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丨VR体验、全息数据档案 千年云冈石窟这样焕发生机
3月的山西大同,乍暖还寒,到访云冈石窟的游客依旧热情不减。跟随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我们一起回望这段跨越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次以皇家的力量主持开凿的石窟群,有“真容巨壮”“穷诸巧丽”之誉。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大小造像5.9万余尊,2001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第20窟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的标志性景观,然而,我们并没有在这里过多停留,杭侃把我们带到了他更感兴趣的另一个地方。
第三窟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而且是一个未完工的洞窟。窟内留下了大量的石窟开凿、取石和后世修补及使用痕迹,是了解古代石窟营造工程的珍贵实物资料。
云冈石窟开凿在砂岩体上,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有的地方岩层有十几层,有的里面还有软弱岩层,千百年来在风蚀、雨水冲刷等侵蚀下,石窟面临岩体裂隙、水患、风化等多种病害的威胁。
云冈石窟第四窟也是一个未完工的洞窟,它的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但由于风化严重,如今已经剥蚀殆尽。
今年是杭侃担任云冈研究院院长的第四年。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杭侃在首场“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表示,今后将在洞窟病害研究和保护材料研制等方面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记者:你感觉到头疼的是什么?如果说到文保说到修复,这个时候最缺什么?
云冈研究院院长 杭侃:应该说还是最缺人员和技术,因为我们过去老是说资金的问题,但是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资金我们倒是基本上有保证了。但是我们现在对于技术上的要求很高,过去我们把一些相对比较好处理的,比如说危岩体加固这一部分工作给做了,但是现在留下来的比如说像风化这些问题那是一直头疼,而且也不光是我们一个石窟,是普遍面临这样的问题。
成为云冈研究院院长之前,杭侃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一名教授,考古学专业出身的他师从考古学泰斗宿白先生,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宋元考古、佛教艺术、古代建筑、博物馆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2021年,云冈研究院正式成立,杭侃被任命为院长。
云冈石窟第六窟目前仍在搭架进行维护。如今,对石窟的预防性保护、精细化维护已成为杭侃的工作重点。
云冈石窟第六窟是一座中心柱窟,整个洞窟富丽堂皇,雕饰精美,被誉为“云冈第一伟观”,然而,这个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也难抵1500余年岁月的侵蚀。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严重的风化让这个不可移动的石质文物的保护,成为世界性难题。
近年来,云冈研究院与国内多所高校院所展开文物保护新材料研究合作,期望将研究成果逐步应用到石窟本体的保护工程中。
在保护好石窟本体文物的同时,为实现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数字化是必经之路。2021年,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建成,每秒234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建立的全息数据档案,将把这座千年石窟留给下一个千年。
记者:因为我们现在更熟悉敦煌已经把数字化工作做得比较充分了,你觉得你们现在还差在哪?
