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图书馆里修古籍”:“Z世代”古籍修复师的青春选择
中新网南昌7月14日电 题:“我在图书馆里修古籍”:“Z世代”古籍修复师的青春选择
中新网记者 李韵涵 姜涛 刘力鑫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里面凝结了先人的智慧与文明,通过对古籍的修复与保护,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盛夏时节,室外暑气逼人,在江西省图书馆内的一间古籍修复室内,该馆历史文献部古籍修复员翁妍钰正静心修补一本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籍。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浩如烟海的典册,不仅记录了历史,还承载了无数的文明遗产。但随着年份的增加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珍贵的古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为此,一代又一代的人加入古籍保护工作。
作为一名“Z世代”,翁妍钰从小便对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在研究生就读期间,她选择了“古籍保护与修复”这门看起来略冷门的专业,毕业之后便进入江西省图书馆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
江西省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是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馆藏有近38万册古籍。汗牛充栋的古籍,不仅有工作二十余年的“老师傅”守护,还有像翁妍钰这样的青春力量加入,让古籍重返“青春”。
“古籍常会出现老化、酸化、虫蛀等破损情况,南方潮湿的天气也容易致古籍发霉,产生粘连等情况。”翁妍钰表示,自己现在常处理的问题便是虫蛀,需要将一册古籍一张张拆开,逐张补好被虫蛀的部分。
在江西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内,翁妍钰正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册清刻本《康熙字典》。经历岁月沧桑,这本古籍纸张泛黄,每一张上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虫洞,翁妍钰选取了与之匹配的纸张,配上调制好的浆糊,耐心地将一个个破洞补好。
“在修复之前,我们会用显微镜等仪器观察纸张的特性,每本古籍的纸张厚薄程度不同、颜色不同、原料不同,甚至纹理也不同。”翁妍钰称,仅修复用纸就有200余种,还要根据纸张特性调配不同的浆糊,有时还需将纸张用破壁机打碎,造出纸浆用于修补。
“修复时我们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采取最小干预的办法,不对古籍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在翁妍钰看来,修复古籍最大的目的便是保护,通过修复让古籍能更长久保存下去。
配纸、分解书叶、补书叶、齐栏、锤平……古籍修复十分复杂,有20余道工序,修复时间需以年来计算,需要十足的耐心与细心。但在翁妍钰看来,自己十分享受这份工作。
翁妍钰表示,自己在接触古籍的那一刻,仿佛和作者有了跨越百年的交集,不少古籍上还有各个年代读者的批注。此外有些古籍上还有前人修复的痕迹,先人的文明思想以及前辈对古籍的保护在一瞬间便具象化了。
经翁妍钰等古籍修复师修复好的古籍,不仅延长了“寿命”,其内容也最终将呈现在读者眼前。江西省图书馆会将这些修复好的古籍逐册扫描,将其数字化,读者可在网络上阅读其电子版,也可前往江西省图书馆借阅古籍原书或影印版。
“古籍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习修复也是无止境的。未来希望能把握好交流机会,多与前辈及同行交流,学好本领保护更多的古籍。”翁妍钰表示,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古籍在自己手上重获“新生”。(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粤印发“三年行动方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 大黄山“遇见”长三角大环线 “李白”“七仙女”领衔推介
- 国家大剧院制作原创话剧《邓世昌》将迎首演
- 中消协点名“新冠“保险套路多 提醒消费者认真阅读合同条款
-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有关媒体报道答记者问
- 国家审定一批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
- 黎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射超百枚火箭弹 以军持续空袭贝鲁特
- 侨界青年共探AI创新之路 助力上海科创发展
- 欧航局:“盖亚”探测器发现约50万颗新恒星
- 璞跃中国首席执行官徐洁平:中国未来能引领全球开放式创新
- (乡村行·看振兴)“千鲜之城”福建霞浦如何让海产品“飞入”千家万户?
- 上海开年打出“侨”牌 广邀海外侨胞共享发展机遇
- 水分、养分利用互补策略助兰科植物花维持寿命
- “数醒惊天下” 的三星堆如何解码古蜀文明?
- (新春走基层)浙江金华酿冬酒:年夜饭中的“点睛之笔”
- 福建三明优化“河长制”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 生态治理带动沙产业发展
- 中美大学生走进诗画浙江 沉浸式感受千年文化魅力
- 【国际漫评】日式“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在沪老挝留学生:“我们的梦想是在上海学成后回国投身老中铁路的运营和发展”
- 热门推荐
-
- 研究显示三手烟可能同样损害呼吸系统 增加患癌风险
- 电影《孤注一掷》举行反诈公益场 太原民警开展反诈大讲堂
- 你的房贷利率调整了吗?
- 中国证监会将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
- 不吃早餐致晕倒 生活不能如此敷衍
- 入约再受阻!匈牙利推迟批准瑞典加入北约的申请
- 科学家发现未知铀同位素
- 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带来“焕美生活”
- 湖北开启赏花季 邀海内外游客“相约春天赏樱花”
- 韩媒:韩国宪政史上第三个总统弹劾案获国会通过
- 北京41项地方标准发布!涉及氢能产业、雪道工程等多个领域
- 大风蓝色预警: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部分地区将有7级阵风
- 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揭牌
- 提到中秋节古人想到的是它们
- 中国国铁集团推出铁公联运出口全程物流产品
- (第六届进博会)国网浙江信通斩获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方案征集活动能效优化赛道一等奖
- 新疆巴州秋日草原云海景观 云奔雾涌宛如浪涛
- 节前售票高峰已至 铁路12306累计发售春运车票6108万张
- (乡村行·看振兴)艺术成“酵母” 浙江樟里村烘出乡村振兴“新风味”
- 2023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聚焦旅游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