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评:“债务炸弹”威胁加剧 美国终将自食其果!
中新网9月23日电(陈彩霞) 近年来,美国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据美国财政部9月18日最新数据,美债总额首次突破33万亿美元,再次迎来“危险里程碑”。美国“借债成瘾”,这颗即将引爆的“债务炸弹”,不仅危害本国经济,更将累及全球。
事实上,美债规模近年来正加速攀升。2022年2月,美债突破30万亿美元。2023年6月,美债突破32万亿美元,达到这一数字的时间,比新冠疫情前的预测提前了9年。仅3个月左右时间,美债规模又突破33万亿美元。据美国彼得 彼得森基金会测算,如果将这些巨额债务分摊到美国民众身上,相当于每人负债9.9万美元。
美债总额再创新高之际,随之而来的,是美国政府屡屡陷入触及“债务上限”的恶性循环。
眼下,美国两党正在预算问题上缠斗不休,互相甩锅。双方如果不能在9月30日之前达成协议,美政府或将再度“关门”。一方面,共和党人指责民主党籍总统拜登,在执政期间通过的一些项目实际支出远高于预期,在此前的债务上限谈判中,共和党试图推动削减开支。而民主党人则批评共和党在向富人和大企业倾斜的减税计划中花费了数万亿美元,大大增加了债务规模。
事实上,美国党争不断加剧,双方都只顾眼前政治利益,希望多花钱争取更多选票,不顾财政长期健康,“寅吃卯粮”四处借钱,“美债炸弹”隐患早已呼之欲出。据美国高盛公司预测,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每持续一周,经济增速将下降约0.15个百分点。
此外,美债还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债务上限”危机不仅会使美元信用进一步塌陷,危及美国经济长期发展,也会对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造成剧烈冲击。
8月1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AAA下调至AA+。分析指出,这显示美国政府财政管理和治理能力正不断下降。
放眼未来,美国财政前景亦是不容乐观。近来,美国利率飙升,使得偿还国债的成本更加昂贵。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最新预算展望,未来30年,美债规模将增长近一倍。截至2022年底,美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左右。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53年底飙升至181%,债务负担将远超以往任何水平。
彼得森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 彼得森指出,“正如我们最近看到的通胀和利率的增长,债务成本可能突然而迅速地上升……未来十年的利息成本,将超过10万亿美元,这只会继续损害我们的子孙后代。”
长期以来,美国不断举新债还旧债,利用金融霸权裹挟全球,对各国进行利益收割,控制全球经济命脉。此次,美国再次天量举债,任性妄为,全然不顾他国,其后果必然是美元信用受损,美元霸权根基动摇。
当前,已有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警惕,开启“去美元化”进程,保护本国经济利益,防范未来的潜在危险。正如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 马林博格-乌伊所指出,“美国的货币政策最终将让其自食其果,这只是时间问题。”(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动物园喜添201只小萌宝
- 深江铁路深莞隧道3-1盾构始发井封底
- 乡村文化技艺大PK 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沈阳精彩上演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 上海日供水量持续攀升 供水服务平稳有序
- 新疆葡萄产业如何打造“甜蜜产业”?
- 英阿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问题再起争端
- “第一棒”视角观“义新欧”中欧班列
- 广西北海175艘渔船伏季休渔期间获准赴南沙生产
- 坚决刹住拒收现金歪风
- 新航季北京大兴机场日计划航班978架次 新开多条国际航线
- 加拿大安大略省发生火车脱轨事故
- 北京支持国际专业展会 最高奖励100万元
- 中国人民银行当选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工作组新任主席
- 首募专业志愿者 超千名第七届进博会“小叶子”在沪集训
- “助理教练”沃尔兹
- 中国A股航运港口板块周一走强
- 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
- 国家外汇局公布2024年9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数据
- 印度和加拿大宣布相互驱逐外交官
- 热门推荐
-
- 能见度小于200米 上海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 “盛装舞步”千年前曾流行西域
- 韩国公调处暂停执行对尹锡悦的逮捕令
- 游客的避雨需求不该被景区当成生意
- 3年了!“老婆不让”还是闲鱼最火的转卖理由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开幕
- 1.3万急招快递员 菜鸟上市前忙讲新故事
-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野调队员一天偶遇3只野生大熊猫
- 天津市地震学会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委员会成立
- 外国青年山西风陵渡体验中国年
- 【V观京津冀 新质铸辉煌】AI让工作更加高效便利:分析视频、润色文章、代替发言……
- 刘浩凌: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
- 东山晓鲁|“链”出新动能③:是什么,撬动这座盛产“冠军企业”的城市进阶发展
- 美政府欲向乌克兰追加超百亿美元军事支持
- “大家居”消费:升级与下沉
- 国家发改委:将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 中暑可能致命?医生提醒这些人群注意
- 湖北发布首批100个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
- 全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来看秋收画卷背后的新科技→
-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