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映电影引发争议 挨骂冤不冤?
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 上官云)8月份,曾引起广泛关注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终于上映了,不少观众选择走进影院,一饱眼福。
然而,就在上映之后,这部改编自文学巨著《红楼梦》的电影却引发了诸多争议,有关剧情、人设等方面的话题接二连三登上热搜,截至目前,豆瓣评分还不到4分。
有人觉得电影拍得还不错,也有许多人认为选角以及部分改编后的剧情等不太合适。那么,这部电影为何会遭到吐槽?
一部引发争议的电影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主创阵容在刚刚曝光时,其实很令人期待。
演员阵容里不乏卢燕、张光北这样的老戏骨;导演胡玫被视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执导过《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一系列作品,都是影视领域里的经典好剧。
但令人遗憾的是,花费诸多心血打造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却在上映后很快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认为,这部电影在改编、选角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从内容方面看,有的镜头确实拍得比较唯美,电影尽力呈现了黛玉葬花等名场面,但问题就在于这些经典场面之间,没有一个有效的逻辑连接,剧情看着有些碎。
其次,就是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问题。比如有观点认为,饰演林黛玉的演员张淼怡,活泼可爱,但气质并不符合原著对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描述。
所以不少人觉得,这版林黛玉实在有点不像“林妹妹”,并将其与87版《红楼梦》、李少红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角色形象进行对比,很快,“一黛不如一黛”被刷上了热搜。
主创们显然也注意到了相关争论。胡玫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这部作品是自己平生投入心血最大的一部作品。此外,“至于观众朋友们,有人喜欢,有人批评,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胡玫说,所有意见,她都会认真聆听。
张淼怡也发长文回应了争议,其中提及,“这七年,我演了更多的角色之后,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张淼怡说,“林黛玉”这个角色,她会永远记住,也会永远鞭策自己。
态度很诚恳,但争议并未就此平息。甚至有人称,“对待文学巨作,能不能有些敬畏心?”
为何遭到吐槽?
客观来说,想把《红楼梦》这种体量巨大的名著拍成影视剧,并且还要拍好,其实不容易,小说出场人物众多,前80回留有许多伏笔,想将其精髓浓缩在影视剧中呈现,很考验编剧功底。
改编环节也恰恰容易出问题,假如主创吃不透原著内容的话,就很可能导致剧本质量不够高,如果选角又不是那么“贴脸”,演技跟不上,成品难免引发争议。
总结一下网友针对《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槽点,大致也集中在这些方面:故事堆积原著里的“名场面”,某些情节之间缺乏情绪递进;刘姥姥气色挺好,看上去完全不像“家道艰难”的样子,也不需要去贾府“打秋风”。
再比如,林黛玉的人设有些崩了,“送宫花”那段戏,把花扔在地上;“林家的银子被挪用”或者说“贾吞林财”这个观点,在原著中其实比较隐晦,但在片中几乎成了“明线”。
基于此,有网友认为这版《红楼梦》“魔改”了剧情,角色塑造得也不够还原。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之作。大家喜欢原著,也熟悉原著,这往往意味着改编后的影视剧要接受更为严格的审视,一旦故事主题、角色人设立不住,很可能连“路人缘”都保不住。
如何赢得好口碑?
