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作家勒克莱齐奥:读老舍和莫言的作品时,感觉自己像中国人
12月5日,作为“杨升庵文学奖颁奖典礼暨首届成都国际文学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创作分享会在成都新都区升庵书香剧场举行。83岁的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以“文学与我们的世界”为主题,分享了他的文学观、世界观。勒克莱齐奥纵横捭阖、见识卓越,从柏拉图、莎士比亚到杜甫、李白、李商隐、曹雪芹,又谈到鲁迅、莫言、阿来等,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化、现当代文学足够的熟悉度和喜爱度。
只有文学和爱情
能让我们变成“他者”
勒克莱齐奥提到自己非常喜欢唐诗,“唐诗其实跟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也很接近。比如集市上有人卖花,有人在田里耕种,杜甫的女儿饿得咬大人手指等在旅途中所经历的种种细节,虽然时间离现在很远,但是依然会觉得很真实很亲切。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唐诗乃至其他一切美好的诗歌,肯定会被我们继续阅读下去。”
除了喜欢中国传统经典诗歌作品,勒克莱齐奥还很喜欢中国现当代文学,“我读老舍和莫言作品的时候,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中国人。我在用一个中国人的心去感知世界。这也让我感慨,只有文学和爱情能让我们变成另外一个人,变成一个‘他者’。”
“文学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勒克莱齐奥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引述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这段话大意是:人应该要忠于自己,就像白天之后黑夜会来临,我们只有忠于自己,才能不去欺骗他人。为什么要分享这段话?“因为我在20岁的时候,买到的一本莎士比亚作品,是一本二手书。那本书的封面上就有这样一句话。那位最先买这本书的人,在这句话后面又手写了一句话,说这句话是他的人生信条。后来,当我拥有这本书的时候,这句话也成了我的人生信条。当时我已决定这一生要当一个作家,我希望把这句话作为自己写作的信条。在文学创作上,如何才叫忠于自己?简单说来就是不撒谎,尽可能去书写现实,去还原现实。”在此,勒克莱齐奥还分析起中国字,“我觉得中国字设计得很巧妙,比如:真实的‘真’这个汉字,里面有一个‘目’字,目就是眼睛,眼睛看见的就是真实。”
勒克莱齐奥提到,公元前5世纪有两个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生活在同样时代的不同地方,一个是希腊的柏拉图,一个是中国的墨子。柏拉图的洞穴理论阐述了他所认为的现实,即:人就像生活在洞穴里,背对着现实,他们看到的,是现实投在洞穴墙壁上的图像影子。如果按照柏拉图这个理论,我们所描写的所谓真实,实际上并不是真实本身,而是投在山洞里的影子。“而对于墨子,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传说提到,墨子有一天走在路上,突然天降大雨,他便躲进一个塔里避雨。关上门后,墨子突然发现,通过门上的一个小洞,外面的景色被投射进了塔的墙面。实际上,墨子的发现,就是在慢慢理解人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人眼的工作原理就是光通过瞳孔进入到眼球中。相机的英文camera实际上指的是箱子,我们叫它暗箱原理,就是通过一个小孔在暗箱中成像。虽然这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但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讲,柏拉图更加强调的是概念理想主义,而墨子所代表的更多偏向于现实主义。我理解中的作家应该更接近于墨子,因为我要做的并不是去寻找一个理想的像,而是将现实通过一个小孔投射到我的作品中去。”
既然是现实主义作品,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在诗歌作品里看到的好像是个理想的世界,似乎是戴上了一层美好滤镜的世界。勒克莱齐奥说,“不论诗人还是小说家、散文家,确实会想要带上一层美好的滤镜,但在此之前,他们首先心里想的,还是能够真实地重现现实。所以,不论在英国、法国或者中国的文学中,我们都能发现,作家想把他看到的写下来,要把他所看到的东西投射到幕布上去再现现实。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知名作家,无论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或者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还是中国的曹雪芹,他们做的首先是把所认知的世界写下来、表达出来。”
文学求真的追求
支撑作家超越艰难进行写作
勒克莱齐奥透露自己很喜欢中国现代作家老舍,“他在作品中加了很多幽默元素,让作品有喜剧性的人物出场,这使得他的作品变得更加可读。比如说在《四世同堂》里,讲了生活在胡同里的一家人的故事,他通过在故事中加入一些并不仅仅是沉重的,而极富戏剧性的幽默的一面,让我们觉得生活并不那么艰难。他在《骆驼祥子》里描写祥子的生活时,也是带着一种幽默的笔调,让读者能代入其中,能去感受到祥子当时的生活。”
勒克莱齐奥说,“我很喜欢的另一个中国现代作家是莫言。他所写的人物很喜欢讲一些幽默段子。因为想知道莫言到底是在什么样的地方生活过,才写出这样的故事,所以我曾经去过一趟山东高密。看到莫言生活的地方,冬天非常冷,他的生活一度很艰苦,他在家人的鼓励下,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并且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文学创作是一种强大的信心或者沉醉,让人倾注所有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里。”
出生于1940年的勒克莱齐奥还分享了他小时候的回忆,“曾经有段时间,我们要找到能写作的笔和纸都很不容易,孩子们也没有什么娱乐方式,那是一段相对艰难的时光。我只能努力找到一节一节的铅笔或者小笔头,在各种各样的本子上写作。我发现其他作家同样也经历了一段苦难的岁月,但他们依然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我想,或许正是写作时求真的追求,才能支撑这么多作家经历艰难的岁月和各种困难后,仍然坚持下去,并超越艰难,进行写作,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在勒克莱齐奥看来,文学并不是个人艺术,而是一个集体艺术,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需要读者的参与,需要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说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艺术。在我创作之初,有这么一个契机:我的老师在上课时讲历史、讲地理,会讲很多小故事,我就会把老师讲的故事记下来,然后写下来,传阅给同学们看,大家看完以后都会开心地笑出声来。正是这种分享交流让我继续写作,因为从写作本身来讲,这是一件相对孤独的事,所以只有我们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周围的人,包括家人、读者、公众,文学才能真正成为一种集体的艺术。所以我们所讲的这种文学之真,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把个人的感受、个人的经验分享给他人。这种分享营造出了共鸣,让我们有了超越个人的、共同的体验。”
我们今天依然需要
由文字构建想象或真实空间
随着多元媒介的发达,作为文字形式存在的文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勒克莱齐奥提到一个问题:“当照相机、摄像机这么发达,我们为什么还要写小说、戏剧?文学能比照相机、摄像机、纪录片更能表现现实吗?”
