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秋节古人想到的是它们
自唐代起,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式成为专门节日“中秋”,赏月、拜月成了不变的庆典核心。说起中秋赏月,诸多意象便浮现在国人的脑海中:服食不死药后飞升的仙女嫦娥,与她相伴的玉兔、蟾蜍和桂树,高处不胜寒的琼楼玉宇……千百年来,这些代表月亮的形象被古人反复吟咏,铭于金石,绘于丝帛,凝聚成写入文化血脉的共有记忆。
白兔捣药秋复春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兔和蟾蜍既是人间常见的动物,也是自古以来的月之象征,这与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联系紧密。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写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顾菟”最常见的解释是兔。汉代《五经通义》亦有诠释:“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在马王堆汉墓锦饰内棺的盖板上,覆盖着一张在西汉人心目中能够引导墓主魂魄升天的“T”型帛画。画面上部描绘了天界的神仙景象,其中左上角是一弯银白的新月,蟾蜍和玉兔置身其上,和右上角的日中金乌遥遥相对。
有趣的是,尽管古人通常称月宫为“蟾宫”而非“兔宫”,但月亮总是和形象更好的玉兔深度绑定,玉兔的工作职责也比蟾蜍明确得多。在我国神话体系里,西王母以“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的身份掌管不死仙药,玉兔在她座下专司捣药。汉代以西王母为主题的画像石上,持杵玉兔经常伴随左右,甚至还不止一只,有的两两对立捣药,有的左右开弓筛药。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兔的工作地点从西王母的洞府转移到了月中,与嫦娥朝夕相伴,并因制作仙药之功备受尊崇。宋代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雕版上,有一只白兔拿着药杵捣药的图案,两边八个字像对联一样均匀排列:“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是目前所见的全世界最早的商标,下面印着简练的广告词。从意象的关联也可见店家设计的用心之处,玉兔陪伴在月宫嫦娥的身边,就像针陪伴在闺中女子身边一样。
在人们的想象里,玉兔的毛色应如皎皎清辉一般洁白。现代人对“蹦蹦跳跳真可爱”的小白兔早已司空见惯,但长期以来,我国古人只见过毛色棕褐、奔跑迅速的野兔,白兔属于罕见的基因突变现象,和天界月宫关联后,更增加了一重祥瑞的光环。《抱朴子》记载:“虎及鹿兔,皆寿千岁,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能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明代,由欧洲穴兔驯化的家兔传入我国,白毛家兔也不再罕见。或许在这层因素下,人们描绘的玉兔造型越来越小巧驯顺,如同嫦娥的宠物,和神仙信仰的世俗化相辅相成。
蟾蜍守护广寒宫
与玉兔相比,月中蟾蜍的存在感相对较弱,更像固定的吉祥物。《河图》曰:“蟾蜍去月,天下大乱。”但在上古传说里,蟾蜍竟一度被视为服食不死药后飞升的嫦娥的化身,后来才各自分立。
嫦娥本作“姮娥”,汉代因避文帝刘恒讳,改称常娥、嫦娥,亦有素娥、霜娥等别名。关于嫦娥奔月的最早记载,来自现已亡佚的战国《归藏》,《文选》引之:“昔常娥以不死之药奔月。”嫦娥奔月的完整故事首见《淮南子》,东汉张衡在《灵宪》里详细讲述:“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在东汉人的心目中,嫦娥化为蟾蜍并非对她的惩罚,而是大吉之相,表示她真正成为主宰月亮的“月精”,因此也有诗中称嫦娥为“蟾妃”。在东汉画像砖上,描绘了蟾蜍在西王母座下献舞的场景。
魏晋六朝后,嫦娥逐渐与蟾蜍独立开来,以美丽的月中女神形象为人熟知,居住在光华莹澈的广寒宫中,殿前有着大桂树。蟾蜍则是和嫦娥、玉兔并列的月中居民,“蟾三足,窟月而居,为仙虫”。唐代铜镜背面的装饰常以月宫为主题,桂树下嫦娥起舞,玉兔捣药,蟾蜍跳跃,一派和乐气象。相传唐玄宗曾在天师的法力相助下,于中秋夜飞上月宫,远观守卫森严的广寒清虚之府,聆听仙娥在桂树下歌舞的乐音,归来后编成《霓裳羽衣曲》。大同出土的元代镂空瓷枕描绘了这一景象,枕座正面塑嫦娥在月宫中揽镜自照,蟾蜍和捣药玉兔守在阶前,背面是帝座上的唐玄宗。
在古代,不仅玉兔被民间视为接地气的神灵“兔儿爷”,蟾蜍也受到崇敬,认为它可以镇凶邪、助长生。《抱朴子》将万岁蟾蜍视为灵异的仙药:“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清代,苏州周王庙藏有一尊重50斤的碧玉三足蟾蜍,别名“青花大将军”,每年玉器行会时,派八人抬着它走遍街巷,人们争相观看,祈求吉祥。
天上桂树人间看