实际上,《红楼梦》一直是个IP富矿,只不过有些改编剧翻了车,有些则成了经典之作。
李少红执导的电视剧《红楼梦》,曾在播出后遭遇诸多吐槽:宝玉有点缺乏灵气,“黛玉丰满,宝钗清瘦”,压根不像书中人物;“铜钱头”妆造也被批评不够生活化。
口碑比较靠好的,是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很喜欢原著,拍摄时关起门来,读了整整一年《红楼梦》,而出现在剧中的演员,几乎都经历了严格的选拔,力求贴合人物角色。
妆造也很走心。化妆师杨树云给每个主要人物做资料卡片、画造型草图,最后才给演员试妆;故事场景不同,王熙凤的妆容也不一样,分为“大妆”、“宴妆”、“正妆”、“囚妆”等等。
类似对细节的严格把控,在87版《红楼梦》中很常见。也正因如此,这部已经播出三十多年的电视剧,现在依然是众多观众心头的“白月光”。
电影也有不错的改编版本。比如著名导演谢铁骊拍摄的电影《红楼梦》,汇集了陶慧敏、赵丽蓉、何晴等知名演员,还原了宝黛相会、凤姐泼醋等名场面,口碑也挺好。
总结起来看,经典IP历久弥新,观众希望看到存在于书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等人,以鲜活可感的影视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有人愿意尝试改编这部巨著,这种勇气值得肯定。
然而,小说和影视是不同的艺术形式,影视剧当然可以有创新和自己的表达方式,但想要收获好的评价,一个前提就是,剧情要建立在人物行为、故事逻辑能够自洽的基础之上。
一句话,尊重原著,以艺术价值为导向,这样的影视作品才有可能收获好口碑。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也终将会被岁月慢慢淘汰。(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向柬埔寨百所小学捐赠国际爱心包裹
- 践行大食物观 推动食物安全评价体系建设
- 北京新推五项公证便民举措 今年24家公证机构“周末不打烊”
- 西藏完成首个5G-A基站功能验证 可感知低空无人机
- 陕西警方通报“摩托车驾驶证考点舞弊”:多人被刑拘
- 美国斯坦福大学任命新校长
- 中国健全绿电交易机制 将促进国际互认
- 四川稻城亚丁景区通报:8人被终身禁止进入
- 安徽马鞍山造的“工业大米”何以卖向全球?
- 当海外华文媒体遇见中国首座5G煤矿:数智转型就在眼前
- 主雨带北抬!河南山东等地有较强降雨 南方高温闷热天气加强
- 00后女生“打4份工一年攒10万”火了!本人最新回应:想实现更多可能性,好过躺家里玩手机
- 春节“抢人大战”一触即发 谁会成为下一个“尔滨”?
- (乡村行·看振兴)“漓江源头第一乡”:靠山吃山 也要守住发展“命脉”
- 台风“杜苏芮”逼近 浙江15603艘渔船全部在港避风
- 《惊蛰》MV发布 歌手平安扮古装书生
- 湖北对东盟贸易十年年均增长15.6%
- 法国拨款4800万欧元应对东南部地区风暴灾情
- 贵州“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发展 加快建设“电动贵州”
- 动画电影《疯了!桂宝之三星夺宝》北京首映 寓教于乐欢笑满场
- 热门推荐
-
- 葛剑雄谈中华文明发展 建言“长江未来”
- 当心!境外黑手正伸向未成年人
- 上海整治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 呼和浩特警方破获跨省区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
- 杭州亚运会期间正常快递业务不受影响
- 登山露营等户外活动增多,意外随之增长,专业人士: 不爬野山不独自进山才安全
- 千人见证吃辣挑战赛 江西萍乡小伙5分钟吃46根辣条夺冠
- 三部门启动2024年“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 5月华北现37℃高温是否异常?专家回应属正常现象
- 近90米高、薄壁空心、抗震!这座太行山区“第一高墩”如何建造的?
- 新疆喀什:戈壁滩上养出澳洲淡水龙虾
- 荣程集团总裁张君婷:中国钢铁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 大湖正在归来 彰显共生之美
- 中非农业合作,共绘非洲减贫发展蓝图
- 沪、港、澳专家上海分享控烟经验及成果
- 中新人物|倪虹洁:没有年龄焦虑 希望80岁还在演戏
- 广西首个“超级充电宝”并网投产
- 博物馆演唱会门票越来越难买 “黄牛”手上的票哪来的
- 第66届格莱美音乐奖揭晓 泰勒·斯威夫特创造历史
- 西藏区内机场累计保障救灾物资27.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