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如何通过“盛典”触达更多读者?
“茅奖之夜”多平台直播,获奖作家走到聚光灯下——
本报记者 吴丽蓉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03日 03版)
阅读提示
11月19日晚,多平台直播的“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举行,五位作家走到聚光灯下领受中国文学最高荣誉。对于作家而言,提高作品的质量是根本,转变与时代、与读者联系的方式同样重要。
现场公布授奖辞、获奖作家登上舞台发表感言、多平台直播……11月19日晚,“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茅盾故里浙江乌镇举行,五位作家在这里领受中国文学最高荣誉。
从2022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开始,中国作协全力打造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四大奖项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可以说是新时代文学发展的“破圈”之举。文学如何通过“盛典”触达更多读者?
作家走到聚光灯下
聚光灯下,作家杨志军、乔叶、刘亮程、孙甘露、东西领取了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还播放了五位获奖作家自己配音旁白的主题短片,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现作家形象,探寻他们文学创作的精神密码。
“希望大家通过这五部短片,从新的角度认识作家,认识文学。”“茅奖之夜”总导演陈学武说。
这次盛典将文学颁奖典礼与舞台表演相结合,以优质出彩的歌舞节目,串联起各个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典礼还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平台进行直播,面向全社会展示新时代文学的发展态势。陈学武期待这台晚会能够让观众更广泛地接收到获奖作品的信息,对作家作品、对文学产生随之而来的兴趣。
从传统的“圈内”发奖,到面向公众的“盛典”,这样的改变,可以看成是中国文学界的“破圈”之举。中国作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一场盛典,是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应该享有的荣誉与尊严,也是文学在新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格局下应该作出的努力与尝试。
文学的多层次“破圈”
除了“茅奖之夜”,这次文学盛典还有一系列配套活动,包括获奖作家座谈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进会、网络作家座谈会、新时代文学跨界传播论坛等。这些活动,都在试图打破线上线下、场内场外、圈内圈外的局限。
事实上,近年来文学的多层次“破圈”正在显现。文学作品的“再创作”,就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影视化、有声化,都是符合当下大众需求的阅读形态的延伸。
东西是较早实现文学作品改编的作家之一,他认为,小说可以搭影视改编的顺风车,却又要保持文学的理想追求。影视剧青睐的是有新意的文学母本,而不是格式化的作品。文学的“破圈”最终都建立在写作的创新与突破之上。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开发了“红色剧本杀”、同名广播剧,电视剧、舞台剧等改编版本也在酝酿之中。
在短视频平台上,读书类短视频正在拥有更多观众。《2023抖音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平台上书香浓郁,时长超过5分钟的读书类视频发布量同比增长279.44%,读书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65.17%,直播观看人次则同比增长近1倍。
刘亮程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注册了账号,在他看来,通过短视频可以将读者引向一个长故事,让大家关注作家创作的广阔世界。他也惊喜地发现,在短视频的世界里,不少读者将他的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剪辑,解读出更有趣的内涵。
当然,对作家来说,“破圈”并非写作的最终追求。正如杨志军所说,面对“破圈跨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它在传播推广方面的优势,也要看到它催人浮躁的一面。作品可以“出圈”,但作家不可以把这当作自己的写作目的。
文学和生活的关联
在乔叶看来,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文学。哪里有人性的光芒闪耀,哪里就有文学。文学应该向着鲜活的生活敞开,让所有的人都能进来。
话说回来,人们为什么会观看一场文学颁奖礼的直播?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青年学者霍艳撰文指出,除了看到神秘的作家、感兴趣的作品,他们更想看到文学与生活、时代的关联,不光是娱乐消遣也不仅是反映现实,而是带来一种全新看待生活的角度和改变生活的可能。
如何把这种关联表现出来,将会是今后各种文学颁奖礼的努力方向。霍艳认为,文学颁奖只是锦上添花,文学“出圈”也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生产出好的作品,重建和生活的关联,打动人们的内心。
在新时代文学跨界传播论坛上,与会者谈到,文学是最古老的“元宇宙”,文学在做一件反映现实而超越现实的事。对于作家而言,提高作品的质量是根本,转变与时代联系的方式同样重要。文学终会海纳百川,在全媒体时代容纳更多内容,触达更多读者。
吴丽蓉
吴丽蓉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银行业“爆雷” 美国会议员“踩点”抛股票
- 央行1月继续超额续做MLF,中标利率连续5个月不变
- “碳”路先行|摆脱“资源依赖” 煤炭大县山西襄垣“向绿向兴”
- 革命文物走出库房 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首次文物藏品鉴研会
- 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 公安部:依法严打“两节”期间食品药品等突出犯罪
- 新漫评:四年了,“弗洛伊德们”仍不能呼吸
-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优质果品 百果园在泰国举办独家招牌果发布会
- 外籍学者:中国以创新驱动发展
- 老年人谨防三类电诈 天津开展为期半年集中宣防专项行动
- 中秋国庆假期第三天安徽黄山迎客2.9万多人 次日预约已满
- 纳吉布上诉成功 居家服刑要求将重审
- 美国一军机在地中海东部坠毁 “未发现敌对活动迹象”
- (新春走基层)“85后”返乡开工作室:以传统木工技艺点亮乡村艺术空间
- 从严惩处以黑护赌、以赌养黑犯罪
- 医疗机构办养老,难在哪里?
- 戴德梁行:二季度北京写字楼市场处于缓慢恢复期 金融业成交相对活跃
- 广西文旅实现首季“开门红” 接待游客2.37亿人次
- 京津冀基金与企业融资对接会举办 签约投资额达30亿元
- 中美青年电影人“行走山西” 助推中美电影多元发展
- 热门推荐
-
- 购书捡瓷赏非遗 去长沙橘子洲赴一场书香雅集
- 两岸暨港澳师生赴湖北支教
- 武安被授予世界“粟之源”荣誉称号
- 卓别林《淘金记》拉开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回顾展”序幕
- 各地开行特色旅游列车 助力旅游经济持续升温
- 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联盟揭牌成立
- “小片”逆袭史:谁捧红了《隐入尘烟》?
- 外媒:美英空袭也门 “大学附近地区被导弹击中”
- 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将展示品鉴100道大豆美食
- 广州从埔高速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 2024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开幕
- 厄瓜多尔前副总统绝食自杀未果
- 渝黔铁路黔江段首榀箱梁架设成功
- 能装逾16000个标准集装箱 华南地区建造的最大集装箱船交付
- 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发生5.9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 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 多地频现“地王” 房企对未来市场信心提升
- 再呈永恒的歌剧经典 浙音版《图兰朵》上演
- 男子花16万元治病后得知不吃药也能好,医院如此坑患者医德何在?
- 北京延庆提出50项重点任务推进长城保护与活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