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映电影引发争议 挨骂冤不冤?
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 上官云)8月份,曾引起广泛关注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终于上映了,不少观众选择走进影院,一饱眼福。
然而,就在上映之后,这部改编自文学巨著《红楼梦》的电影却引发了诸多争议,有关剧情、人设等方面的话题接二连三登上热搜,截至目前,豆瓣评分还不到4分。
有人觉得电影拍得还不错,也有许多人认为选角以及部分改编后的剧情等不太合适。那么,这部电影为何会遭到吐槽?
一部引发争议的电影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主创阵容在刚刚曝光时,其实很令人期待。
演员阵容里不乏卢燕、张光北这样的老戏骨;导演胡玫被视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执导过《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一系列作品,都是影视领域里的经典好剧。
但令人遗憾的是,花费诸多心血打造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却在上映后很快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认为,这部电影在改编、选角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从内容方面看,有的镜头确实拍得比较唯美,电影尽力呈现了黛玉葬花等名场面,但问题就在于这些经典场面之间,没有一个有效的逻辑连接,剧情看着有些碎。
其次,就是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问题。比如有观点认为,饰演林黛玉的演员张淼怡,活泼可爱,但气质并不符合原著对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描述。
所以不少人觉得,这版林黛玉实在有点不像“林妹妹”,并将其与87版《红楼梦》、李少红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角色形象进行对比,很快,“一黛不如一黛”被刷上了热搜。
主创们显然也注意到了相关争论。胡玫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这部作品是自己平生投入心血最大的一部作品。此外,“至于观众朋友们,有人喜欢,有人批评,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胡玫说,所有意见,她都会认真聆听。
张淼怡也发长文回应了争议,其中提及,“这七年,我演了更多的角色之后,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张淼怡说,“林黛玉”这个角色,她会永远记住,也会永远鞭策自己。
态度很诚恳,但争议并未就此平息。甚至有人称,“对待文学巨作,能不能有些敬畏心?”
为何遭到吐槽?
客观来说,想把《红楼梦》这种体量巨大的名著拍成影视剧,并且还要拍好,其实不容易,小说出场人物众多,前80回留有许多伏笔,想将其精髓浓缩在影视剧中呈现,很考验编剧功底。
改编环节也恰恰容易出问题,假如主创吃不透原著内容的话,就很可能导致剧本质量不够高,如果选角又不是那么“贴脸”,演技跟不上,成品难免引发争议。
总结一下网友针对《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槽点,大致也集中在这些方面:故事堆积原著里的“名场面”,某些情节之间缺乏情绪递进;刘姥姥气色挺好,看上去完全不像“家道艰难”的样子,也不需要去贾府“打秋风”。
再比如,林黛玉的人设有些崩了,“送宫花”那段戏,把花扔在地上;“林家的银子被挪用”或者说“贾吞林财”这个观点,在原著中其实比较隐晦,但在片中几乎成了“明线”。
基于此,有网友认为这版《红楼梦》“魔改”了剧情,角色塑造得也不够还原。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之作。大家喜欢原著,也熟悉原著,这往往意味着改编后的影视剧要接受更为严格的审视,一旦故事主题、角色人设立不住,很可能连“路人缘”都保不住。
如何赢得好口碑?
