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第一视角创作,看见了什么?
阅读提示
近年来,诸如《我在北京送快递》《赶时间的人》《在菜场,在人间》等劳动者自述式创作成果走进大众视野。《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劳动者的自我表达实则并不局限于文字,还有照片、话剧等多种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来自职业主体的创作图景。
1月27日,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收拾完后的张小满还是打开了母亲春香的“保洁日记”,帮她进行修改和誊写。2023年11月,《我的母亲做保洁》一书出版,书中的主人公春香也逐渐有了书写的欲望,但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女儿张小满承担了后期工作。
不止于文字的表达
有一位阿姨能说流利的韩语,有一位东北大哥就睡在商场厕所,有的商家会把剩菜送给保洁……2021年春节假期,张小满终于有时间和在商场做保洁的母亲聊聊她的工作,也获知了原来整洁的城市生活服务背后还有这样鲜活的人群。
“在我看来,我和母亲虽然职业不同,但都是从农村进入城市谋生的女性,在角色上有很多相似点,但这些年都忙着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缺乏深入的沟通。”出于这样的想法,喜爱写作的张小满决定将这位50多岁农村母亲在大城市做保洁的经历记录下来。
为此,母女二人展开了一场合作。张小满有时间就去帮春香做保洁,观察她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和身边的同事;春香下班后就和女儿交流今天发生的故事,在和出版社确定出版计划后,还负责督促她好好写作。“母亲就像是我的另一双眼睛,只有用她的视角去写,才能更真实、平等地表达这个群体的想法。”张小满说。
对于已经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定居的农民工摄影师占有兵而言,镜头则是他的“眼睛”。1月15日,第二届小火球纪实摄影奖获奖作品公布,占有兵的摄影集《东莞制造——转型》获得铜球奖,均来自他在这座制造业城市生活20多年来所拍摄的100多万张摄影作品。
“以前在车站可以看到,工人用化肥袋、胶桶装行李,看到陌生人笑得比较拘谨,现在的年轻人用专门的行李箱、行李袋,表情很放松地打游戏。”20世纪90年代末,占有兵从老家湖北襄樊来到长安镇,从电子厂工人做起,为了帮工厂拍宣传照拿起了摄影机,没想到摄影最终成为自己的职业,也记录了时代的变化。
在创作中“打捞”自己
对占有兵而言,即便自己已经不是流水线的操作工,但所拍摄的对象都是与自己同时代、同背景的人,“这就是我的生活,是这一代人的共同经历。”在他看来,一代代的工人来了又走,自己的拍摄就是在“打捞”亲身经历。
“我写的并不是普遍的快递员,而是个人的亲身经历,都是真实事件和内心想法。”《我在北京送快递》的作者胡安焉也向记者表示,是先有个人的创作欲望,后来才有这本记录他19份工作经历的非虚构作品集。
在成为快递员之前,胡安焉的身份是网店店主。出货量大的时候,自己每晚都要留下来整理发货,和一位相对固定的快递小哥对接。“他总是笑嘻嘻的,无忧无虑,我感觉他比我快乐多了,不像我愁眉苦脸。”胡安焉说,就是这个深刻的印象,让他离开网店后决定去送快递。
“快递员和大家的生活接触频次越来越多,但他们并不是投递机器。这些个体的工作和生活是怎样的,想法怎么样,很少有人知道。”对胡安焉而言,写作是他得心应手的方式,能够让他将这些职业经历娓娓道来。
去年9月,罗雪芳与其他20多位家政工姐妹们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一家画廊,再次向公众表演了近百位家政工集体创作的身体剧场《分·身》。来自山西的家政工高冬梅来到北京,雇主和她说话时,她愣在原地没有回应。那是普通话第一次闯入她的世界,她分不清是电视机里面的人在说话,还是雇主在说话。这个故事成为《分·身》的创作起点,历经3年打磨最终完成。
在舞台上,家政工们要在流动中找到各种不同的相互依靠的方式,有的人在各种交叉的手臂间穿梭,有的原本陌生的手紧紧相握,衣服的胸口处写着“劳动最光荣”。作为剧场创作的全程参与者之一,罗雪芳认为,在这种设身处地的挑战中,大家逐渐理解了家政工真实的、劳动的身体究竟是什么样的。
被看见的重要性
尽管公开表演的机会不多,《分·身》的每次亮相都能收获来自观众的热烈掌声。据该剧场表演发起机构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梅若介绍,这些没有任何演出经验的家政工,休息日就带着自己的经验走进排练场。她说:“当家政工登上艺术舞台,同时登上舞台的还有她们的职业价值和生命尊严。”
和表演相比,文字对劳动者而言有更高的门槛,这也是胡安焉认为自己的书能够受到如此欢迎的原因之一。“出租车司机、快递员这类劳动者往往被认为没有文字表达能力,我当时的同行也确实是发语音居多。这样一来,第一人称视角的职业写作是罕见的,具备稀缺性。”胡安焉说。
张小满也总是提醒自己,要用白描化、场景化的方式去完成写作,否则仍然是“场外”的视角,而不是劳动者群体自身。她告诉记者,《我的母亲做保洁》出版之后,看这本书的保洁员没有多少,母亲的同事知道自己在写作后,也只是慈爱地对她说:“你写吧,拿去卖钱!”
