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皖”风吹过大运河
6月17日,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施工紧张有序进行。未来,待工程全部完工,昔日大运河桥上“人流如织”、桥下“舳舻相继”的盛景,将于此“复活”。
公元605年,隋炀帝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凿南起余杭(杭州)、北至涿郡(北京)的隋唐大运河。在江淮大地,大运河倒映出180公里的“安徽风景”。
千年已逝,“皖风”拂过。如今,历经传承与保护,这片土地上的大运河依然摇曳动人。
2014年,“大运河”文化遗产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淮北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宿州通济渠泗县段“榜上有名”。皖北大地第一次有了惊艳世界的文化亮点。
一“带”
——运河文化的“活化石”
大运河入皖,最先抵达的是安徽淮北。淮北市濉溪县,一座柳孜运河遗址颇为瞩目。
遗址经1999年、2012年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唐宋时期的河道、河堤、石筑桥墩、道路等重要遗迹,出土8艘木质沉船等诸多文物。1999年,柳孜运河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作为大运河遗产点,柳孜运河遗址为千年来古运河之谜揭开了谜底,证明了通济渠的确切走向。时至今日,柳孜运河遗址在保护发展中形成一条集“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为一体的“大运河文化景观带”。
2018年5月,中国大运河淮北濉溪柳孜文化园开园。依托柳孜运河遗址核心保护区,文化园在保证遗址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建成集生态园林、采摘、水上乐园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眼下,这里正在建设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北段),将柳孜运河遗址昔日繁华景象,重新“复活”于世人眼前。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大运河遗产首先就是要在不破坏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濉溪县文物局局长李彬介绍,未来柳孜运河遗址将建游客接待中心、研学中心等相关设施,在加速运河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同时,进一步让运河文化焕发新生。
一“墙”
——博物馆的“一眼千年”
再向东,大运河的“脚步”踏上了宿州市。
这是一座因运河而生,又因运河而兴的千年古城。自古以来,大运河被宿州人视作母亲河。
宿州市博物馆三楼,一面墙便是“一眼千年”:千年大运河的地层剖面被“挂”在走廊墙面。长53米、高4米的剖面图,宛若一幅巨型“壁画”,从历史的幽光里走出,诉说着大运河昔日的荣光。
这幅“壁画”并非艺术之作,它来自几十公里外的灵璧凤山大道隋唐运河遗址。遗址因灵璧县凤山大道的修建而被发现。2021年8月至次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对此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考古挖掘。其成果被评为2020—2021年安徽省十大考古新发现。
几十公里外的河道剖面,缘何能被“搬进”博物馆?
过程融合了现代科技。形象一点儿说,该过程就像在河道剖面图上贴上了一张膏药,当膏药取下,河道剖面上的淤土和沉积物也因附着于膏药上一道被取走。
实际上,这张“膏药”是用特制的胶水与纱布制成的,揭取后,还要经过清洗、杀菌、脱盐、脱酸、阴干等多道程序,最后制成的河道剖面展品可以保存数十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剖面尺寸巨大,施工人员将其分割成许多个小块,并逐一编号,一块块抬进展厅,再根据编号将其重新粘连合体安装上墙。
河道剖面上粗糙的泥沙淤积层,及其夹杂着的石块、瓦砾、陶瓷片、动物骨骼等,一一构建起大运河运载千年的“时间密码”。这让大运河两岸人们,仅在博物馆内即可瞻仰厚重的历史。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也因此愈加可亲可见。
一“水”
——千年“活水”今依流
再往东,宿州市泗县,大运河给安徽留下最珍贵的一段活水。
地处皖苏交界的泗县境内,有一条28.1公里长的“活运河”。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穿越泗县“十里井”的5.8公里故道保持着最为完整的运河原始风貌,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唯一活态遗址,成为大运河通济渠段7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段)之一。
到了泗县,大运河的古韵何以被“定格”?
在泗县境内,运河西口与唐河相通,在泗县县城境内注入环城河,与石梁河相接,向南与新汴河水系相连,向东与新濉河汇通,整个泗县运河故道水系发达,循环相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活态水系,这也是泗县段运河保留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实现大运河泗县段的保护传承利用,近年来,泗县先后对大运河沿线环境进行整治,聘请专人对运河管护工作进行巡查,实时开展大运河段沿线监测管理工作,统筹推进泗县大运河文化带相关建设等。
泗县呵护着大运河,大运河也成就了泗县。随着一批文旅项目陆续完成,泗县每年通过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文旅活动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
运河悠悠,“皖”风徐徐。一“河”一“地”携手奔赴,保护与传承的故事仍在这片土地上续写。(人民网-安徽频道 陶伟 吕欢欢)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传家》斩获第四届亚洲内容大奖(2023)多项殊荣及提名
- 2024国考笔试今日开考 报名人数首破300万
- 光捕获材料生产工艺改进后性能大幅提高
- 能源转型成效显现 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 山西吕梁警方打掉一个民族资产诈骗犯罪团伙 查明涉案金额2.4亿元
- 共赴湾区“归”谷!第六届留学生节在珠海开幕
- 老年人如何老有所乐、乐有所为
- 医院院长收回扣超两亿!在阳台设计夹层藏钱
- 世界粮食计划署:苏丹约1800万人面临饥饿灾难
- 浙江台州警方解码暑期“诈骗套路” 警惕学生沦为洗钱“工具人”
- 好友圈拉票砍价集赞,你怎么看?近八成受访青年反感
- “水危机”折射美国“环境种族主义”(观象台)
- 田轩:发挥产业投资作用激励企业创新
- 2023中国电影:走向多元化、深入化与艺术化
- 澳大利亚前外交官:APEC为地区发展作出贡献 中澳发挥重要作用
- 香港楼价指数连降两个月 创近8年新低
- 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会开幕 24个省市组团来“购粮”
- 足迹遍布全球1754个城市 春节出境游预订量创近4年峰值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酸枣变身“金果果” 铺就乡村振兴“甜蜜”路
- 首届全国老年歌手大赛在京启动 打造老年人的专属音乐舞台
- 热门推荐
-
- 文化中国行丨600多岁“高龄”风姿不减 被这样的嘉峪关长城惊艳到了
- 俄国防部:因事故风险高,美国向第三国转移生物实验室
-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出席美洲国家组织第53届年会
-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印制质量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 2024合拍电影(泉州)推介会举行
- 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 专家指应加强该领域人才体系建设
- 国际材料基因工程领域新刊MGE Advances创刊
- 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获全球道路行业“诺贝尔奖”
- 多领域“火热”数据勾勒经济强大活力 企业信心继续向好
- 中国驻英大使郑泽光会见英国外交发展国务大臣特里维廉
- 中国西南地区首个年产400亿立方米大气区建成
- 元宵节中国短线游火热 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倍增
- 德国政商界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 中国三部门公布房地产税收优惠政策
- 湖北十堰“飞天种树”3万余株以“绿”惠民
- 印尼一非法矿山发生滑坡造成至少15人死亡
- 交通运输部:一季度我国邮轮旅客运输量达19万余人次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三明!
- 我国积极有序扩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成效如何?国家外汇局解读→
- 青海电力首次国际合作为高海拔地区特高压工程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