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木耳之乡”迎丰收:“汤锅”中涌动致富密码
王宝军正在拾掇菌椴 石洪宇 摄
中新网吉林6月13日电 (记者 石洪宇)近几日,51岁农民王宝军和130多名村民在菌棚里一起劳作,徒手摘下菌椴上密布的黑木耳。再经过几天的晾晒,这些“小食材”将踏上奔赴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旅途,最终进入食客的汤锅。
在热爱煲汤的南方地区,东北黑木耳被视为上好食材,具备“益气强身、滋肾养胃”功效。这也让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的数万菌类从业者与数千公里外的消费市场紧密相连。
王宝军居住的黄松甸被誉为“木耳之乡”,其是中国北方黑木耳的重要集散地。该地地处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延续山区,地势高寒,适合菌类物质生长、沉淀。全镇95%以上的居民与菌类生产有关。
数据显示,今年当地种植的黑木耳将突破3.5亿袋,预计占据南方高端市场的四成以上。这些年来,在“味蕾经济”的推动下,当地黑木耳产量每年递增5%左右。
“六七月份收获的是‘春耳’,九十月份是‘秋耳’,今年我们要抢一个市场空档期。”王宝军介绍,南方客人“钟爱”黄松甸黑木耳,其是木耳红枣汤、黑木耳蛋汤、香菇木耳墨鱼汤的重要食材。
今年,王宝军与两位合伙人投资了700多万元,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0公顷,一跃成为镇里的种植大户。
南方食客的味蕾,推动着这个东北小镇致富。张国宏从事黑木耳种植、收购已经20多年,近些年他逐渐把“线下”业务挪到“线上”——其经营着黄松甸镇规模最大的电商公司。
“广东有我们最大的客户群体。”张国宏每天都在关注电商平台的数据。“客户评价说,我们镇的产品胶质浓厚,有嚼劲儿。”
为了能够随时洞悉市场变化,张国宏常去粤港澳地区走访市场。他认为,顾客在吃的方面更在乎品质,这让他在种植和收购木耳时,强调“标准化”“高端化”。
这个夏天,“Z世代”范博文同样喜迎丰收。他作为行业“新人”,种植面积不大,但深耕电商领域。他咨询过南方的同学,确定煲汤时的用量后,用小包装打动年轻人群体。这让“小店”每年能够赚到10万元的利润。
黄松甸镇政府介绍,凭借菌类产业,当地每年吸引5000余人到此参观和考察,其中不乏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的菌物专家。
为更贴近重点顾客群体,当地还计划组织企业参加厦门、广州、深圳等地有影响力的展会,用土特产做出“新文章”。(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报告称2023年中国跃升至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
- 四川雅江县河口镇城厢村境内发生火情
- 春节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
- 第二届中国春兰节举行 “兰花百咏”书画印展“绚丽绽放”
- 突发!韩国国会议员街头遇袭
- 四川赴新西兰开展投资推介 促成多个投资合作意向
- 看月亮与蓝色星球“躲猫猫”: 月掩心宿一28日秀天宇
- 博索纳罗已申请6个月旅游签证,将继续留在美国
- 送别“树司令”张连印
- 2023年“水立方杯”印尼赛区收官:“我对华语音乐情有独钟”
- 文学评论家陈晓明:始终怀有对文学塔尖的向往
- 无需开颅植入电极 超声波技术实现无创“读脑”
- 在闽台协会齐聚福建宁德 共画两岸一家亲“同心圆”
- 持续性强降雨破历史极值 已致福州直接经济损失约5.5亿元
- 南海佛学院举行2024届毕业典礼
- 黎真主党警告:若以色列全面进攻 真主党将打击以全境
- 印尼新内阁成员赴军事院校“头脑风暴”
- 【光明论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 海南首部宋庆龄题材琼剧海口首演
- “90后”敬老院院长:给老年人有“温度”的晚年生活
- 热门推荐
-
- 尺素金声 | 物价企稳回升,暖意之中有新意
- 2024年中国海警局南海分局查办各类案件1460余起
- 聚焦水生生物保护 专家为长江禁渔“把脉问诊”
- 解决好孩子暑期照管问题
- 民调:不满经济现状 七成美国选民认为国家“走错方向”
- 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累计供水超3000万吨
- “5·19中国旅游日” 西安铁路局开行魔幻主题列车开行
- 宁夏优秀企业发展论坛闭幕 共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重庆警方:一男子驾车逆向行驶撞车被刑拘
- 山西大同非遗进大学:薪火相传 共赏文化瑰宝
- 稳汇率工具箱再开启
- 院士广州共议深海冷泉生态系统与生命过程
- 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一移民船倾覆 至少25死数十人失踪
- (新春走基层)龙年新春将至 中国生肖经济龙腾虎跃
- 中新健康丨“贵人语迟”?专家:孩子言语不清应及时接受正规系统检查
- 【锦绣中国年】黑龙江:冰天雪地闹新春
- 江西南昌“幸福圆桌会”:群众站“C位” 跑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速度”
- 第十一届昆仑山大峡谷旅游文化嘉年华启幕
- 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
- 突发!以色列再对邻国发动导弹袭击,致2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