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藏着古人对生活最诚挚的期待
中新网北京8月10日电(记者 上官云)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的历史相当悠久,这从《红楼梦》等名著以及古代典籍的记载中,可见一斑。投针验巧、喜蛛应巧、种生得巧……光是“乞巧”的方式,就不止一种。
乞巧望星河,双双并绮罗。在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年代,人们也将七夕过得有滋有味,乞巧、祭拜织女,品尝各式各样的“巧果”,许下对未来最美好的心愿。
名著里的七夕
“四大名著”里,涉及七夕的内容并不多见,擅长描写日常生活的《红楼梦》,提及这个节日时也只是几笔带过。
比如有一回,为了生计,刘姥姥带着板儿,跑到荣国府攀亲戚,游览大观园时,大家凑在一起吃饭,贾母为了活跃气氛,决定行酒令,轮到薛姨妈时,她答了一句“织女牛郎会七夕”。
早在《诗经》中,就可以找到牛郎织女传说的一些踪迹,所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织女星,很早就得到了古人的关注。
仰望浩瀚星空,古人发现,在七月黄昏,织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点,清晰可见。而织女星旁两颗较暗的星星位置,形似一个朝东方开口的样子,朝东方望去,则可见“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里,已有了这样颇具文学意味的描述。
后世,人们逐渐将牵牛星与织女星人格化,再融合当时男耕女织的生产实践,创作出牛郎织女的传说。
《红楼梦》里另一处提到七夕的地方,是第78回。晴雯离世,贾宝玉非常伤心,便撰写《芙蓉女儿诔》来祭奠她,其中提到“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古时候过七夕,流行女子向织女“乞巧”。七夕之夜,女孩们拿起五色丝线,以及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着月光将丝线穿入针孔中,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
所以七夕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乞巧节”。
总体来说,《红楼梦》对七夕着墨不多;《三国演义》提到它的地方也极少,第63回有一句“时当七夕佳节”,后续没什么详细描述,不过也说明,当时七夕已经是重要节日了。
七夕,不是只有爱情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爱情之外,七夕依旧是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古人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对生活最诚挚的期盼,悉数融入其中。
如今,在《西京杂记》《帝京景物略》以及《东京梦华录》等古代典籍里,人们依旧可以通过只言片语,观察古人欢度七夕的场景。
首先,“乞巧”的方式就有很多种。《帝京景物略》讲过,取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此时如果水下的针影形成各种形状,便是“得巧”;若是笔直的一条,便是“乞巧”失败。
说起来,古代的七夕,是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年轻女子们会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相互之间还会赠送小工艺品、玩具,祝福对方心灵手巧。
所以,如果真有穿越这回事的话,那么回到古代,你或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七夕之夜,月光皎洁,女孩们摆好香案、花果,虔诚地祭拜织女,许下美好的心愿。
七夕的节日气氛,在宋朝时达到了顶峰,可口的食物更加多样,有煎饼、果食等等。精致的“果食”就是巧果一种早期的形态,后来,巧果逐渐演变成多种花色糕点。
孩子也能在七夕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旧时民间会供奉“磨喝乐”,最初是七夕节儿童玩物,造型可爱,多为身着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莲花的喜乐童子形象。
岁月变迁,从星辰祭祀、幸福祈求、俗世竞巧,再到爱情美满,七夕的内涵愈加丰富饱满,现在,人们依然将它视作情感交流的重要节点,这个节日,也依然焕发着光彩。(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江苏启动淮河以南地区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开放在即
- 高温下 户外劳动者应谨防热射病
- 环球网《大使的选择》节目闪耀亮相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
- 陕西省博物馆数量达360家 年均参观人数7200余万人次
- 马斯克和扎克伯格“约架”,你看好谁?
- 西十高铁湖北段建设取得重大节点性进展
- 百度发布《2023年度内容生态治理报告》,协助警方抓获犯罪分子百余名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再向阿根廷提供47亿美元贷款
- 江南南部华南等地多降雨 北方有较大范围降雨过程
- 强度逐渐减弱,台风“卡努”要去哪?
- 6月末天津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12%
- 政法机关整治医美行业乱象 推动“颜值经济”健康发展
- “时间的肌理:比利时当代艺术展”亮相嘉德艺术中心
- 欢欢喜喜过大年 沈阳百年祝家大集年货节热闹开场
- 广西“千户侗寨”非遗传承“绣”出美好幸福生活
- 宁夏将稳步提高低保、孤儿养育津贴、残疾人补贴三项标准
- 北京57个小区进入今年首批老旧小区改造名单
- 辽宁锦州发挥区位优势 打造联动京津冀的区域中心城市
- 探访“零碳”小岛 看“风光农储”一体化新模式
- 热门推荐
-
- 澳大利亚总理宣布订婚 多名政要表示祝贺!
- 假期“不打烊” 全国最大单体物流中心建设迎来新进展
- 自闭症都有哪些早期表现?
- 从黄沙漫天到蓝天常在
- 河北上半年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3亿元 惠及20.84万人次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6级地震 震源深度23千米
- 上半年广州空气达标率94.5%
- 英媒:“丝路港口”助中企南美之路越走越宽
- 首批试水9门课名额“秒光” 夜校里体验“新人生”
- 5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同比小幅增长
-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启幕 台港澳元素更加浓厚
- 以数字解读围场苗木市场趋势 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发布
- 沙县小吃从这里走向世界
- 专访北大教授向勇:松阳乡建实践了新乡土主义发展范式
- 山东河湖治理“内外兼修” 保安澜增颜值促和谐共生
- 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启动雪豹调查研究 助力西宁打造“雪豹之都”
- 俄乌局势进展:扎波罗热核电站遭袭失去外部电力供应 联合国秘书长再访乌克兰
- 中国2023·驻华大使说(下)——“从中国机遇中受益”
- 国道109新线高速6月底拟通至灵山
- 上海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