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短剧的影视人,正在奔向有风的地方
中新网北京2月4日电(记者 任思雨)去年年初,刘亦菲、李现主演的治愈系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成为爆款,刘亦菲捧花头像全网刷屏,本来就是热门旅游地的云南大理更是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新游客。
作为这部剧的粉丝之一,华策影视制片人刘子凡在追剧的同时开始思考——在“IP长短联动”的战略下,有没有可能做一部衍生短剧,延续“有风IP”的影响力,讲述一个同样治愈而浪漫的故事?
被这个想法吸引的,还有导演王鳕鱼和抖音。在过去的拍摄中,王鳕鱼对自己的要求是,“绝不做迎合市场的那种鸡架子剧”。而抖音也希望丰富短剧内容类型,以短剧延伸影视IP的生命力。看完《我的归途有风》的前三集剧本,双方决定接下这个挑战。
于是,属于“许有风”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镜头一打开
“不管怎样都要拍完”
“年假申请我现在就发,我要回四川!”挂断主管的电话,许有风果断买票回到了老家。
不久前,她还在一线城市的上市餐饮公司忙碌,厌烦的同事爱抢功又爱甩锅,休息时间也让大家不得安宁,但突如其来的一场意外让许有风发现,原来同事并不是她看到的那样,冷漠的职场也开始让她质疑自己日常努力的意义。
职场压力、返乡焦虑……和许多当下的年轻人一样,许有风面临许多选择和纠结。但同时,《我的归途有风》保留了温暖和希望的底色:回到四川的许有风,意外偶遇了青梅竹马、一家百年川菜店的老板谢归途,之后,他们联手展开了新的事业。
但是,要在短剧的节奏下讲述一个治愈的故事,它的创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年9月起,制片人刘子凡就带着编剧团队开始故事创意的头脑风暴,经过几轮推翻和打磨,剧本最终在11月底完成。
跟以往长剧的制作规律不同,还没开机,《我的归途有风》已经预定抖音短剧春节档。任务紧急,王鳕鱼导演也调整了筹备安排,在开机前的勘景选景时,导演组、摄影灯光组、美术组已经在每一个场景内提前走戏、走调度,根据剧情设计镜头,规划具体的布景陈设、思考道具细节,为之后的拍摄做更万全的准备。
当备菜分类切好,调料也已经备齐,猛火爆炒,就从这一刻开始了。
去年12月底,《我的归途有风》在四川正式开机,在主演庞瀚辰的印象里,第一天的拍摄,手里拿着的6-8页纸戏份,堪比长剧里的10页体量。而在以往的长剧里,6页纸可能只有8-9场戏,短剧里的6页纸可能就是十几场戏。
这也意味着,演员需要在每场戏的表演中给到更精准的表演结果,才能完成这样的效率。于是在每天的片场,庞瀚辰不仅要专注在当下的人物状态,快速进入饱满的情绪,同时,在换场的缝隙中,他还要尽量抽时间准备后面几天的拍摄——比如,复习如何颠勺。
在刘子凡看来,短剧的创作不是简单意味上的压缩,相反,要在4-5分钟一集的剧情里要把情绪高度浓缩,但晕开后又能得到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回响,是个需要相对膨胀的过程。所以在最终执行里,单集的剧情呈现甚至要拍十几场戏来完成,而且在碎片化的场景和快节奏的演绎中,人物的完整性和剧情的温暖治愈不能受到影响。
在有限的周期里,拍出更精细、更丰富的镜头,是主创们对这部剧的要求。遇到男女主相遇相知的重点感情戏,大家就一遍遍反复熬出感觉,在一些推动情节发展的走路、转场戏,就把要拍摄的内容片得更薄更明确。
每晚收工后,王鳕鱼还会继续跟摄影部门对第二天的拍摄方案、跟执行导演对演员的调度,自己先把戏走一遍,第二天让演员们用舒适的方式再走一遍。镜头一旦打开,就不能再停下来,“拍摄难度不管怎么样,你都得在这一天在这个场景内完成所有的拍摄。”
就这样,11天拍完了18集,《我的归途有风》主创们打下了一场“效率最大化”的硬仗。
横店变“竖店”
“只是监视器竖过来了”
剧组时间与空间的压缩,并没有影响制作过程中大家对彼此的信赖。
拍摄《我的归途有风》短暂的10多天里,王鳕鱼对一个场景印象很深:在一场展示冒烤鸭的戏里,庞瀚辰饰演的川菜店老板正在唯美的炫光中剁鸭子,但下一秒喊“咔”后,两位主演已经站在一旁开心吃了起来。
