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中华龙》策展人:金龙何以巧牵京藏情?
4月14日,周日早晨的西藏文化博物馆中,有一角格外热闹——大人们在展台前围聚,在画有青藏高原至北京路线的集章册上落下印章,孩子们则拿着水彩笔为画册上的龙涂色。这是《高原中华龙》展览举办的观众互动活动。“在西藏文化中,龙守护世界平安,与中原文明一样具有各种各样的美好寓意。”该展策展人之一范久辉边看着孩子们上色边在一旁讲解道。
自2013年起,范久辉及其团队开始系统拍摄环喜马拉雅的古代艺术品,久而久之,他们发现在华夏文明中作为经典图腾的龙,屡屡出现在西藏的文物和壁画中。作为共通的文化符号,“龙”何以巧牵京藏情?今年是甲辰龙年,也是藏历中的木龙年。借此机遇,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文化旅游局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依托范久辉等人的实地考察成果,共同举办了此次展览。
“以往关于西藏传统文化的展览更多展现的是其独特性,强调的是其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型态的‘异’,我们博物馆最近举办的展览更多注重呈现的是‘同’,即阐明中华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西藏文化,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发展的事实和过程展现给观众。”西藏文化博物馆馆员张荣德说道。在联合策展人金琳看来,“同”来自于龙这一汉藏共享的文化符号,“龙是我们熟悉语境中的文化符号,通过这个切口,可以更好地了解西藏文化。”
藏族接受并发展龙文化的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早在松赞干布之父朗日伦赞时期,“历算六十甲子”就由汉地传入吐蕃,并明确提及这是吐蕃最早的“历算”。可以说接受“十二生肖”并结合汉族的阴阳五行构成了循环的纪年法,在吐蕃时期就已经流行,并广泛应用。随着汉藏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西藏还吸纳了汉文化中的四象、八卦、九宫等元素,将对应元素绘在唐卡、壁画等多种艺术品及建筑物上。
西藏文化中的龙不仅可为神明,接受信徒的礼敬膜拜,也因为象征着中央皇权备受尊崇,又寓意祥瑞深受厚爱。藏族人民对龙的尊崇与认同从随处可见、无处不在的龙纹元素的使用中可见一斑。
落在民间,龙化为《春牛图》中指引未来一年雨水收成的符号,本次展览中就有一幅2024年藏历中的《春牛图》。图中一人一牛走在田间,天上有龙腾跃,“牛倌的衣着打扮、牛的颜色和姿态、飞龙身上的数字等都与来年的气候条件、庄稼收成紧密联系。比如龙旁有数字,写‘一’就是一龙治水,‘九’就是九龙治水。”范久辉说。
在吸收汉族龙文化的基础上,藏族在创作时对龙的形象也融入了本地文化元素很多。历史上的中原文明普遍认为“四爪为蟒,五爪为龙”,双龙戏珠更是民间祈求丰收与安康的经典意象。藏族人认为龙有如意宝珠方能施展威力,因此在藏族龙纹作品中龙通常抓着各种颜色的如意宝珠。在西藏文化中,龙的传说也被继续谱写,“在藏族的民间传说中认为龙老了以后,没有能力抓着如意宝珠,就会从天上掉处海中成为水中之王——摩羯。”范久辉解释道。
从此,龙有了更多的名字。在藏族金瓦殿的屋顶上刻有龙首套兽,藏语里称之为摩羯,“其实从外形来看就是龙,这种龙首套兽在布达拉宫等各种金瓦殿建筑上很常见,这是汉族所没有的。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藏族吸收了汉族的建筑风格后又加以改造,两者相互融合。”
长期在西藏做田野调查的经历让范久辉掌握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但他依然觉得青藏高原龙文化研究的仍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他说:“每个人的知识层面不一样,我主要是从图像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吸引更多人来关注龙文化。”(完)(《中国新闻》报作者 尹李梅 实习生 宋珂欣报道)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德媒:抱怨中国产能过剩“既虚伪又短视”
- 联合国秘书长对俄决定中止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深感遗憾
- 陕西加强青年戏剧创作人员培养 助推文艺事业发展
- (新春走基层)“华人老家”山西洪洞:新春旅游“热” 营收破千万
- 江山如画丨晋中之变,在乎山、水、城、器之间也
- 2024东莞全球招商大会签约总金额达2565亿元
- 湖南新田特色“小辣椒”串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 年产鲜切花一百八十亿枝 花卉产业盛开彩云之南
- 上半年杭州国际仲裁院涉外及涉港澳台仲裁案件同比增长44%
- 成都:制造企业加速出海 扩大海外“朋友圈”
- 低碳骑行,冰川骑迹 Keep首枚碳中和奖牌上线
- “中国味道”出口热!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果蔬出口迎今年首个高峰
- 多彩贵州2023年文旅推广首次以影像为“桥”直播连线走出国门
- 财政部公布《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办法(征求意见稿)》
- 欧盟向东非四国追加2600余万欧元人道主义援助
- “国民小吃”聚“沙”成塔的法治秘方
- 当网暴来敲门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 西藏山南:水磨坊中的“致富经”
- 广东研判国庆假期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同比均增长11%
- “牛津话绘本世界沉浸式互动体验”展为孩子们带来非一般的“阅读”
- 热门推荐
-
- 美研究:美国大规模枪击事件频发 作案武器多为合法购得
- 受降雪及路面结冰影响 18省区市境内190个路段封闭
- “金名片”越擦越亮 浙江民营经济“韧性”何在?
- 中方强烈谴责以色列军队向约旦河西岸发动大规模袭击
-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 武汉推出125项“文旅体商演”活动迎国庆
-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镇政府以南地区恢复市电供应
- 京郊度假酒店“五一”降温
-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无人机竞速大赛开幕
- 今年上半年总销售额逾300亿元—海南离岛免税热度升温
- 吉林暑季盘活“冷资源” 民众迎来“滑雪场的夏天”
- 巴基斯坦发生两起翻车事故 已造成至少35人死亡
- 工移数字人民币金融惠民卡硬钱包产品应用发布
- 处理“毒火车”事件速度缓慢,美共和党人对他进行调查
- 山西方山:苍鹭归来筑巢育雏 春暖时节增添生机
- 全国助残日: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天津开展多项助残活动
- 广东举办亲子植树活动 助力“双碳”行动
- 今年中国民航暑运延续旺季趋势 日均运输旅客228.6万人次
- 报告:《巴黎协定》温升控制目标挑战巨大 迫切需要全球务实行动
- 艺术和美育如何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专家强调要重视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