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木版年画——融入人间烟火 点染精彩生活
杨柳青木版年画——
融入人间烟火 点染精彩生活(美在乡村·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武少民
初冬时节,北风阵阵,却吹不散游客的热情。走进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景区,数十家年画作坊、店铺林立,迎接八方来客。年画,为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生机,带给人们无限遐思。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代,画师们用杜梨木作刻版,以“勾、刻、印、绘、裱”五大工艺,将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完美结合,最终创作出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明快、形象生动、乡土气息浓郁的年画。这些年画通过碧波荡漾的大运河销往各地,杨柳青木版年画由此家喻户晓。
走入估衣街003号——杨柳青年画馆,穿过两重院落,便看到72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正在聚精会神地给作品上色。只见他左手端着颜料碟,右手拿着画笔,不一会儿,画中儿童的裙摆已敷上淡彩。“门框子上的这6幅是《十不闲》,另外6幅是《连年有余》,已经创作了一个多月,如果不忙的话,再过10天差不多就完工了。”霍庆顺一边介绍作品,一边仔细查看年画上的颜料是否均匀。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综合性很强,融合了工笔画、版画等多画种特色。把画变成雕版,非常考验技艺。比如,古代人物画中用于表现衣裙纹理的‘钉头鼠尾描’,用纸绘和用版雕完全不是一回事。在印刷好的年画上补以彩绘,也很有难度。像这幅《十不闲》中有6个儿童,每个人物仅面部彩绘就很见功力,即使是我全身心投入作画,成品率也只有七成。”霍庆顺说,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五大工艺传承至今,从出稿、刻版、印刷、彩绘到装裱,每一步都要下足功夫。
“杨柳青木版年画源于‘过年的画’,但更应该是生活里的画,是世世代代传承的画。”霍庆顺的大儿媳妇、杨柳青木版年画“玉成号画庄”第七代传承人张宏,始终记得老爷子的话,并努力通过创新让年画“活”在当下。
来到张宏工作室所在的小院,只见左侧销售展台上摆满了题材丰富、造型各异的年画新品。展台最显眼的位置,是一只“钞集兔”,身骑老虎、手持如意、头戴潜水镜,造型圆润饱满、憨态可掬,寓意吉祥,以它为主题的年画和衍生品早早被订购一空。“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我们还特意设计了一款年画套色印章,吸引很多年轻人‘打卡’,一天能有200多人来盖章。”张宏说,通过盖套色印章这种形式,人们可以体验一幅年画的生成过程,沉浸式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此外,张宏还尝试将年画与吊钱相结合,制作年画吊钱;把年画从纸上画到团扇上,制成年画团扇;与设计师合作推出年画周历签;与手机厂商合作,将年画与卡通形象、增强现实(AR)相结合……一系列创意实践,让杨柳青木版年画从纸上“飞”入大众日常生活。
“年画之所以能传承至今,源于人们内心始终葆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祈盼平安吉祥、幸福安康、事业有成等等。如今,虽然时代变了,但人们深层的精神需求没有变,这是年画创新的基石。”说话间,张宏拿出一幅新作。“这幅《魁星点斗 独占鳌头》以碑拓上的魁星形象为原型,辅以艺术加工,人物造型灵动飘逸,承载美好寓意。”张宏说,今年毕业季,仅天津一所高校就预定了1300幅作品,作为送给毕业生的礼物。
漫步杨柳青古镇,融合年画元素的创意宣传随处可见,不少前店后厂模式的传统画坊也新增参观和体验服务,游客推门而入,便能深入了解年画制作过程。为进一步盘活年画产业资源,西青区提供场地、出台政策,实施年画振兴工程,设立年画博物馆、民俗文化馆等文化空间。“非遗进校园”、年画节、年画展览等活动,更为传统技艺“火”起来增添动力。
在霍庆顺看来,“年画来自民间,懂的人、会的人越多,越容易传承发展下去。”如今,一些拥有独门绝技的老艺人打破传统思维,一面作画,一面收徒教学、传承技艺。西青区乃至天津市许多高校在开设年画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本科班,将“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纳入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西青区已培养了2位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位市级非遗传承人、上百位高级工艺美术师和画师。”天津市西青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卢盈说,“西青区将秉承‘非遗保护重在传承’的理念,积极拓展‘年画+产业’版图,打造‘年画之乡·杨柳青’文旅新品牌,让更多人爱上杨柳青木版年画。”
