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的填缝技术、埋设有陶水管道……专家揭秘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天(21日)在北京评审,明天上午揭晓。目前,有22个项目进入最终评选。甘肃四角坪遗址是进入终评的项目之一,这个秦代建筑群遗址的发现,丰富和补充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体系的链条,对研究我国早期祭祀制度、建筑制度及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
尘封千年 大秦之“礼”
2012年,礼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田野调查中就发现了这个遗址,由于这里地处高点,而且中间建筑还未发掘,工作人员对这里的作用有了初步的判断。
礼县博物馆文博副研究员 赵娟:13年我们定为秦的夯土的一个城址,不是遗址。还没有看到南面的城墙,所以我们就把它定为城址。
但是随着2019年对于四角坪的进一步探测时,发现土层底下的夯土地基规模宏大,格局十分规整,不是一般民用或军事建筑具有的特点。从2020年开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对该遗址进行发掘,一个规模宏大、格局规整的秦代建筑群遗址逐渐出现在了考古人员的面前。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 段涛:它是一个完全呈中心对称分布的建筑格局,以中心夯土台为核心,它的长边对应长方形附属建筑,四角对应曲尺形附属建筑,另外附属建筑之间也有非常规整的夯墙相连接,把中心夯土台用附属建筑来围合,它的布局是很规整的。
随着发掘的进行,考古人员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多,因为四角坪遗址的一些特点在国内其他地区从来没有见过。
规模宏大 格局规整的水祭祀场所
这个大型的秦帝国建筑群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当年是干什么用的?又是谁下令修建的?随着考古发掘的进行,一个个谜团逐渐被解开。
四角坪遗址是一个由多座夯土建筑组成的建筑基址群,建筑群结构规整、层级分明、秩序井然,以一个面积约900平方米的大型夯土台为核心,与四周附属建筑呈明显的中心对称格局,规模宏大。考古人员判断,这个建筑群是由秦中央政府直接修建。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 段涛:它的这种祭祀规模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把这个山顶先削平,然后在这个山顶上又是夯筑围墙,又是夯筑基址,把这么多建筑的材料运到山上来,这个过程中就可能会消耗到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一个中央王朝或者是大一统王朝这样宏观的调控的话,一个普通的郡县是很难做到如此规模的一个工程的。
但让考古人员疑惑的是,中心夯土台的正中间,有一个半地穴式空间,这在其他秦代遗址中从来没有见过。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 段涛:它是向下开挖的,这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建筑的形式。这个半地穴空间地面和(侧壁)砖上都是铺设,还有悬挂着这样的一个素面砖,壁上悬挂的素面砖是用铁钉给它镶嵌进里头的。
考古人员发现,这个半地穴空间的陶砖采用了较高超的填缝技术,达到了密封效果。地砖下还埋设有陶水管道,与夯土台北边的一个排水设施相连。从已经发现的证据可以证明中间的这个半地穴结构是用来盛水的,那它里面的水从哪里来呢?考古人员进一步发现,这个半地穴空间里还有很多破碎的瓦片。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 段涛:半地穴空间的上方应该是露天,有屋檐的,应该是一个天井式的结构。我们现在认为它的作用就是为了承接天上来的雨水,然后另外把它排到中心夯土台之外。
对于四角坪遗址的作用,专家初步判定,有可能是宗庙建筑,或可能是祭祀水。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 段涛:因为四角坪遗址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与水的强烈而又紧密的关系,比如说在中心夯土台中间往下挖,是非常罕见的一种建筑形式。结合贴砖、弥缝、排水管道,所以说我们认为在四角坪遗址上很多地方都可以体现出与水紧密的联系,所以有可能是祭祀水的。
根据四角坪遗址发现的瓦当、空心砖等物品的制作工艺,初步推断是秦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秦帝国后的遗存。那么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是为谁准备的呢?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 段涛:就《史记·秦始皇本纪》来看的话,它上面的原文是: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就是陇西郡和北地郡。礼县是秦人的发祥之地,它是属于当时的陇西郡的一个范围。再加上四角坪(遗址)规模宏大、格局严整的特征,有没有可能是为君王所准备的,让他来祭祀的这么一个场所,我们现在猜想是非常有可能的。
今年,考古队员计划在四角坪遗址的第一庭院的基础上,对遗址进行延伸性发掘,同时找到更多细节来回答考古队员心中的疑惑。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 段涛:如此大规模的一个建筑群,它的砖瓦烧造是怎么来的?建筑工人在哪里居住?他的祭祀的路线是怎么样的?要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话,就可能去寻找一些与其相关的考古上的证据,这是接下来发掘上面的重点。(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莫言编剧、王可然执导话剧《鳄鱼》在苏州首演
- 美国加州巨大山火持续蔓延 已有超600栋建筑被毁
- 《中西建交五十周年》纪念邮票首发
- “未来能源”主题活动在纽约举行 旨在推动全球能源领域交流合作
- 甘肃酒泉市肃北县发生3.4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 变电站建在居民区会危害身体健康吗?
- 中国科幻国际传播呈多元化网络化立体化 海外影响力逐渐增强
- 2023年西藏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启动 含唐卡培训、藏族面具制作项目
- 欧盟人工智能立法取得进展(环球热点)
- 端午昆丑“五毒”戏
- “两耳不闻窗外事”真能读好书吗
- 亚洲最大捕食螨商品化生产基地落户福建闽侯
- 第三届海昏汉文化旅游月南昌开幕 集中彰显汉文化魅力
- 十余年诉讼告一段落 加拿大原住民获得赔偿
- 3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5% 环比回升4.4个百分点
- 湖南强降雨趋于结束 未来高温逐步发展
- 单列1.98万亩用地指标 广西强化资源要素供给赋能乡村振兴
- 北京地铁站内严查健康码 增加消毒频次
- 兰州黄河石艺画爱好者:巧借奇石纹路绘丝路美景 赋予石头“新温度”
- 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举办,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 热门推荐
-
- 美国枪支暴力痼疾难除
- 点水成“金”生态富民 浙江安吉交易水生态产品1.46亿元
- 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同比增长15.7%
- 离婚冷静期内出轨,需过错赔偿
- “穿越”秦风唐韵 《乘着大巴看中国·陕西站》热播
- 国家大剧院新制作轻歌剧《蝙蝠》将登台
- 中国新能源汽车首破年度1000万辆
- 剧作家谢丽泓:越剧《钱塘里》原型故事发生在我家
- 高效利用空间,智能化立体库让近两万种元器件存取井然有序
- 中国女性“悦己”式“充电” 享“内啡肽”快乐成为更好的自我
- 普通民众莫因贪小利帮助犯罪分子洗钱
- 新西兰海滩发现稀有铲齿中喙鲸标本 将带来有关物种新发现
- 阅壮美中轴看“老城新生”
- 全国妇联等11部门部署开展2024年“六一”庆祝活动
- 从牌照发放到准入上路试点 高阶智能驾驶进入快车道
- 浙江安吉:三级政协共议“以竹代塑”解锁“绿色密钥”
-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部署2024年春季学期食品安全工作
- 《友邻》杂志举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文化活动
- 内蒙古一景区沙下暗藏三角锥扎车胎?当地展开联合调查
- 数字化如何赋能“教”与“学”?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展示这些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