱里。当亲眼看到祭祀区的象牙、青铜器碎片等细节时,他仿佛穿越到数千年以前,跟遥远的三星堆人在对话。“进去的时候不能带照相机,我就用眼睛记录。同时,也感受到了考古方舱的科技感。考古人员告诉我们,在全世界范围的野外发掘中,能盖上这样的考古方舱,表明中国是非常先进的,当时我特别骄傲。”
能够置身于考古发掘现场,并将蕴含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细节抽丝剥茧,呈现在观众面前,可以说,这趟“穿越”之旅对陈坤而言弥足珍贵,因为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明中,所发生的历历往事,或许都会成为每个人生命中的宝贵经历和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如他所说,当他在了解每一段文明故事时,有很多活生生的人和故事震撼了他。“我很希望,未来这些故事可以变成影视作品,让更多希望了解中国文明的观众,能够去关注到。”陈坤说。
穿越历史的尘埃,方明白自身不过是岁月沉浮中的沧海一粟。陈坤说:“我们有那么伟大而闪耀的文明,我很希望成为观众的‘眼替’,走进这些文明,发掘一些好的知识点传递给观众。”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福建京剧院新编现实题材京剧《连家灯火》福州首播
- 2024 “你好!中国”旅游展在泰国举办
- 吉林舒兰安置点:24小时运转服务受灾群众
- 庭审现场!电影《失孤》原型案今日二审开庭
- 证监会: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 (走进中国乡村)浙江安吉“村咖”刷新中国单日单店咖啡销量纪录
- 辛迪·麦凯恩接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
- 国际观察:美国策动“伏特台风”事件实质是网络攻击和虚假叙事
- 山西乡宁到江苏宜兴赴紫砂之约 两地交融谋区域合作新机
- (第七届进博会)世界开放报告:经济全球化并未根本逆转
- 近视能被治愈?别被商家忽悠了!
- 特朗普新提名帕姆·邦迪拟任司法部长
- 美媒:美国年均150起化工事故 各类重大人为灾难层出不穷
- 中药代茶饮“顶流”乌梅汤回归 专家呼吁理性购买
- 2024年北京书市落幕 11天接待读者33万人次
- 韩国法院批准对尹锡悦的拘留令 称其“有毁灭证据之嫌”
- 北京:考古新发现丰富中轴图卷
- 圭亚那总统怒斥BBC记者:你没有资格在环境问题上说教
- “穿越时空的中国·长城”数字影像首次公开展映
- 西藏昌都开展年度森林草原灭火实战演练
- 热门推荐
-
- 中国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额度5000亿元
- 厦门致力保护唯一的原始海岸成效引人瞩目
- 聚焦新时代的工美教育 “首届全国工艺美术教育大会”举办
- 加大服务力度 为新疆“海鲜”注入充足电力“营养”
- “中新文明对话”活动在成都举办
- 交通运输部:2025年春运出行总量及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
- 贵州发挥金融“活水”优势支持消费恢复扩大
- 人工智能大模型应如何发展、治理?科技部副部长提出四点倡议
- 中国气象局提升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为二级
- 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工程——黄桶至百色铁路开工
- 重庆小山村如何实现“空壳村”变“实心村”?
- 海南文昌规范火箭发射观礼市场经营 对涉案企业立案调查
- 三组核心数据 读懂2024年中国经济实力与活力
- (新春走基层)到博物馆过“文化年” “新国潮”添“新年味”
- 乡约福建:小小槟榔芋种出富“芋”路
- 一嗨租车与铁路12306合作 让高铁旅客出行实现“门到门”
- 世界黄金协会:2023全年全球黄金总需求达4899吨创历年新纪录
- 新疆博斯腾湖缘何入列中国四大芦苇产区?
- 台湾青年参与2023年福州市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
- 距离AI“杀手级”应用出现,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