“这件白色T恤上印的是经典年画《连年有余》,寓意吉祥;这件黑色T恤上印的是年画里的钟馗形象,彰显独特个性……”走进西青旅游集散中心,文创商品负责人夏婷正在向游客介绍两款特色T恤。柜台里,还摆放着明信片、冰箱贴、充电宝等上百种文创商品,总量近万件。“今年1月至8月,文创商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创新设计,优化文创商品的使用体验和情感体验,让人们在‘日用而不觉’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夏婷说。
融入人间烟火,点染精彩生活。2022年春节,纪录片《过年的画》在电视和网络上热播。该片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通过多元拍摄视角和细腻情感表达,阐释了年画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发观众对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心灵故乡、精神家园。杨柳青木版年画将新时代的新元素融入年画表现体系,赋予古老年画青春活力。继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实现‘活态’传承。”该片总撰稿、执行导演张玲说,她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杨柳青木版年画,并努力将相关纪录片推介至海外,让世界了解中国年画。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灯箱上、画舫上、墙壁上,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在灯光照耀下,焕发别样光彩,让杨柳青这座千年古镇更加璀璨夺目……(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年中国GDP增长5.0%
- 500架精密无人机“点亮”青海海西德令哈
- 冰箱储存食物,你最容易犯这4个错误!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斯图尔特·罗素:AI发展可能导致人类工资变为0
- (新春走基层)浙江东阳许宅花灯:传承超五百年“一桥一故事”
- 经济观察:深圳、北京“再出手” 中国楼市利好频传
- 高校食堂“鼠头鸭脖事件”背后:10万能拿下一个档口?
- 青海:加强动态监测帮扶 新增防止返贫监测对象2.2万人
- 东盟秘书长:共同促进未来发展 中国和东盟合作成效显著
- 住房租赁“金融17条”出炉,覆盖项目全周期
- 瑰宝传文脉 石窟阅古今
- “岭南笑星”黄俊英经典作品展演暨传承之夜上演
- 2023年上半年新疆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 童装成人化现象调查:女童服装,何必如此性感暴露
- 女童被困五楼悬檐 56岁市民“飞檐走壁”施救
- 国内最大规模单体用户侧储能项目成功实现“满充满放”运行
- 赏味荔枝菌 啖鲜要趁早
- 职场也需要有人情味
- 【文化拾遗 魅力泉州】在五里古街遇见“桃源”风情
- 中国驻尼日尔大使馆发布最新紧急提醒
- 热门推荐
-
- 普京:愿为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签署和平条约发挥作用
- 走进新疆伽师县乡村:节水灌溉夯实冬小麦丰收基础
- 2023年召回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的本册类产品65万余件
- 保安小哥“法考”通过
- 毛里求斯新总理拉姆古兰宣布就职
- 重庆举行白鹤梁国际学术研讨会 聚焦中埃联合申遗
- 宁夏在美国纽约举办特色优势产业推介会 邀海内外宾客品塞上优品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缘何能成功申遗
- 黎巴嫩首都南部遭以色列袭击 已致13人死57人伤
- 汉阳陵博物院推出暑期系列特色研学项目 打造“行走的课堂”
- 4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48元 调升11个基点
- 乡贤助力 江西玉山聚焦“电商经济”赋能乡村发展
- 台胞河南行:从“完全不了解”到“想带家人来”
-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提示:“特供酒”均系非法产品
- 10岁娃跑马拉松,为何“没那么励志”?
-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杨乐逝世
- 权益不变 上海自3月1日起调低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 《北斗牵着我的手》举行新书分享会:“心中有银河,眼里有星辰”
- “龙舟胜会”里的端午:人不齐就不算龙舟
- 以外长访问塞浦路斯 表示将推进向加沙运送援助物资的人道主义走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