然而,对于母亲春香来说,她希望保洁员群体的领导能看到这本书,“挣钱和劳动是很光荣的事情,但是保洁员工作中接触的东西是脏的。希望领导看到书后多一些同理心,改善大家的工作环境。”春香说。
作为《我的母亲做保洁》的责任编辑,苏本坦言,非虚构写作并不算“新潮”,这几年的本土纪实作品也在不断充实,而劳动者自身的创作显得真实恳切,鲜少矫饰,读起来令人非常受触动,也确实更容易引发读者们的关注和讨论。她说:“如今,准作者们有了更多平台可以展现自己,他们自己和所在的群体,也有更多机会被看见。被看见是很重要的,多多益善。”
刘小燕
(工人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今年中国实施生态环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逾万
- 印度北部遭遇极端热浪 最高温达50摄氏度
- 大四学生遭遇“乌龙”招聘
- 数字赋能文化,出版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
- 油价“三连涨” 加一箱油多花约10.5元
- 纪录电影《家园梦想》展映 “小人物”展现大梦想
- 马克龙与内塔尼亚胡通话 要求在加沙实现持久停火
- “葡萄美酒夜光杯” 国产葡萄酒如何再焕风采?
- “中国日照-韩国平泽”中韩国际客运航线复航
- 8003.8万千瓦 新疆新能源装机实现新突破
- 朱炳仁话运河情缘:把文物当做“朋友” 将文化留给后代
- 西南地区首座受端换流站工程全面进入电气安装阶段
- 云南漫画家李昆武作品展在法国巴黎开展
- 探亲旅游务工客流明显增多 各地进入返程高峰期
- 天擎天拓:助力中国企业“通江达海”
- 辽宁省博物馆暑假首月观众数量增长六成
- 中国一乡一品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在渝启动
-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对原料实时监控 储备充足不需囤盐
- 【透视】涉枪伤亡人数快速增长,美国卫生局局长宣布枪支暴力成为一场公共卫生危机
- 第十五届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者在穗揭晓
- 热门推荐
-
- 电视1月出货量创一年来新高
- 民航全力畅通空中救援通道 运输救灾人员和物资
- 广西玉林市黄大年事迹展示馆在侨乡容县揭牌
- 十年来自贸试验区最突出的创新成果有哪些?商务部回应
- 中国首条民航轮胎生产线投产
- 北美票房:《刺猬索尼克3》蝉联冠军
- 百度李彦宏: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并即将改变世界
- 多座文化建筑传承北京城市文脉
- 西藏昌都森林消防开展年度野外驻训
-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丹尼尔·安德鲁斯宣布辞职
- 中国首台12MW海上风机安装成功
- 北京亦庄将加快布局合成生物新赛道4800余家企业落地
- 北美票房:《死侍与金刚狼》升至2024年票房亚军
- 长三角铁路持续做好本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全力服务旅客返乡
- 衡水湖秋冬季候鸟迁徙开启 已有万余只越冬候鸟抵达
- 2023中国景德镇陶瓷跨国采购对接会成交1329万美元
- 湖北十堰在中亚客商门口开二手车“卖场”
- 《中国奇谭》第二季已在筹备:小妖怪们值得一个IP宇宙
- 《人民文学》请“人民阅卷”:好作品是命脉,好读者是至亲
- 乘风电商产业 福建宁德助力特色产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