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人物|曾舜晞:陡坡加把劲,缓坡不懈怠
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刘越)袅袅炊烟,青青梯田,茅屋村落,丰收田园。这个冬天,由曾舜晞、田曦薇主演的古装种田题材剧《田耕纪》以其强大的长尾效应,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剧体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田剧”得以在当下获得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青睐,或许是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乃千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道理观众懂,镜头外的演员自然也懂——从初出茅庐,到小有所成,曾舜晞即将迎来演艺生涯的第十年。回首来时路,他说:陡坡加把劲,缓坡不懈怠,人才能稳稳地向前走。
缘起种田:探索新鲜题材的挑战与魅力
最初听说要出演“种田剧”时,曾舜晞感到非常新奇。
“一开始接到这个本子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新奇。原来以为只是要扎根田地,每天听着鸡鸣起床种地,通过四季的检验等待果实的成熟。没想到剧本中还包括了很多关于家庭、土地、传统礼仪的内容。”
新奇之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势必要面临开疆拓土的压力。正如《田耕纪》立项时,主创团队曾遭遇的诸多质疑:种地?种地要怎么拍,拍出来会有人看吗?
“压力在于要怎么能拍好这部作品。不是想作为吃螃蟹的人,而是希望能通过这部剧给大家带来一点新鲜感。能让大家用轻松舒服的状态看剧,更全面地去了解种田剧,这也是我的一个初衷。”
再美好的初衷,也需要努力去达成。《田耕纪》讲述了现代姑娘连蔓儿通过游戏乱入古代农村,邂逅神秘男子沈诺,二人携手斗极品亲戚,种田经营,发家致富,渐渐相知相爱的故事。为了使观众更好入戏,主创团队下了苦功夫。
“他们抵达古村落进行实景拍摄,借鉴非遗传承完成了服化道,以榫卯结构搭建场景。希望能通过我们对角色的演绎,将主创人员的用心展现在大家面前。”
作为内娱第一部“种田题材”剧,《田耕纪》的拍摄体验,给城里孩子曾舜晞“上了一课”。抡锄头、割稻子、抢收花生,戏里戏外的“沈诺”实打实体验了一把“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网友调侃他“从小到大没干过的农活这会都干了”,曾舜晞则笑称自己觉醒了专属于中国人的种植DNA。
“这一次的经历让我亲身体会到了种地耕田的辛苦,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水稻,亲自下手去割水稻当真很不容易。而且在拍完这部戏之后,我自己好像也有点种东西上瘾,种了一些小葱,看着它逐渐长大,确实有种收获的成就感。”
是的,收获。在拍摄期间,曾舜晞天天跟着剧组的工作人员耕田种土,搬砖和泥,上山采药,下河摸鱼,亲身体验了种田的辛苦后,他逐渐理解了“耕耘”二字的魅力和价值。
拍摄花絮中,有一场砍竹子的戏需要在下着雨的低温环境下进行。不厌其烦、坚持完成拍摄任务的曾舜晞,得到了观众的褒奖。他本人却直言:“这只是我作为演员应该做的,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罢了。我们是在还原种田类题材中的场景,现场体现的越真实,大家看着代入感才能更强。”
花费大半天的拍摄,最终用在正片中不过寥寥几个镜头,是演员的常态。曾舜晞却回应:“片段中播出的镜头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那就是值得的。一部戏的播出不只是一个人的心血,无论是主创人员还是幕后工作人员都付出了很多。”
“无论好坏,都能为之后想要开拓这类题材的人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这样才能让各种类目的剧百花齐放。当然也希望不让粉丝、观众和自己失望。”
剧抛式演技是怎样炼成的?
对于曾舜晞来说,2023是丰收的一年。
前有武侠剧《莲花楼》中的“方多病”呆萌出圈,后有种田剧《田耕纪》里的“沈诺”表现不俗,一个天真纯善,一个心机深沉,即便都是古装扮相,区分度也极高。
面对网友给出的“剧抛式演技”评价,曾舜晞回应道:“感谢大家的认可,有关如何演绎好一个角色我也在逐步摸索。先找到和角色的切入点,切身代入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思考怎样的成长背景和经历造就了他这样的性格,之后再去理解角色就会事半功倍。当然也少不了要和导演和对手演员交流。”
演员有三怕:一怕表演浮夸,二怕原声拉胯,三怕角色同质化。因而要想往“剧抛式演技”的目标前进,既离不开夯实身台形表基本功,也离不开对角色的深度剖析和共情代入。
对比曾舜晞此前饰演的角色,“沈诺”更为复杂立体。他出自名门沈氏,以庶子身份从一众嫡出兄弟之间脱颖而出,成为皇子伴读。
“从小的成长环境造就了沈诺冷静谨慎的性格。因为他之前走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所以身上更多的是‘藏’。到了连家之后,沈诺不自觉地展露出了一些少年意气,好像年少的遗憾用这种方式被弥补回来了。”
如何把握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感转折,是演员的必修课。曾舜晞对角色有自己的理解:“即使冷面带点傲娇,但他内心是关心每一个人的。他对待长辈的时候变得乖巧,遇到蔓儿之后内心触动,待人处事上也发生了改变。”
这样的创作方法论,曾舜晞同样放到了《莲花楼》中“方多病”的身上:“前期方多病是初入江湖的少侠,他身上带有天真和纯粹。在中后期,经历过重重案件的考验之后,方多病身上多了一份阅历,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成长。”
