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受访青年认为 旅游是认识祖国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
打卡博物馆,了解当地的过去现在,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游古镇小街,体验当地的人文风情,在浓浓烟火气中品味当地的独特韵味;亦或买些文创产品,为旅程留下美好回忆。如今,文化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古色建筑,或是方言习俗,这些元素无不深深烙上了当地的独特印记,让人久久难忘。
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及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平台进行了一项关于“青年旅游意向”的调查,共有2134名青年参与,结果显示,风俗习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受访青年在旅程中最关注的文化元素,92.7%的受访青年认为旅游是认识祖国河山、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
超九成受访青年会在旅行中关注当地文化元素
“我比较喜欢有文化气息和历史厚重感的城市,这是我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在北京工作的杨桦前段时间游玩了西安,看到了历史书中提到的兵马俑,感觉很震撼。杨桦感叹,西安作为多朝古都,不少地方都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这些元素让这座城市更有韵味了”。
调查显示,超九成受访青年会在旅行中关注当地的文化元素,仅0.9%的受访青年表示不关注。66.6%的受访青年会关注当地的风俗习惯,53.8%的受访青年会关注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0.1%的受访青年会关注当地的历史渊源。
在95后张子敏看来,到一个地方一定要打卡当地的博物馆,那是一个城市的过去,也连接着未来。“前段时间我和朋友打卡了长沙博物馆,去之前提前预约了门票。虽然看的时候没办法全都记住,但总会不自觉地想要多了解当地的历史。”
“去凤凰古城时,我报了个旅行团,在路上导游介绍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00后赵熙说,因为凤凰古城是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很有民族特色,而且导游就是苗族人,“所以当时问了导游一些苗族的习俗,比如哭嫁以及当地人为什么喜欢银饰等问题,导游进行了解答,感觉还挺长知识的”。
调查中,50.1%的受访青年会关注当地的特色文创产品,且有74.3%的受访青年认为特色文创会让当地更“出圈”。
在武汉读研的00后杨万淑今年在绍兴游玩时,路过了王羲之作《兰亭集序》的兰亭景区,“当时我一下子回到了高中时代背诵《兰亭集序》的日子,很有情感共鸣,所以在离开时买了一块《兰亭集序》的镇纸作为收藏”。
不过,杨万淑坦言,特色文创想要“出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觉得,现在不少文创产品缺乏创意,仿制比较多,比如有的地方文创冰棍火了,其他地方也开始跟风卖冰棍,或者全都做书签、纸扇之类的产品,缺少与当地文化的紧密结合,让人很难有购买欲望。“我觉得像故宫的文创产品就做得很好,与故宫的建筑、文化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比较精美,很能打动我,我会愿意为此花钱。”
受访青年在旅行中还会关注的文化元素包括:手工制品(49.3%),传统建筑(47.4%),方言(25.7%),歌曲戏剧(20.5%),知名人物(18.6%)等。
“旅行不仅能拓宽视野,也是结识新朋友的重要方式”
“我很喜欢逛一个地方的老城区,那里的建筑、街道,都很有生活气息,能够反映当地的特色和文化。”赵熙说。
张子敏觉得,旅行的意义在于走出原先的生活圈,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新鲜感,而且旅程中的点点滴滴也会成为多年以后的美好回忆。
调查显示,92.7%的受访青年认为旅游是认识祖国河山、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交互分析发现,85后受访者表示认同的比例更高,为95.7%,其次是00后,为93.2%。
“旅程中能体验到不一样的乐趣,学到不同的知识。”张子敏感觉,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带孩子出去旅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希望帮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学习不仅体现在书本知识上,行万里路也是重要的方面”。
杨万淑表示,自己从小到大对很多地方的认识,是通过书本或视频获得的。“比如喀斯特地貌,到了现场时,会觉得书本上的字都活了过来,熟悉的记忆也都涌现出来,不禁感叹,‘原来喀斯特地貌是这个样子’。”
“在旅行中,我的同伴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阅人无数’,这句话很打动我。”杨万淑说,在旅行中会认识一些人,有的可能是萍水相逢,有的则会建立起新的联系。在恩施的旅程中,杨万淑就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通过聊天发现对方是隔壁学校的,这让杨万淑觉得很奇妙,也约定了之后有时间一起出去玩。“对我而言,旅行不仅能拓宽视野,还能拓展社交圈,是结识新朋友的重要方式。”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在校学生占20.0%,全职工作者占62.5%,个体户占6.8%,自由职业者占8.9%。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今年新疆双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4000列
- 广交会观察:中国“紧俏货”质优价美受海外市场青睐
- 青海:电缆隧道实现智能机器人巡检
- 铜梁兰花根 独丁丁一传人
- 学者: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 法国第五次反对退休制度改革的示威游行及罢工规模缩减
- 海南浙江福建等地需防台风雨 北方大部昼夜温差较大
- 国家医保局进驻检查的无锡虹桥医院,刚因病历问题被罚
- 聚焦智慧医疗:浙江如何依靠数字化提升重症救治效率?
- 浙江庆元乡贤释放“网联”力量识新“菌” 赋能生物多样性
-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4.6级地震 震源深度12千米
- 一季度中国规上文化企业营收超3万亿元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口 中国品牌闯出大市场
- 海洋界微塑料专家学者共聚上海聚焦微塑料污染损害问题
- 2023澜湄国际影像周将启幕:难忘江源之美 讲好澜湄故事
- 中新真探:手麻脚麻一定是中风前兆吗?
- 广西高温转强对流天气 清明扫墓需防雷防雨
- 年轻人缘何爱逛文化市集
- 新疆阿克苏市警方:抓获一人利用VOIP实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 上海崇明长兴岛天然气管道顺利竣工
- 热门推荐
-
- 中国西部省区陆续结束供暖 青海油田冬供天然气超27亿立方米
- 中国专家推广分享中国标准 助力非洲血吸虫病防控
- “侨”见世界文化遗产 留住一抹乡愁
- 公众科学日二十周年 中国科学院逾百科研院所高校如约开放
- “全球华人音乐社区”走进贵州 着力“焕活”城市“激涌”乡村
- 非遗,如何出彩又“出圈”?
- 中欧班列“长同欧”首发 吉林省再增对欧物流通道
- (新春见闻)广西金秀瑶族“阿咕节” :藏在深山中的年味
- 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大楼发生火灾
- 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与互救?这些科学救援与防护知识要了解!
- 江苏扬州持续打造“剧好看”小剧场品牌
- 濮存昕领衔演绎莎翁封笔之作 《暴风雨》将再登舞台
- 重庆酉阳:一棵小茶苗种出百亿乡村振兴产业链
- “沿着河湖看新疆”走进新疆库尔勒:昔日戈壁荒滩如今绿树成荫成民众休闲漫步打卡地
- “欢乐春节”连续第18年在芬兰举行
- 俄乌局势进展:乌总统抵美参加联合国大会 俄国防部称打击乌军贫铀弹存放点
- 科技浪潮下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学者:科教融汇、产学深度结合
- 缓解干旱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近期全国多地开展人工增雨
- 没有“孝心车位”,也要常看爹妈
- 甘肃七成文旅资源集中于乡村:农旅融合共酿“面包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