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国宝级文物,只有48g?
中新网北京8月22日(记者 任思雨)“原来素纱襌衣有两件?”“这件不是被盗了吗?”“我也听说它被冲进下水道了,所以只展出了楼上那件,到底真的假的啊?”
在湖南博物院“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里,几位游客正站在曲裾素纱襌衣的展柜前热烈讨论着。
坊间一直有个传言,这件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衣服在多年前的盗窃案中被烧毁,所以湖南博物院仅展出了未失窃的直裾素纱襌衣,也就是大家从小在课本里看到的那件。
最近,湖南博物院“在线辟谣”,曲裾素纱襌衣从来没有被盗,一直都在文物库房精心保存。自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1号墓以来,这是它首次以公开展览与公众见面。
最轻薄的衣服是怎么发现的?
半个世纪前,在湖南长沙东郊五里牌外有两座高大、马鞍状的相连土包,据传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的家族墓地,当地人称“马王堆”。
1971年冬,解放军366医院的一支队伍在马王堆的两个土包下挖防空洞,士兵们用钢钎向下探查时,一股呛人气流突然从被穿透的小洞里喷出,有人好奇地用火去点,气流即刻变成了蓝色火焰,燃烧几天未灭。
这是大家和马王堆汉墓的第一次相遇。
经过勘查,1972年1月,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开始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工作,一场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就此拉开序幕。
长达两年的挖掘中,3000多件精美绝伦的珍贵文物陆续从三座墓葬出土,来自西汉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一家人的鲜活生活碎片也呈现在大家面前:大量工艺繁复的漆器、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珍贵的简帛文献,如百科全书般展示着古人的智慧。在云纹漆鼎和陶罐里,考古工作者们甚至发现了残留的藕片汤,以及果肉丰满、还带着青绿色果柄的杨梅……
在众多令人惊叹的文物中,有两件轻薄的素纱襌衣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一本阿拉伯作家所著的中国见闻录曾记载,唐朝有位阿拉伯商人到广州拜见一位官员,他看着对方穿的丝绸衣服惊讶地说:“透过这件衣服,看到一粒黑痣!”官员听后哈哈大笑,伸手露出衣袖请商人再靠近数数,原来他身上穿的丝绸衣服有五件。
书中后来写道,“中国人用他们的手,创造出别人认为不可能做出的作品。”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上百件精美的丝织衣物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精湛的纺织技术。
如今,人们最熟悉的素纱襌衣是在“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中常年展出的直裾素纱襌衣,它衣长132厘米,通袖长181.5厘米,重49克。与之相比,今年首次公开亮相的曲裾素纱襌衣要更长更宽,它的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重量上却更要轻一些,只有48克。
汉代服装的形制有直裾和曲裾两种,裾,指衣服的大襟,曲裾的特点是将衣襟接长(向一边),形成三角,穿的时候将衣襟的三角形部分从腋下绕到身后,再用带系结,它多在朝见和礼仪场合穿;而直裾是衣襟相交至右胸后,垂直而下,直至下摆,它穿起来更方便,是当时流行的便服。
所谓襌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说文解字》载,“襌,衣不重。从衣,单声。”《礼记·玉藻》载:“襌为絅”,郑玄注:“有衣裳而无里。”素纱襌衣的衣料为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经测算,如果除去较厚重的用作衣领、衣袖、衣襟边缘的绢,它的重量就只有20多克。
如此轻薄而飘逸的素纱襌衣,古人都是怎么穿着的呢?
多数学者认为,素纱襌衣应该是穿在色彩艳丽的丝绵袍外,给丝绵袍的华丽纹饰多一分朦胧之美,更显主人地位尊贵;也有学者认为,它可能是一件内衣,还有一种说法是,素纱襌衣可能是当时用于丧葬的一种衣服。
这件素纱襌衣从来没有消失过?
在曲裾素纱襌衣正式展出前,网络上一直流传一个故事,说它早已消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起文物盗窃案中,犯罪嫌疑人的母亲为了销毁证据,把它烧成灰冲进了下水道。
1983年10月,一位17岁少年偷偷潜入湖南省博物馆,盗走了包括素纱襌衣在内的三十多件文物。
后来,少年的母亲发现了藏在家中的文物,但她没有报警,而是将一部分文物丢到了当时博物馆旁的烈士公园,一部分文物放在了邮局柜台,又将七件珍贵漆器付之一炬,两人因盗窃文物和包庇罪被判刑。
事实上,被盗走的那件素纱襌衣正是现在更为大家熟知的、在常设展厅中展出的直裾素纱襌衣。在被追回后,因为保存得相对完好,它经过修复对外展出。
而另一件曲裾素纱襌衣其实并没有失窃过,为了避免受到光污染,它长期保存在恒温恒湿的文物库房,“躺”在特定的长匣子中被全方位保护着。
今年正值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湖南博物院特别安排这件从未展出的真品在“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亮相,也破解了它曾被盗窃销毁的疑云。
难以复刻只因为蚕宝宝“太胖了”?
