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如何通过“盛典”触达更多读者?
“茅奖之夜”多平台直播,获奖作家走到聚光灯下——
本报记者 吴丽蓉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03日 03版)
阅读提示
11月19日晚,多平台直播的“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举行,五位作家走到聚光灯下领受中国文学最高荣誉。对于作家而言,提高作品的质量是根本,转变与时代、与读者联系的方式同样重要。
现场公布授奖辞、获奖作家登上舞台发表感言、多平台直播……11月19日晚,“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茅盾故里浙江乌镇举行,五位作家在这里领受中国文学最高荣誉。
从2022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开始,中国作协全力打造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四大奖项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可以说是新时代文学发展的“破圈”之举。文学如何通过“盛典”触达更多读者?
作家走到聚光灯下
聚光灯下,作家杨志军、乔叶、刘亮程、孙甘露、东西领取了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还播放了五位获奖作家自己配音旁白的主题短片,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现作家形象,探寻他们文学创作的精神密码。
“希望大家通过这五部短片,从新的角度认识作家,认识文学。”“茅奖之夜”总导演陈学武说。
这次盛典将文学颁奖典礼与舞台表演相结合,以优质出彩的歌舞节目,串联起各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典礼还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平台进行直播,面向全社会展示新时代文学的发展态势。陈学武期待这台晚会能够让观众更广泛地接收到获奖作品的信息,对作家作品、对文学产生随之而来的兴趣。
从传统的“圈内”发奖,到面向公众的“盛典”,这样的改变,可以看成是中国文学界的“破圈”之举。中国作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一场盛典,是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应该享有的荣誉与尊严,也是文学在新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格局下应该作出的努力与尝试。
文学的多层次“破圈”
除了“茅奖之夜”,这次文学盛典还有一系列配套活动,包括获奖作家座谈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进会、网络作家座谈会、新时代文学跨界传播论坛等。这些活动,都在试图打破线上线下、场内场外、圈内圈外的局限。
事实上,近年来文学的多层次“破圈”正在显现。文学作品的“再创作”,就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影视化、有声化,都是符合当下大众需求的阅读形态的延伸。
东西是较早实现文学作品改编的作家之一,他认为,小说可以搭影视改编的顺风车,却又要保持文学的理想追求。影视剧青睐的是有新意的文学母本,而不是格式化的作品。文学的“破圈”最终都建立在写作的创新与突破之上。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开发了“红色剧本杀”、同名广播剧,电视剧、舞台剧等改编版本也在酝酿之中。
在短视频平台上,读书类短视频正在拥有更多观众。《2023抖音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平台上书香浓郁,时长超过5分钟的读书类视频发布量同比增长279.44%,读书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65.17%,直播观看人次则同比增长近1倍。
刘亮程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注册了账号,在他看来,通过短视频可以将读者引向一个长故事,让大家关注作家创作的广阔世界。他也惊喜地发现,在短视频的世界里,不少读者将他的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剪辑,解读出更有趣的内涵。
当然,对作家来说,“破圈”并非写作的最终追求。正如杨志军所说,面对“破圈跨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它在传播推广方面的优势,也要看到它催人浮躁的一面。作品可以“出圈”,但作家不可以把这当作自己的写作目的。
文学和生活的关联
在乔叶看来,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文学。哪里有人性的光芒闪耀,哪里就有文学。文学应该向着鲜活的生活敞开,让所有的人都能进来。
话说回来,人们为什么会观看一场文学颁奖礼的直播?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青年学者霍艳撰文指出,除了看到神秘的作家、感兴趣的作品,他们更想看到文学与生活、时代的关联,不光是娱乐消遣也不仅是反映现实,而是带来一种全新看待生活的角度和改变生活的可能。
如何把这种关联表现出来,将会是今后各种文学颁奖礼的努力方向。霍艳认为,文学颁奖只是锦上添花,文学“出圈”也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生产出好的作品,重建和生活的关联,打动人们的内心。
在新时代文学跨界传播论坛上,与会者谈到,文学是最古老的“元宇宙”,文学在做一件反映现实而超越现实的事。对于作家而言,提高作品的质量是根本,转变与时代联系的方式同样重要。文学终会海纳百川,在全媒体时代容纳更多内容,触达更多读者。
吴丽蓉
吴丽蓉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青海今年将创建61个“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
- 帮老板“跑路”,不容职业闭店人干“脏活”
- 重庆车企加速驶入东南亚 “重庆造”汽车海外受青睐
- 韩媒:韩东勋当选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新任党首
- 化解负面情绪 让家成为可以停靠的“港湾”
- 欢喜过年!这些乡村好物你了解多少?
- 中国A股周一上涨 半导体板块持续走强
- (新春见闻)“Z世代”消费新潮 黄金贴纸“有福”亦“有富”
- 洪都拉斯前总统在美国被判45年监禁
- 韩国政府对日和解 未来走向有待观察
- 四川雅康高速康定至泸定方向恢复小型载客汽车通行
- 这名上海医生在社交平台挖了个“树洞”……
- “上班啦”!今天云冈石窟第6窟、第12窟正式恢复开放
- 复工后工作餐怎样吃才符合防疫要求?一文了解
- 墨西哥发生5.8级地震 震源深度120千米
- 楼市调控优化频频,如何满足“新期待”?
- 长篇小说《如风似璧》首发:书写文化岭南的无边风月
- 根敦群佩当代艺术画廊20周年纪念展拉萨举办
- 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在天津成立
- 广西崇左至爱店高速通车 中越边贸再添新通道
- 热门推荐
-
- 中原油田4座储气库本轮累计采气超4亿立方米
- 《中国政府网络透明度指数评估报告(2022-2023)》发布
- 中新健康 | 大家都在心疼马龙的眼袋,医生支招怎么办
- 国内首款“地铁弹性车轮”即将投用
- “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武汉闭幕
- 江西部分地区受降雨影响出现积水 多地水库提前泄洪
- 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带动效应增强
- 古村绽放新光彩
- 截至11月底中国累计核发绿色电力证书47.56亿个
- 从小作坊到大品牌: “世界裤都”货品俏销欧美
- 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
- 专注中长期稳健理财,好产品自带流量
- 广州“千年商道”北京路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市
- 浙江龙泉引贤返乡 项目回流助推山区发展“交相辉映”
- 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巡回报告会在拉萨举办
- 春花观赏季来临 北京市民游客公园踏青赏花
- 俄乌局势进展:美媒称美乌总统或会面 俄称边境两州遭乌军多次炮击
- 东航西安—阿勒泰航线每周将增至14班 满足民众冰雪旅游“热”
- 丁香诗会·高校诗歌创作联盟启动仪式在京举办
- 雄安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