为同一个目标奋斗的主创们,很快就打成了一片,“美含和瀚辰特别喜欢跟我探讨,会比剧本拿出更多的内容。”王鳕鱼说,“因为他们是拍长剧的专业演员,对于角色的逻辑、行动都有一定的设计,所以在这点上会比较舒服。”
2019年,王鳕鱼第一次尝试拍摄横屏短剧,彼时刚从长剧、网络电影走过来,她觉得短剧好短,只有10分钟一集,但没想到现在,甚至出现了1分钟的竖屏微短剧。
几年间,微短剧的发展势如破竹。《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同样在2023年,全国电影票房是549.15亿元。
一个生动的数据可以管窥微短剧的火爆程度: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浙江横店,每周有近百个微短剧剧组开工。
横店,已经成“竖店”。
曾出演过《去有风的地方》《卿卿日常》等作品的演员刘美含,这次成为了《我的归途有风》的女主角。近几年,杨蓉、刘芸、高亚麟等熟悉的面孔愈发频繁地出现在微短剧中。
随着华策影业等主流影视公司下场,专业且有信念感的演员抵达“竖店”,一大批制作优良的微短剧让观众震惊,原来,电影质感的竖屏微短剧,早已不是刻板印象中那种“霸道总裁爱上我”了。
“外面的世界已经这样了吗?”“这简直是降维打击……”网友们纷纷评论道。
不过,制片人刘子凡对“降维打击”这几个字是有些敬畏的。她在采访中也会反复提到一句话——不要轻视短剧。“如果你带着‘降维打击’的心态去转行的话,可能会被狠狠地打一下脸。”
从横屏拍到竖屏,导演王鳕鱼迅速调整自己适应着节奏,“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从孵化到拍摄,我们所有的部门都跟横屏短剧和长剧的配置大差不差,可能根据体量、投资有一定的增减,但该有的部门都有,该有的人也都有。”
在她看来,大家要完成的东西是一样的,可能不同之处在于,“监视器竖过来了。”
追上时代
“不是所有人都是王家卫”
在《去有风的地方》里,曾有一句非常动人的台词:“风的本质,就是空气的流动。冷空气向热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人在感到疲惫寒冷的时候,也需要向温暖的地方流动。寻找快乐的力量,幸福的力量,美好的力量,或者说,重新出发的力量。”
身处影视圈的创作者们,也在随着机遇流动。在《我的归途有风》剧组里,已经在长剧领域钻研二十多年的摄影指导孟老师是主动选择接触短剧的,这让王鳕鱼有些惊讶。
深耕行业的人,往往最能把握行业未来。多年前,当大家还在拼传统电视剧时,孟老师和不少同行转身去了网剧,那时很多人都没能意识到,小小的网剧会掀起多大的水花。而现在,孟老师又毅然决定转身,拥抱短剧市场。
机会,是很多主动转行短剧的从业者提到的关键词。过去的2023年,王鳕鱼一共拍摄了4部短剧,过程忙碌但是感觉非常充实,“你会有更多机会站在创作的一线。如果等待十年能做出像《繁花》这样的作品是特别好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是王家卫。”
转换赛道是勇敢者的选择,但最后,也往往是属于远见者的转机。
作为最早一批进军短剧的创作者,王鳕鱼最直观的感受变化来自朋友圈——前几年大家在经历“行业寒冬”,但从2022年开始,朋友圈里不断有人在新项目开机,“我觉得影视行业回暖有一部分也是因为短剧的蓬勃。”
一度野蛮生长的微短剧,如今精品化趋势愈加明显。前不久,抖音发起“辰星计划”,面向全行业合作精品短剧,目前已有37家影视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即将于春节档上线的10部精品微短剧中,涵盖现实、古装、科幻等多个题材,还有不少是来自《去有风的地方》《雄狮少年》等大热影视IP的衍生作品。
另一个趋势是,微短剧和文旅的结合也开始提上日程。《我的归途有风》里,曾在上市餐饮公司工作的许有风回到老家后致力于挖掘非遗美食,冒烤鸭、军屯锅盔、灯影牛肉、开水白菜……她与川菜店老板谢归途一起发挥各自优势,将一道道四川非遗美食努力推向世界。
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
就像《去有风的地方》成功带动大理旅游热,《我的归途有风》也有望成为“文旅+微短剧”创作的新样本。