作为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制作工艺最精细、最轻薄的丝织衣物,素纱襌衣历经两千多年来到大家面前,因存储环境发生骤变,又一度遭到损坏,这些年,它的保护与仿制工作也一直备受关注。
“素纱襌衣刚出土的时候还很鲜亮,出土后就渐渐变得灰暗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纺织考古专家王?就提出了制作素纱襌衣复制件的建议。
但早年间的复织工作虽然取得过一定成果,受技术条件所限,复制件最后总是比原文物稍重一些。
怎么才能还原出“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质感?专家团队研究发现,以现代丝绸纺织技艺来看,素纱襌衣的平纹织法并不复杂,难题却出在原材料上——现在的蚕宝宝“吃得太好了”。
原来,西汉时期养殖的是休眠三次蜕皮三次的三眠蚕,三眠蚕蚕茧较小,蚕丝纤度细,用这种蚕丝编织的面料透光性强,也极度轻巧。经测定,素纱襌衣的蚕丝纤维细度只有10.2至11.3旦,也就是说,一根长900米的丝,重量只有1克。
而随着动物驯化及纺织技术的升级,现代人培育的四眠蚕要比三眠蚕体型大很多,吐出来的丝也更粗更重,所以织成的衣物也变沉了。
后来,研究人员走访各地寻找“瘦蚕”,最终通过药物控制的方法让四眠蚕休眠三次、蜕皮三次,成功为现代蚕宝宝“减肥”,进而获得了现代最细的蚕丝——仅有平时普通蚕丝的五分之一。
除了给蚕宝宝“减肥”,素纱襌衣的仿制还涉及到装机、纹样、织造、脱胶、染色、剪裁等工序,为此,制作团队量身定制了一台手工织机,并邀请经验丰富的织工师傅,由于要控制织造过程中的经纬疏密度,师傅们提前花了几个月提前训练手感,每个工作日只能织10厘米,耗时1年半才完成素纱的织造。
就连听上去简单的染色环节,同样也经过了许多次试验。素纱襌衣本身没有颜色,但经过多年岁月洗礼,变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淡淡的暗红色,一天,研究人员从面前的一杯红茶找到了灵感,经过反复调整,用红茶加固色剂的方案成功还原出了文物原色。
2019年,湖南博物院联合南京云锦研究所历时两年,最终完成与文物形制、颜色、尺寸一致,重量约49.5克的直裾素纱襌衣仿制品,几年后,曲裾素纱襌衣也被成功仿制了出来。
穿越两千多年,研究人员在千丝万缕中找到了古代匠人的织造秘密,这两件轻薄无比的素纱襌衣,也见证了中国纺织技艺不断精益求精的历程。
时至今日,对马王堆汉墓的开发、研究和保护工作仍在继续,最近,马王堆出土文物已全面系统摸清“家底”,整理出的文物数量从当年的3000多件变成了26937件。期待这座古老的文物宝库,未来还有更多故事可讲。(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细胞培养肉走上餐桌,还要5到10年
- 山东省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广西师范大学成立出版学院 培养高素质出版人才
- 辽宁铁岭王河溃口已转移395人 暂无人员伤亡
- 广东佛山富龙西江特大桥工程建成通车
- 粤北清远连州“花果经济”绘出村美民富之路
- 杭州将正式投放无人驾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官方辟谣
- 浙江宁波冬至舌尖特写:咸鲜汤圆里的海洋文化
- 国家统计局回应物价低位运行:状况会改善 不会出现通缩
- 黎巴嫩真主党:向以军基地发射多枚火箭弹
- 黄河流域九省(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论坛在银川举行
- 拉美观察丨美国威胁对委内瑞拉恢复制裁意欲何为?
- 台湾青年参与2023年福州市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
- 乌克兰2024年举行选举?泽连斯基:西方伙伴先打钱!
- 美国威斯康星州发生校园枪击案致2死6伤
- (新春走基层)“沙县小吃第一村”全牛宴的烟火年味
- 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质量研究报告发布
- 业界专家齐聚陕西探讨西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 湖北全力推行外籍人员出入境便利措施
- 打造高水平艺术实践平台 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成立
- 热门推荐
-
- 做月饼鉴诗词学太极 近200名中外青少年在赣体验传统文化
- 黑熊爬上高压电塔触电死亡?广西钦州:对黑熊来源及死因开展调查
- 三亚成都“双城联动”推出文旅消费新产品
- 国际锐评丨“机遇中国”不可错过
- 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上线
- 上海首家国际组织学院(贸易谈判学院)揭牌成立
- 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去世
- 2023年西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新高
- 山东激活“舌尖上的产业” 推动餐饮新“食”尚
- 广东预计到2030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 上海: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
- 山东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聚集作用 打造人才引留“强磁场”
- 2023·国际面孔 | 登场与谢幕
- 横琴天沐河草地音乐节开幕 12组澳门原创乐队登台献艺
- “向阳花开——特需儿童艺术滋养在行动”活动在穗举办
- 山东立法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一男子在长江中“弹弓射鱼”被抓获
- 河南多举措开展雨后农田管理 确保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 加拿大亚裔传统月 “吃苦”巡展多伦多揭幕
- 92岁老人守护烈士墓超40年:愿烈士永远有人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