“仙娥玉宫秋夜明,桂枝拂槛参差琼”,秋季正值桂花盛开,与月中桂树的意象相辅相成。唐宋时流传,杭州灵隐寺中的桂花是中秋夜从月宫落下的种子长成的:“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学斋占毕》附会了桂花树和月的关系:“土之生物,其成数五,故草木花皆五。惟桂乃月中之木,居西方地,四乃西方金之成数,故花四出而金色,且开于秋云。”
在古人心目中,折取月宫的桂树还有象征科举及第的含义,最初源自“折桂”的典故。晋代郤诜曾对晋武帝以“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作比,夸耀自己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唐到清,农历八月都是举办乡试的时间,唐代人结合“折桂”之典,将月中有桂的传说与之关联起来,“月中又言有蟾,故又改桂为蟾,以登科为登蟾宫”,自此“得桂”“登蟾”都成为科举及第的代名词。“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成为少年男女拜月时的常见祝愿。
宋代人过中秋时,读书人常常互赠用米粉、桂花、甘草水做的“广寒糕”,以此祝愿“蟾宫折桂”。古人往往着意描绘嫦娥在富丽的月宫中现身,折下桂枝递给举子的形象,以此象征科举顺利,平步青云,也透露出“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的隐喻。文/瑶华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杭州:以法治之力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 呼和浩特:一个叫“nia麦麦”的烧麦不烫嘴却暖心
- 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建设提速 今年前8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
- 黎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射超百枚火箭弹 以军持续空袭贝鲁特
- 台风“海葵”来袭 浙江温州启动水上防台Ⅲ级应急响应
- 湖南搭建戏剧创作孵化交流平台 推出高质量舞台剧原创剧本
- 美媒:枪支暴力泛滥成灾 美国人用来描述这一顽疾的词汇都日渐匮乏
- 俄将撤销对普里戈任的刑事立案 “瓦格纳”部队撤回野外营地
- 云南滇中新区韩国招商引资推介会在首尔举办
- 市场监管总局监测显示:限制过度包装标准整体有效实施率为88.9%
- 美军高官:机密文件泄露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正与盟友评估损失
- 1500余人齐聚宁夏固原重走长征路 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徒步实践活动
- 2023年以来山东各级各部门接办安全生产举报8.3万件
- 满满诚意 准备就绪!《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全部五次彩排
- 美媒:近半数美国人认为美边境乱象已成国家安全问题
- 全国流感气象风险预报产品发布
- 浙江一高校请毕业生吃豪华自助 3年间惠及11200余名学子
- 老年人如何应对呼吸道疾病高发季?专家详解
- 多家外国商会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 冲突已致巴以近700人死亡
- 热门推荐
-
- 外媒称哈马斯拒绝以色列停火两个月提议
- 盲人夫妇400多万卖房款被骗 司法救助点亮一家人的路
- 河南省两岸青年交流月启动 重在“文武双全”研习
- 北京警方推出9项户政业务“预约延时办”
- 浙江宁波举办亚美尼亚文化瑰宝展 近百件历史文化遗珍亮相
-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老哈河一处堤防发生溃口 宽度10余米
- 揭秘两性问题关键:让男士学会了解和爱女人
- 两轮禁毒“三年大会战” 海南禁毒工作取得历史性成效
- 十几年头疼,病灶竟在心脏!心脏病,有哪些不常见症状?
- 非遗馆里唱响原汁原味上党梆子
- 中新网评:鲁山“丑且贵”的雕塑为何一路绿灯?
- 呼和浩特二手车出口量额破纪录 覆盖亚欧非十余国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稳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 织密民生保障网
- 亲历者还原十年前中国大运河申遗细节:“决胜多哈”惊心动魄,那一刻全场沸腾
- 今年前8个月浦东机场海关累计为1273批次ATA单证进口货物提供快速通关服务
- 广西瑶乡“摆迓圣”闹元宵引万人空巷
- 广东整体雨势进一步减弱 江河水情趋于平稳
-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所谓中国渔民在黄岩岛使用氰化物答记者问
- 唐山大地震47周年:印尼归侨老人的“守”与“望”
- 引入GPT技术及大扭力电机 这家智能锁公司再次引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