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城市文脉
作者:张 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文化遗产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要传递给后人的重要资源。城市不只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这里也诞生了人类许多了不起的文化和艺术创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强调,要着力构建保护体系,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大保护格局。在大保护格局体系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十分重要。
1981年,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报告。1982年2月,国务院转批了这一请示,并对城市保护的重要意义做了非常精准的阐述,指出保护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对于继承悠久的文化遗产,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当下历史文化名城及其所蕴含的传统智慧,为城市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文化创造提供了经验与信心;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可能不太会考虑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问题,对城市空间的时代特征、美学意义的关心相对而言有限。在很多人眼中,城市是生产和生活的空间,是一个为各种功能和需求服务的巨大容器,但对于城市的文化性、艺术性和遗产价值还缺乏充分认识。甚至在一些人看来,只有某些重要的历史地标建筑、优美的广场街道才能称为文化遗产。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指出要“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城镇格局”“历史地段”等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包含历史建筑、街巷空间、居民生活的综合性物质环境存在。
历史地段在城市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城区的生活氛围、烟火气,独特的空间文化魅力,以及社会多样性和包容性,为市民的高品质生活提供了一种可能。历史地段的保护修复可以直接改善民生,并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历史建筑且风貌相对完整的生活场所,它们不仅记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还和当下的市民生活文化交织在一起。历史街区保护可以通过历史建成环境的保护整治,全面改善旧区的居住条件,提升社区凝聚力,复兴老城的活力和生命力。历史文化名城是人类记忆和身份的储存库,其美学价值、文化丰富性,可以支撑多元、和谐的人际关系。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概念反映了城市的特质,保护管理应作为城市发展战略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在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方面落实“保护优先”的理念。从本质上看,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胜迹,城市保护应当在塑造地方身份认同的同时,发现并增强其独特的文化个性。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如今面临哪些挑战?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在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空间肌理和社会结构的不断侵蚀。“建设性破坏”等突出问题必须得到彻底解决。过去那种“大拆大建”的旧改方式造成了历史风貌破坏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此外,为改变“千城一面”等城市特色危机,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202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注重传承城市文脉,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文脉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自然、人工和人文环境共同形成的有机联系,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产生的多样性表现,是社区或城市集体身份的文化景观。例如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苏州的河街水巷就很好地传承了江南的水乡文脉,反映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建成环境中的文化对话。
建筑是凝固的史书,是人的思想和观念的具体体现。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载体,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性资源。社会的转型与创新发展离不开城市文脉的传承,美好的人居环境也可以成为创造新文化形态的沃土。人类社会越是现代化,就越应珍视历史文化。城市保护是一种文化需要,为后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责任。城市的未来不应该以牺牲过去为代价,只有保持和丰富文化多样性,才能实现真正的富有意义的繁荣。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15日 09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跨省游优化首日:订单量咨询量双涨
- “中国诗歌的文化特质与社会参与”诗歌论坛在京举行
- 商务印书馆发布8月十大好书 《社会学词典》(第4版)等入选
- “中国新文创”打造全国首个IP产业基地 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德兴:乡贤助力 “小茶叶”变富民兴村“黄金叶”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大省走出“科技范”
- 广东台山火龙果喜迎丰收 游客实现“摘果自由”
- 广东防风应急响应升至Ⅲ级
- 不申请年休假=放弃?律师:年底“清零”需经职工同意
- 科学家加持让科幻够“硬”
- (两会访谈)都海江:故宫文创持续“上新”,“好戏”连连
- 丰收季丨百香果 正飘香
- 首届黄河流域九省区杂技(魔术)精品展演在呼和浩特启幕
- 为西部基础教育培养“四有”好老师
- 暑期日均接收千余件 虹桥火车站遗失物爆满3个仓库
- (寻味中华|戏曲)赛博朋克演绎梨园戏 AI邂逅剧中女主角
- 让文物活起来|这幅与津城“双向奔赴”的古画,究竟有多香?(片尾有彩蛋)
- 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打击违法信息外链”专项行动
- 深圳罗湖海关查获旅客违规携带外来物种黄额丝雀60只
- 尼尔森IQ:前五个月中国快消市场呈恢复态势
- 热门推荐
-
- 英国汉学家乐做中华文明“知音人”
- 特写:乌兰察布“金蛋蛋”成市场“香饽饽”
- 深圳如意路嶂背隧道顺利贯通
- 建院71周年 北京人艺邀请观众共享戏剧记忆
- (新春走基层)重庆一社区摆出“百家宴” 500余人享近千道菜
- 如何统筹发展和保护?甘肃多措念好“生态经”
- (财经天下)三季度多国经济持续恢复 保护主义风险仍存
-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网络视听新使命研讨会在京举行
- 全国腊八美食地图出炉!腊八已至 切换“过年模式”
- 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 浙江签约1000亿元海洋经济项目
- 中国移动上半年盈利逾761亿元 数字化转型收入为增长第一引擎
- 浙江县域观察:无人物流车将为“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带来什么?
- 电梯坠落致3死17伤,目击者:疑似钢缆断裂
- 证书挂靠,躺着也能赚钱?
- 百余幅城市山水画描绘北京中轴线
- 全柔性、自修复、太阳能充电…… 未来手机会是什么样?
- 广州清明祭英魂:“传承英烈精神,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 “中国朋友为我的家乡修了一条致富路”
- 中国疾控中心:整个流感流行季内都可接种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