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不能“短视”
【观者有心】
据报道,广电总局近期启动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这是自去年11月开展“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后,广电总局再次对网络微短剧开展集中专项整治。
一般而言,某个行业或某个领域,出现了突出问题,才会进行专项整治。短短一年时间,管理部门两次对微短剧行业“出手”,人们不禁要问:微短剧到底怎么了?
微短剧主打“轻量”,单集通常不超过10分钟,最短的甚至不足60秒。虽然时间短,但微短剧作品戏剧冲突集中、反转多、节奏快、剧情跌宕起伏,不仅能快速吸引人的眼球,还能激起观众的好奇心,让人越看越上瘾。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微短剧满足了观众在等公交、排队、吃饭等碎片化时间的娱乐需求,让其以轻松方式获得感官上的爽感、心理上的快感。
为了持续制造爽感、快感,一些微短剧创作者挖空心思,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有的鼓吹炫富拜金,大肆描写不正当的婚恋观;有的宣扬以暴制暴,渲染血腥暴力;有的故意贩卖焦虑,挑起年龄对立、性别对立、地域歧视;有的丑化民族英雄、历史人物,宣扬历史虚无主义。这些作品,为了流量而频频冲撞道德和法律底线,有关部门对其展开专项整治既是必要之举,也是迫切之需。据统计,2023年3月至今,广电总局已督导各平台累计清理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35万余集(条)、2055万余分钟;分级处置传播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的小程序429个、账号2988个。
除了集中专项整治,有关部门也在加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以更好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随着监管的常态化,为追求爽感、快感而肆意挑战道德底线、法律红线的微短剧,将面临更多风险——轻则会被限流禁播,重则会被下架封号。因此,为了眼前的流量而单纯追求爽感、快感的创作,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严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创作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抛开道德和法律不谈,微短剧目前这种只图快感、不求美感的创作之路也很难走得长远。
有人将单纯追求爽感、快感的微短剧称为感官刺激的“工业糖精”,也有人将只求速成、不图美感的微短剧称为“数字咸菜”。“工业糖精”也好,“数字咸菜”也罢,都有味道没营养,甚至还含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有害物质。观众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他们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观众反映,刚看微短剧时很过瘾,可看完后又会产生落寞空虚的感觉。这说明,一些微短剧作品带给人的快感和爽感极其短暂,根本无法对人产生持久的审美吸引力。
从创作上看,当下的微短剧,题材同质化、情节简单化、叙事套路化、人物脸谱化等问题十分严重。作品内容要么是英雄救美反被救、欲擒故纵谈恋爱,要么是绑架案中见真情、豪门宴上不认亲,要么是突患恶疾苦虐恋、生离死别两茫茫……看多了,瞄一眼开头大概就能猜到结尾。靠着感官刺激,微短剧能够一次两次激起观众的兴趣,但当刺激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出现时,观众的神经敏感度就会边际递减。一旦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就会对作品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移动互联网整体增速正在放缓,用户注意力更加分散,这意味着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微短剧要想持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会越来越难。微短剧的受众主要是年轻人,尤其是90后和00后,他们对文艺作品形式和内容的要求都比前人更加挑剔,“换皮产品”或同质化的内容,他们绝不会买单。面对这些,微短剧创作者如果对过去的创作套路产生路径依赖,如果沉浸于眼前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如果不对创作进行长远规划,那离被用户抛弃也就不远了。
微短剧属于内容行业,一切都要凭作品说话。相较于长剧集,微短剧重在“短”,也难在“短”。创作者要把握好“有意思”与“有意义”的关系,坚持走规范化、精品化之路。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守住道德、法律、政策底线,不打“擦边球”,不碰“高压线”,不把流量作为唯一追求。其次,不断提升作品质量、升级内容品质,用优质内容满足观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网络文学转型升级的经验。
让人欣慰的是,业界已经在行动。一些做长剧的专业机构加入了微短剧创作队伍,这将有利于提升微短剧内容的质量。一些创作者主动拓宽微短剧的题材,不仅推出科幻、农村、公安、医疗、律政等题材的作品,还为作品加入传统文化、时代旋律等元素,提升了作品的内容厚度、思想深度、艺术高度,为行业吹来一缕清风。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广大微短剧创作者,要保持耐心和冷静,把眼光放远,把心态放平,以沉潜入定的姿态进行创作,让作品既有“短”的壳,又有“精”的核,努力走出一条规范化、精品之路。
(作者:韦一彪,系媒体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退休比上班还辛苦” 低龄老人“两头照顾”难题待解
- 布基纳法索北部袭击事件造成至少51名士兵死亡
- 预热大年初一档 多部春节档电影发布海报
- “买在中国”收获世界“信任票”
- 专家学者齐聚孔子故里 共探儒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浙江青田举行刘基廉洁文化研讨会
- 报告:全球机器人产业保持增长态势 中国成为重要推动力
-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将访俄 关注扎波罗热核电站问题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县域竞逐海外市场 浙江嘉善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超360亿元
- 消费升级带活市场 服装业抓机遇促升级
- 哈尔滨机场暑运预计运送旅客462万人次
- (走进中国乡村)广西北海一老渔村变身“艺术村”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飞越江河,太阳神鸟撒播的是稻作文明
- 多次尝试失败,这家美国公司再度推迟3D打印火箭发射
-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在浙江义乌颁奖
- 扩大“朋友圈” 浙江杭州召开“投资浙里”专场推介会
-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最新研究为防治癌症骨转移提供潜在靶点
- 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超95%
- 10年来第二高!美国2023年已发生650起大规模枪案
- 《此心安处是吾乡》将开播
- 热门推荐
-
- 外媒细数美国入侵伊拉克恶果:上百万民众流离失所 暴力冲突频发
- (新春走基层)长沙供电段昼夜巡查破冰 保春运安全供电
- 一线城市释放积极信号 市场等待相关细则落地
- “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首次在港举办峰会 聚焦全球经济走势
- “联合起来,消除病耻” 2023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举办
- 房地产市场调整中呈现积极变化
- 借助科技玩沉浸 京西打卡地焕新
- 两个月涨粉30万 政务APP里的相亲平台为啥火?
- 2023智博会上新加坡组团觅商机 冀共享市场机遇
- 双层观光巴士亮相哈尔滨 一票“无限换乘”畅游各景点
- 国际学者看好“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欧走向绿色未来 | 世界观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初步建立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 中国首套油气田伴生卤水提锂试运成功
- 2023山西省一刻钟便民生活节启动:丰富供给、创新场景、提升体验
- 宁夏银川举行“百日攻坚战”项目签约 总投资金额达204.9亿元
- 退休干部接连被查,医药反腐高压不减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节前消费“热” 尽显新年经济新活力
- 社会监督员、政务体验员、政策体验师 小“岗位”优化营商大环境
- 两架小型飞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相撞 致四人遇难
- 编造“广茂线57139列车倾覆初步调查报告”,陈某某受到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