杭侃:因为敦煌起步早,到现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敦煌它正是因为起步早,可能我们现在技术迭代比较快。所以从技术迭代的角度来说我们并不落后。我们现在的精度已经到了0.03毫米了,但是那样需要的算力是非常大的。我们这有一个超算中心,超算中心是什么概念?就是你看到的一个洞窟的运算能力,要和一个中等城市的,我们叫智慧城市,那个量是一样的。云冈它是一个皇家工程,所以那个像都特别大,敦煌它很多洞窟比较小,另外敦煌它的壁画非常精彩,但是壁画是二维的,所以相对扫描起来相对来说容易,但是我们这个地方它一个是大,第二个就是雕刻的手法多。所以像你看到的第六窟,我们到现在都没有拿得出来,大家都能认可的采集方案。
云冈石窟大小造像5.9万余尊,且结构复杂,造成采集的数据量巨大,数字化处理的时间较长。这意味着,完成云冈石窟的全部数据采集、数字化处理还需要一段时间。
数字化手段不仅能让文物永生,还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给公众提供新的游览方式。可移动的3D打印复制洞窟、云冈石窟VR体验……在数字化时代,原本不可移动的石窟艺术以“年轻”的呈现方式“活起来、动起来”。
杭侃曾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发起“源流运动”,创立“考古·艺术·设计”交流平台,意图探寻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解放古物,唤醒创造力,让传统美重归日常。成为云冈研究院院长之后,他把“源流”的理念也沿用到了云冈石窟的传承和创新上。
杭侃:源就是面向过去,因为我们面临着一个大的宝库,流就是面向未来。古和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就想解决这么一个问题。现在表述得比较多的,就是怎么样让文物活起来。
记者:当你到石窟里面去看着这些很精美的、很震撼人心的这些雕像也好,还是墙壁上的种种的艺术造型也好,尤其是一些很美的建筑,你可以凝视它的眼睛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杭侃:可能跟年龄有关,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静,包括越来越喜欢独处。我觉得可能它就是一个对话,想知道它想说什么、它想表达什么。另外一方面,美的东西就会觉得它美。所以我现在做的另外一件事,是希望更多的人,不仅仅是我,跟着艺术家,能够重新发现云冈之美。
制片人丨刘斌 王惠东
记者丨董倩
策划丨张宏飞
编导丨丁芳
总台记者丨王跃军 赵颖洁 张玉阶
摄像丨刘洪波 杨帆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疆野生蘑菇采集热兴起 专家建议注重安全与保护
- 加拿大称2023年为该国有史以来野火最严重的一年
- 新漫评丨战火中的加沙儿童:成长在废墟中的童年
- 首个全国生态日福建活动举行 中国林业碳票首次跨省销售
- 上海青少年给西班牙观众带去精彩演出 筑起友谊之桥
- “王蓉蓉京剧艺术传承基地”在山东烟台挂牌成立
- 宁夏非遗传承人:让岩画走下岩石 穿越千古时空诉说历史苍穹
- 《风吹半夏》掀起讨论热度
- 跨越30年的“寻亲路”:完成母亲遗愿 找回失散哥哥
- 从“抢救”到“研究”,古老长城如何焕发新生机?
- 《2023全球南方视频媒体发展报告》发布,探索“共筑传播共同体”
- 珠江流域进入春季禁渔期 启动联合执法行动
-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第9届“儿童戏剧周”举办
- 92.7%受访青年认为 旅游是认识祖国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
- 今日小暑:这些养生秘诀你不可不知
- 满载出口农业设备货车顺利从新疆红其拉甫口岸出境
- 牵手长三角区域联动 浙江书展放大集成效应彰显江南韵味
- 2024年“中国科学院-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开学礼在北京举行
- 扮靓屋场兴产业 张家界奇山异水间绽放“美丽经济”
- 2024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暨第四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开启全球招募
- 热门推荐
-
- 企业订单涨 用工需求旺 系列招聘活动全力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
- 开启新篇章 万益蓝WonderLab与IFF官宣战略合作
- 安徽省黄山市首届乡村戏曲节在祁门开幕
- 熬夜不仅会秃头 还可能耳聋
- 中新真探:生吃茄子可以降血压?
- 中国首座墓葬原址保护壁画博物馆开馆
- 历史建筑搭可口西餐更浪漫
- 上海位居《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健康水平综合测评首位
- 山西和顺:救援队员“跋山涉水去帮你”
- 火灾后居民楼道里仍杂物堆积 专家:多措并举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 看实景演艺品文化之韵 牡丹江“风雪宁古塔”邀您体验
- 泉州台商投资区发挥对台优势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
- 马航MH17坠机案调查暂停
- 最新研究:全球变暖促加拿大高北极永久冻土融化和巨大环境变化
- 春节临近蛇元素金饰品热销 黄金贴纸成年轻人“新宠”
-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邀请公众纠错
- 全国首个“精神卫生关爱小屋”落地上海 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 拜登政府工作人员在白宫外抗议,吁拜登支持加沙停火
- 克宫回应商业中心遭袭:存在威胁正采取措施!
- 央行:9月27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70%调整为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