实际上,《红楼梦》一直是个IP富矿,只不过有些改编剧翻了车,有些则成了经典之作。
李少红执导的电视剧《红楼梦》,曾在播出后遭遇诸多吐槽:宝玉有点缺乏灵气,“黛玉丰满,宝钗清瘦”,压根不像书中人物;“铜钱头”妆造也被批评不够生活化。
口碑比较靠好的,是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很喜欢原著,拍摄时关起门来,读了整整一年《红楼梦》,而出现在剧中的演员,几乎都经历了严格的选拔,力求贴合人物角色。
妆造也很走心。化妆师杨树云给每个主要人物做资料卡片、画造型草图,最后才给演员试妆;故事场景不同,王熙凤的妆容也不一样,分为“大妆”、“宴妆”、“正妆”、“囚妆”等等。
类似对细节的严格把控,在87版《红楼梦》中很常见。也正因如此,这部已经播出三十多年的电视剧,现在依然是众多观众心头的“白月光”。
电影也有不错的改编版本。比如著名导演谢铁骊拍摄的电影《红楼梦》,汇集了陶慧敏、赵丽蓉、何晴等知名演员,还原了宝黛相会、凤姐泼醋等名场面,口碑也挺好。
总结起来看,经典IP历久弥新,观众希望看到存在于书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等人,以鲜活可感的影视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有人愿意尝试改编这部巨著,这种勇气值得肯定。
然而,小说和影视是不同的艺术形式,影视剧当然可以有创新和自己的表达方式,但想要收获好的评价,一个前提就是,剧情要建立在人物行为、故事逻辑能够自洽的基础之上。
一句话,尊重原著,以艺术价值为导向,这样的影视作品才有可能收获好口碑。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也终将会被岁月慢慢淘汰。(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探访集大原高铁朔州东站 晋北能源城市跨进高铁时代
- 聚焦大湾区养老:300家海内外企业参展广州老博会
- 2月上海南港码头入出境(港)国际航行船舶数创单月历史新高
- 南铁迎来2024春运返程客流高峰 单日客流超百万人次
- 亚洲多港口遇堵承压 全球第一大港以变保畅
- 常驻迪拜的哈斯彦电站建设者:暂舍“小团圆”顾全“大团圆”
- 各国鲜果,共“飨”中国市场
- 换新表致燃气费用暴涨?联合调查组成立,进驻重庆燃气等公司调查
- 如何避免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引发纠纷?北京市消协提示
- 俄罗斯和伊朗两国总统举行会晤
- 数字赋能文旅 14个北京文旅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案例发布
- “金”点子“燃”动文旅新活力
- 中老铁路云南钢材出口专列首发
- 有关科研成果敲响警钟——生命之树的多个分支遭受“砍伐”
- 美国拒绝说服以色列立即停火 世卫组织谴责对医疗机构的袭击
- 北京警方多措保障民众祭扫、踏青出游安全有序
- 《繁花》热播,沪港合作涌现“新焦点”
- 19万市民走出家门履行植树义务
- (神州写真)开封“王婆”请假 塑文旅IP来日方长
- 厦门近十年来再添地理标志商标
- 热门推荐
-
- 探测火星生命有何挑战?国际研究称当前部署科学仪器灵敏度不够
- 手机壳消费“服装化” 年轻人“手握时尚”
- 传承雷锋精神 福建龙岩多部门进校园播撒“安全种子”
- 烟霾持续笼罩美东 美国拟“迅速响应”加拿大野火消防请求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一系列政策 助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 广东揭阳首个千万吨级吞吐量公共码头开建
- 【透视】美媒揭美国政府迫害原住民黑历史:强制骨肉分离,彻底根除文化
- 5月份中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3.5% 装备制造业贡献超七成
- 美海军一伞兵表演时降落至观众群 致2人受伤
- (乡村行·看振兴)端午艾飘香 广西“艾草村”激活致富密码
- 企业让员工“主管”变“专员”还单方解雇 法院判决解雇违法
- 泡面高端化当向何处突围
- 鄱阳湖水位跌破12米 系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
- 美国一军工企业发生爆炸 致2伤1失踪
- 瓦努阿图群岛发生6.0级地震 震源深度190千米
- 12306新增推送候补同方向 增开临客列车等信息服务
- 中国援柬埔寨东北地区首所公立大学二期项目开工
- 野火又起!美国这州进入紧急状态,拜登致电州长
- 粤港澳数字人的生产与驱动技术论坛举行
- 浙江文成刘伯温文化亮相都灵国际图书展 中华魅力引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