如今人类已经取得很大进步,已经能够让大部分的人获得一个相对温饱或者说是相对好的生活,但这个世界依然还存在战争和贫困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他认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体现的真实的一面,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创作的任务,就是去把这些元素写下来。为这些依然在战争中、贫困中的人去创作。因为这不仅是写下了困苦的经历,还会给人勇气让他们去超越这些艰难的困境。我想,这也是文学在当下技术时代无法被取代的原因。因为我们依然需要由文字构建起的想象的或者真实的空间。”
对于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勒克莱齐奥坦言,他跟其他生活在同时代的人一样,经历的是相同的事件,有共同的记忆。“我们都是世界的一个角色,每个人要做的就是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我到过世界很多地方,很多细节让我感悟到,不同地方的生活,表面上有很多不同,但生活本质是相通的。不管我是在法国、墨西哥还是在中国,人们的热情、互助、友爱,在世界上哪个角落都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爱,是我之所以愿意一直写作的强大动力。”他提到,自己2011年受聘名誉教授在南京大学任教,住在南京鼓楼区,“在路上,我看到有人一边走路一边哼歌,我觉得非常美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德玉 实习生 姜孟欣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主办方提供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拜登宣布退选后,美众议长呼吁拜登“立即辞职”
- 加拿大政府欲强化控枪 拟对“幽灵枪”等推行禁令
- 贷款金额超1.54亿元 邮储银行支持以旧换新 “焕”出消费新活力
- “乡村工匠”范海波:修车“修”出新天地
- 氛围感经济持续升温 山东文旅消费市场“春意盎然”
- 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启幕 青海刚察再现“半河清水半河鱼”
- 北京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 实现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 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电影《我要当老师》首映
- 唯一和近视风险强烈相关的因素 不是屏而是“光”
- 新漫评:“门罗主义”暴露美式霸权,拉美不应是美国的羔羊
- 广西侗乡农民巧手画出乡村好“丰”景
- 山东产业结构“追新逐绿” 擦亮经济发展“底色”
- 暑期出门,行囊里哪些药物“必不可少”?
- 美国密西西比州受龙卷风影响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 焦点访谈:中国经济亮眼开局 系列举措力保消费恢复势头
- 大学生志愿者就地转换社会实践内容 投身重庆万州灾后重建
- 河北涿州东冯村:洪灾后抢种白菜进入收获季
- 2023年滴滴全民拼车日来袭 多种优惠活动助力绿色出行
- 外媒:法国电影传奇人物阿兰·德隆去世
- 法国农民在巴黎郊外举行新一轮封堵道路抗议
- 热门推荐
-
- 2024国际音像艺术作品博览会将启
- 中国年轻人“花样”冬游:跨城观演 曲终人不散
- 从“淋雨人”到“撑伞者” “董妈妈”的公益之路未完待续
- 民航客运市场稳步恢复
- 公安部:今年已查处造谣传谣网民3.1万余人
- 陕西汉阴探索“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助闲置资源变“致富地”
- 施耐德电气加码在华投资 打造全新“零碳工厂”
- 国际识局:投降日集中“拜鬼”,右翼政客试图将日本拖入深渊?
- 中国企业“走出去”机遇与风险应对暨“一带一路”企业全球安全法律交流会召开
- 聚焦ESG与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在京举行
- 起草者解读广州电动车新规:限速影响骑手送餐,平台或放宽要求
- 诺奖得主在颁奖晚宴上会品尝何等美食?
- (经济观察)中国“双节”旅游走得更远、玩得更酷、选择更多
- 马来西亚多所学校同一天收到炸弹威胁
- 北京交管部门加大对“分心驾驶”处罚整治力度
- 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出席“2023吉林省大健康产业论坛”
- 国家统计局局长:更好服务中国—东盟经济社会发展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
- 文物大省山西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
- 广西桂林象山区翠竹小学:趣味课堂开出民族团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