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共论文化史研究:要不断创新 建立学术规范
中新网北京7月20日电(记者 上官云)近日,“今天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史?”——《中国文化史研究》创刊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多位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史研究,以及办好《中国文化史研究》等问题进行讨论。
据主办方介绍,《中国文化史研究》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中国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创办的学术集刊,每年两期,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昭军教授担任主编。《中国文化史研究》创刊号于2024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本次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回顾了中国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文化史研究》创办的历程。
他表示,《中国文化史研究》是中国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推进文化史学科建设和文化史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为新时代文化史学科建设、文化史研究实践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蒋重跃认为,当前文化的意义更加凸显,我们有条件、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发展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历史使命,为国家的文化建设而奉献力量。
此外,与会人员还就学术期刊的稿源质量、栏目策划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建议,据主办方介绍,通过讨论,专家学者形成基本共识。
与会学者认为,文化史学科百年来的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中国文化史研究要继承前辈学者的治学精神,不断发展和创新;要建立文化史研究的学术规范,持续推动文化史研究的方法论建设,推进文化史的实证性研究。(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桂江出现今年第2号洪水
- 观秦风汉韵 品文化盛宴
- 5月中国皮卡销量处近5年高位 出口持续增长
- 北京电影学院首部原创音乐剧《江姐》“含苞待放”
- 西藏机动车保有量超92万辆 新能源车增长迅猛
- 比亚迪董事长: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
- 央行征信中心:有中介散播“征信恢复新规”不实言论,谨防上当受骗
- 广西吸引社会资本190亿元实施生态保护修复
- 土特产变新宠 黄河“几字湾”上好“柿”发生
- 进博会首秀双11开业,天猫国际的“全球品牌朋友圈”持续扩大
- 吉林“木耳之乡”迎丰收:“汤锅”中涌动致富密码
- 特朗普突然回归,推特沸腾!
- 世界海拔最高光伏项目在云南迪庆并网发电
- 10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提升 21.1%
- 绿氢制备新技术助力山西能源转型
- 马来亚大学携手中国企业促马来西亚农业高质量发展
- 快讯:韩国6个在野党提交总统尹锡悦弹劾提案
- 财政部在香港顺利发行2024年第六期60亿元人民币国债
- 世卫组织: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超8亿 逾半数未得到治疗
- “鸟中大熊猫”黑鹳现身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热门推荐
-
-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纳入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
- 《咏春》伦敦迎200场演出纪念 业界高度评价
- 美国各界:提高光伏产品关税危害重重 合作共赢才是人心所向
- 近观枫桥|基层调解员李彩云:用“1826”把5858份爱留住
- 浙江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2024文化大事件,你参与了几个
- 俄官员称在俄境内打死一名美军游骑兵
- 纪录电影《翻转的手心》太原公映:用生命感悟生命
- 雨雪冰冻减弱,春运“关键期”铁路如何应对?
- 武汉天河机场下月开启双航站楼运行
- 俄乌局势进展:四方讨论延长黑海运粮协议 美国宣布12亿美元对乌军援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都昌春茶采摘正当时 茶韵悠长促振兴
- 上半年浙江组织8000多家企业出境拓市场
- 第八届“919”邮政农品节启动 山西400余款农产品上线销售
- 三亚“天涯海角”免门票首日 游客排队等候开园
- (经济观察)汽车产业进入换道周期 东风如何提挡升级?
- 广东推出全国首个城市大型游览船安全监管工作指引
- “中国好家风”走进山西应县 巧借游戏热度传承传统文化
- 北京今年将提升17座重点桥系桥下空间
- 空客公司CEO:这件事,问题在于美国而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