当更多的专业者主动入局,意味着短剧将从题材、演绎、拍摄到后期,由骨及肉全方位精致起来,越来越多的精品的微短剧正在用深刻的立意和故事赢得尊重。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它们将走向更主流、更广阔的市场。
当下这个时代,欣赏需求的迭代比内容更新的节奏还快,面对更有格调、更高追求的观众,创作者的步履不能停下。
目前,《我的归途有风》已经进入第二轮的修改阶段。这部由抖音联合出品的精品短剧将于2月16日春节档上线。从早上十点半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已经成为主创们最近的工作日常,“可能直到最终上线前,我们一直都在调整”,刘子凡说。大家还在寻找,为短剧适配最有效的镜头和语言,让内容更精准地表达给观众。
“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刘子凡觉得,短格式的“语言”就是这个时代的表达,她们还在为追上这个时代继续努力着。(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贝壳发布Q3财报:净收入178亿元,迈向一站式新居住服务平台新阶段
- 2024年国庆档预售票房破亿元
- 绿色成鲜明底色 广东多个关键生态指标居全国前列
- “不想一辈子打工,我尝试做100种副业”
- 西宁文旅暨农特产品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 成都文化旅游推介座谈会在柏林举行
- 俄称将敦促联合国调查“北溪”管道被炸事件
- 江苏首笔林果树碳汇贷成功落地 开辟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 华裔舞者米塞尔丁荣升美国芭蕾舞剧院首席演员
- “影旅融合”如何出圈?业界大咖为大理影视产业发展支招
- 陕西七旬老人绘制14米家乡古城图 留住“逝去”的美好记忆
- 珠宝里藏着古诗词 国风、个性化饰品受青睐
- 甘肃动员社会力量建专业志愿团队普及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
- 湖南郴州:资兴已紧急转移安置13033人、营救转移被困群众695人
- 尼泊尔留学生“金城日记”:回到家乡,我会这样介绍中国
- 湖南岳阳团洲垸:全力做好溃口封堵准备工作
- 行进中的经典 北京人艺《雷雨》再上演
- 北京度过“最冷12月中旬” 最高气温将在本周日回到0℃以上
- 非洲疾控中心制定整体性计划遏制猴痘疫情
- 新漫评:对华启动301调查 美国海盗行径暴露无遗!
- 热门推荐
-
- (聚焦博鳌)潘功胜:亚洲国家应合作推动IMF份额改革
- 迎峰度夏又至 中国统调电厂存煤达历史新高
- “天涯若比邻”!谈到中国,非洲学者用了这句话丨世界观
- 吉米·卡特逝世,奥巴马、克林顿等多位前总统纷纷悼念
- 秦刚:安全不应由个别国家说了算
- 印度编导筹拍“飞虎队”纪录片 赴云南探寻历史记忆
- 中国央行正研究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
- 蔡昉:从民生着眼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
- (两会观察)“1200万人以上”凸显中国稳就业力度加码
- 国际大牌遇上“中国基因” 2024濮院时装周开幕
- 首届中华禅意文化节在马尼拉举行
- 【寻味中华】柳州螺蛳粉:吃否吃否,应是汤鲜笋臭
- 感悟统战文化 百余件作品亮相重庆统战文化月·同心书画展
- 西宁开通至临沂、徐州航线
- 创新药上海落地 助“短肠人”摆脱长时段输液苦楚
- 从新能源汽车八年世界“销冠”,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 复工后工作餐怎样吃才符合防疫要求?一文了解
- 美军火商推出儿童版突击步枪 多名国会议员齐声谴责
- 中国爱乐新乐季首登国家大剧院 携中提琴家梅第扬解读“英伦之谜”
-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主体建造在山东青岛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