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霞再唱《红楼梦》 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动
87版《红楼梦》的播出不仅在当年掀起了追剧热潮,剧中的音乐也随即成为了久唱不衰的经典。如今,30多年过去了,无论是主题曲《枉凝眉》,还是《葬花吟》等一系列插曲,听起来依旧是百转千回、情深意切。这些由作曲家王立平历时4年呕心沥血完成的作品,不仅道出了红楼儿女的爱怨情愁,更唱尽了人世间的沧桑无奈,耐人寻味。
昨晚,由中国音乐学院出品、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制作的“红楼梦韵”——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经典红楼梦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本场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团长、指挥家许知俊执棒,携手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和北京音协合唱团,为观众再现红楼绮丽乐章。
继原唱陈力之后,吴碧霞是深受《红楼梦》插曲作曲家王立平认可的演唱者,至今已演绎了数百场《红楼梦》音乐会。但是每次演唱,她都有新的感悟。近日接受采访时,吴碧霞表示, “唱《红楼梦》对我来说是一种历练和成长,每到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课题需要思考和突破。艺术家的艺术生命是有限的,我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做好这部作品的传承。”
作曲家为《红楼梦》插上翅膀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热播时,还在读小学的吴碧霞已经对全套主题歌曲烂熟于心。30多年过去了,吴碧霞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时候就是喜欢,都说《红楼梦》是难懂的。但那时的我觉得,我看得懂,我可以跟着里面的人物一块哭一块笑,这种感受用语言无法表达。”在吴碧霞看来,作曲家王立平用音乐为87版《红楼梦》插上了翅膀,“语言和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感觉,音乐能够让我们感到语言和文字之外的满足感。”
让吴碧霞没想到的是,多年后,考上大学的她有幸见到王立平,并参与《红楼梦》歌曲的演出。在很多女高音歌唱家眼里,《红楼梦》是一座令人仰望的高山,几乎每一位女高音都希望能演绎这部经典。“38年来,《红楼梦》组曲久唱不衰,即便是很多初次听到的年轻人,都会爱上它。这是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演了数百场,得到的大家一致的反馈。”吴碧霞说,“时隔这么多年,我能够有幸成为《红楼梦》演唱者之一,这是我的幸运。而且能够跟随王立平老师近30年,跟随他学习,得到他的指导和认可,我觉得作为一名歌唱者,我真的是幸运儿中的幸运儿。”
每一次演唱都有不同感动
在吴碧霞看来,演唱《红楼梦》的过程,也是她历练和成长的过程。
“《红楼梦》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承载一个人不断地成长,而且常唱常新。”
虽然已经演绎了上百场《红楼梦》,但吴碧霞每次演绎都有新的感悟。“比方说《分骨肉》,王立平老师的解读说《分骨肉》是所有《红楼梦》曲目当中风格最独特的一首。它更偏重于西洋画,有那种大线条的戏剧化的张力,因为它表现的是探春远嫁的悲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身边的前辈、恩师、亲人不断地离开,我越来越理解《分骨肉》更深层次的含义。那种欲说不能、欲说还休的隐忍,那种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疼痛。” 吴碧霞解释说,“歌唱演员就是拿声音来造型,就要把这种疼痛感,这种隐忍的、不舍的感觉,通过声音让观众看到、感觉到。我们唱歌不仅仅是去体现美,也要让观众感觉到人生的五味杂陈和喜怒哀乐,让音乐能够产生共鸣。所以我每一次唱都有不同的感动。而当我感受到这个的时候,我相信观众也能感受得到。”
吴碧霞的每一场“红楼”音乐会,王立平几乎都会到场,还会给吴碧霞以鼓励和肯定。演了100多场《红楼梦》之后,吴碧霞又在与王立平的交谈中找到了对自己更高的要求。“到了现在这个阶段,王立平老师会说,‘你知道陈力老师的版本最可贵的地方是哪里吗?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于她的青涩。’这就是难得糊涂,或者说真正的大智慧。人生的圆满实际上是回归本真。所以我觉得这又给了我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超越自我。”
希望更好地传承《红楼梦》
本次“红楼梦韵”——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经典红楼梦专场音乐会从中选取《枉凝眉》《叹香菱》等10首歌曲、5首器乐曲,让观众在音韵中感受原著风骨气质。
作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吴碧霞将《红楼梦》的音乐作为了她的研究课题。“这些年,我也带领学生们一起实践,他们也会分别演唱《红楼梦》当中的曲目,有的还能够胜任全场的演唱——这是一个在舞台实践中去更深层次领会作品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我希望《红楼梦》作为中国声乐艺术教育的点睛之笔,通过这样一个系列套曲演唱、演奏、朗诵为一体的表达,带动教学和演出,推动声乐艺术的发展。”
在吴碧霞看来,《红楼梦》的艺术生命力是旺盛的,她能做的就是去不断地传承,“《红楼梦》是唱不完的,我也不可能一直唱下去。我的演唱生命是有限的,因此传承非常重要,我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做好这部作品的传承,让学生们也能像我一样,在舞台艺术实践当中有更多的收获。”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来源:北京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34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聚焦五项关键议题
- 《自然》最新论文:行星科学研究发现木星“大蓝斑”上方磁场变化
- 绿色养殖助力共富 第二届“绿色牧场公众开放日”在蚌埠举行
- 全球首个C—HIPEC技术指南在杭州发布
- 别让谣言寒了捐献者的心
- 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 促成投资总额近3500亿元
- 税惠红利精准“落袋” 破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 美众议院通过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 提升耕地质量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
- 甘肃锚定“土特产”三字诀发展特色乡村产业
- 一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让更多“星星的孩子”站在阳光下
- 中国电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达218.1亿元
- 6部都有喜剧属性,2024春节档被确诊为“爆笑档”
- 乌克兰军队何时反攻?爱沙尼亚防长:可能一个月后
- 财政部:拟在政府采购中给予本国产品相对于非本国产品20%价格评审优惠
- 商务部:前11月全国吸收外资1.04万亿元人民币
- 2024服贸会首次走出北京落地雄安
- “火山爷爷”为广西乡镇师生送去开学第一课 坦言科普要对基层下功夫
- 吉林警方持续打击经济犯罪 2022年挽回经济损失20.56亿元
- 美方致函台积电对某些复杂芯片实施出口限制 商务部回应
- 热门推荐
-
- 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 震中有房屋倒塌
- 长沙国际采购供需集中对接 发布145项需求清单
- 4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环比回升0.9个百分点
- 康师傅新品上线被群嘲,网友炸了
- 中央财办谈房地产工作: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
- “一次挂号管三天”值得推广
- 2024年我国预计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645亿人次
- 新疆油田首个规模开发天然气藏累计产气突破25亿立方米
- 加大服务力度 为新疆“海鲜”注入充足电力“营养”
- 2024“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奖项揭晓 激发新动能
- 广西龙胜瑶乡欢度晒衣节
- “知天而作”底气足 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 双十一15年:不再决定生死,但仗依然要打
- 全国职教学子甘肃高校“切磋”:以“技”会友 以赛促学
- “紧急戒严夜”出现的这支部队什么来头?韩剧《太阳的后裔》里也有他们
- 重庆市科技成果汇交平台上线 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大市场”
- 首届加拿大FIRA机器人世界杯公开赛决出优胜者
- 考证武王伐纣时间为何用了2000年
- 中国财政部公布注册会计师行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办法
- 青少年防溺水教育还须关注家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