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大家谈|如何从“网红”变“长红”?代表委员支招微短剧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刘越)演员宁静在某档综艺中的一句话,让“微短剧”再次引发热议。
“那些狗血短剧,我付费追了一百多集,真的很上头!”
宁静不是个例。在横店变成“竖店”的当下,“一部短剧赚一亿”的暴富神话比比皆是,周星驰、王晶等名导的入局更是为微短剧的野蛮生长添了一把火。
“七天拍完、八天破亿”的背后,微短剧所形成的新业态被文娱从业者们紧密关注,成为2024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
微短剧的野蛮生长
短短几年,微短剧迎来井喷式爆发。
据《2023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了267.65%。2023年,《赘婿无双》以小成本撬动一亿充值;2024开年,《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日充值量网传突破两千万。
从窝囊赘婿逆袭,到灰姑娘恋上霸总,这类节奏紧凑、爽点不断的微短剧成为新一代“潮流快餐”。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原艺术副总监赵冬苓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微短剧走红的关键在于创作者敏锐地把握观众的情绪点和爽点。微短剧的出现将对传统影视剧造成冲击,长剧集编剧应正面应对挑战,争取将剧本写得更好。
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持相同意见。她强调,短剧与电视剧应当各美其美。短剧对电视剧既是挑战,也是推动。电视剧必须自强,做大做好,两者共同发展。
此外,张凯丽向媒体透露,在今年的提案中,她将建议推动影视微短剧行业良性发展,加强微短剧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设立相关评奖机制,让“大流量”成为“正能量”。
微短剧辐射文旅产业
“来上海,怎么能不到和平饭店,尝尝宝总泡饭和排骨年糕!”
《繁花》让黄河路成为上海“顶流”,《狂飙》加速广东江门文旅“狂飙”,影视+文旅的组合拳早已成为文旅赛道突破口。
相比投资动辄数亿的影视剧,微短剧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地方文旅早已频频试水,福建福鼎市推出《山海情 福鼎行》、山西省推出《心灵奇旅》、重庆市推出《温度》等微短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王丽萍指出,微短剧既要讲好故事也要融合文旅。成功的微短剧往往融合了地域特色和精彩故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她谈到,随着政策扶持和技术发展,创作者们有了更多机会和挑战,他们需要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和持久力的作品,以实现网红到长红的转变。
去芜存菁,讲述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
野蛮生长,往往伴随着泥沙俱下。
诞生至今,微短剧不乏口碑佳作:《逃出大英博物馆》引发文物保护热潮;《二十九》尽显职业女性魅力;《东栏雪》凭东方美学出圈……
然而,良莠不齐一直是微短剧的行业痛点。2023年11月,《黑莲花上位手册》上线一周之内被平台下架。
随后,微信方发布公告,称其“渲染不良价值观,混淆是非观念,破坏平台良好生态”。此后,微信、抖音、快手三大短视频平台接连出手,下架多部违规作品。
一次下架,一个警醒。一路狂奔的“快餐式”微短剧,在创作上容易走捷径、走歪路。“擦边”题材看似轻松收获流量,对行业生态的破坏却不可逆转。
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征表示,短剧是“潮流快餐”,新生事物的生命力向来有待考证。艺术品需要“品”,而“品”则需要时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直言,作为风口行业,微短剧行业内存在抄袭等不规范乱象。应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监管,多方协调进行专项整治,就行业的短板和问题提供更多服务。
一直以来,微短剧都被视为影视界的“科技与狠活”——能下饭但欠美味。当市场呼吁“更有营养”的作品出现时,微短剧也应提质升级,向精品化迈进,争取从“网红”变“长红”。
去芜存菁,方能致远。相信未来,微短剧必将满载蓬勃的生命力,讲述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铜奔马玩偶遭盗版,文创维权亟待加强
- 造纸工业在数字化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 贵州一网点开出双色球6.8亿巨奖
- 山东高速集团实施“科技+低碳”举措 建设智慧绿色高速公路
- 第二十届长沙国际车展启幕 新能源车成主角
- (新春走基层)致敬,那些守候团圆的身影
- (新春走基层)探访康复医学科:新春里的“坚持”与“坚守”
- 美媒:债务上限协议的最大输家是美国民众
- 老字号餐饮出路在“新”
- 中国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血站服务体系
- 2023年央视中秋晚会将在宜宾举办
- 极端天气下,“中原粮仓”河南多举措保障口粮安全
- 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作品亮相清华大学 毕加索等大师精品在列
- 宁夏移风易俗主题文艺节目巡演活动将陆续走进40个基层乡村
- 马东铁项目持续打造“绿色铁路” 获颁“永续性基建”认证
- 历史名人化身当今“红人” “昌硕故里”掀文旅新潮
- 1死9伤!美国一大学附近传枪声,庆祝活动变悲剧时刻
- 北方森林动物园举办爱鸟周主题活动 为鸟类搭建“温馨的家”
- 首届中国国际工艺创新博览会将在京举办
- 山西阳曲:乡贤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 热门推荐
-
- 湖北老河口黄酒小镇开园 古法“酿”出大产业
- 北京门头沟洪灾:文旅从业者的救助行动与团结精神
- 《2024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发布:数据解读年轻人“钱都花哪儿了?”
- “创客北京2024”创新创业大赛总结会举办 奖金总额近500万元
- “我们的节日·清明”经典诗词书法展在邓世昌纪念馆开幕
- 外媒:以军加强对加沙的轰炸 造成至少23人死亡
- 新研究称间歇性禁食益处多
- 首都博物馆面向全球征集文物展品
- 广西深化与泰国林木业合作
- 公考培训班“不上岸包退”条款背后是馅饼还是陷阱?合肥律师提醒
- 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长虹徐明发:以数字产业化赋能行业创新发展
- 吉林电力大数据为冰雪经济爆发式增长“画像”
- 风雅处处是平常 2023清河坊国潮文化体验节启幕
- (台青话融合)台湾“合伙人”圆梦福建:把爱好变成事业
- 商务部:“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将持续到2月5日
- 9月18日央行开展5682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摄影师和牧民一同花6年时间拍摄完成首部罕见的雪豹纪录片
- 中美青少年上海百年石库门建筑中用音乐迎接新年
- 秋季“牧系列”赛事接棒登场 牧民玩家拉满氛围感
- 广汽传祺铸就从品牌到产品全面向新能源科技企业转型的“新传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