“这个时候要怎样体现他身上的‘真’成了我主要思考的问题。我会在休息的时候,放空自己,设身处地代入到方多病的视角去理解他的想法,看看他会给我什么样的答案。”
都说演员要有信念感,把角色扎根在身体中,“以我口道我心”,演员的表演层层递进,观众看到的“成长”才有迹可循——而对于曾舜晞来说,这条成长的道路他已经走了快十年了。
如何前进?陡坡加把劲,缓坡不懈怠
如果用港媒的笔触来形容曾舜晞的长相,那他是妥妥的“师奶杀手”——浓眉大眼,气质亲和。也难怪《莲花楼》中的方多病“靠脸卖菜”,《田耕纪》里的沈诺“靠脸卖字”,网友由此调侃曾舜晞本人可以“靠脸吃饭”。
“挺好的,吃饭最大,无论什么手段能吃上饭我就心满意足了!”玩笑之余,他坦言,演员的职责在于“用脸”展现不同角色的人生,“用短暂的时间,将他们一生的喜与悲浓缩成数个片段。演员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人物立在这里,让人感觉这个角色不遥远不陌生,也曾活生生地出现过,这样就够了。”
“至于大家说的靠脸赚钱,如果能让大家更沉浸代入,形象是什么样我其实都OK的。”
不难看出,无论是关于初心的剖析,还是面对观众的审视,这位青年演员都表现出了一种老辣的淡定。他喜欢看网友发布的实时弹幕,“她们很有梗,有思考”;他乐于接受检阅,“演戏这件事注定是面向大众的,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面对负面评价,他同样心态良好:“不同的声音才能激励我成长。”
“我能做到的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也会继续打磨自己的演技,未来为大家奉上更用心的作品。”
当人能真切感受到风中的阻力,又能保持自我掌握的踏实感时,才终于踏入了洪流。正如初出茅庐时演技生涩的新人,如今在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肯定。
“最开始的时候肯定遭遇过挫折,因为你在镁光灯下,自然而然会受到大家的关注,也会听到外界的各种声音,有赞美有质疑。”
关关难过关关过。演技的打磨不外乎借鉴、积累、交流和突破。从《倚天屠龙记》《说英雄谁是英雄》,到《终极笔记》《我可能遇到了救星》;从义薄云天的大侠,到天真烂漫的公子,从状况百出的小白,到游刃有余的总裁……沉下心来磨炼演技的时光中,镜头前的每一个举手投足都被努力改写。
而努力过的人,对于自己的成长往往直言不讳,正如曾舜晞所说:“对角色、剧本的理解,包括台词都有进步,最近的戏都是自己的原声,当然可能还不是那么地完美。对镜头掌控力的把握也有进步,争取呈现每部作品有所收获,能够进步一点点。”
进步一点点,代表人要不断跳出舒适圈。曾舜晞不喜欢给人生设置固定模式。不拍戏的时候他喜欢独处或旅行,在放空的同时充电;在个人规划上,他也很愿意尝试不同的角色。
“最大程度地沉下来,先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问自己想做什么样的演员,能不能全力以赴,之后做出最符合内心想法的选择。”
“就这样一路走来,爬坡的路有陡有缓而已。面对陡坡加把劲,缓坡不懈怠,稳稳地走,才能走下去。”(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空运出口俏 青田杨梅漂洋过海“慰乡愁”
- 消费者“品味升级” 旅游已成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
- 美资深调查记者:美国炸毁“北溪”管道旨在切断德国退路
- 今日视点:新能源车企如何破解“增收不增利”?
- 2023年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开幕 展现中国文旅新业态
- 报废洗衣机变“新品” 山东巨野警方破获特大制售假冒知名品牌洗衣机案
- 新疆:庄稼套种“钱景”好
- 欧盟延长针对土耳其东地中海钻探活动制裁
- 黑石:全球商业不动产价值正在触底
- 冯远征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新任院长
- 《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子曰诗云)
- 发动对华“APP战争”,美国在怕啥
- “数据援青”项目签约 青海扩“朋友圈”促大数据产业绿色发展
- 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辞世 享年73岁
- 门头沟将构建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
- 时隔近五年 福建漳州歌仔戏再赴金门演出
- 滴滴捐赠物资驰援日喀则灾区 公益救援队行动中
-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 湖南郴州:三大原因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 美媒:美国缅因州枪击案枪手已自杀
- 热门推荐
-
- “15岁女生拒买水果捞被骂小三”处理结果:1人被拘留 3人被罚款
- 浙江多地最高温逼近40℃ 明后天高温强度加强
- 江苏盐城:认养丹顶鹤成为新“风景”
- 自我防护意识“不降级” 外出就餐注意这几点
- 亚运会抵离服务有序进行 广州白云机场口岸专用通道持续开启
- 残障乘客坐地铁未能由特殊通道通行?武汉地铁道歉
- 老店新店和小店,求变求新求突破 实体书店的春天来了
- 联通全国超八成县市区 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形成
- 杭州梅雨期将收官 多地降水破历史纪录
- 中国“组合拳”加力吸引外资 这些跨国企业加码在华投资
- 从西湖到天山 一场土特产推介背后的“浙疆情”
- 77岁老人拍千余条短视频记录乡愁
- 辽宁省打造“科技+金融”双螺旋发展模式助企成长
- 聚焦中华传统古代建筑 《九龙壁》名家对谈会举办
- 追风逐日看新疆|布尔津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正酣 通风兼安全洞以4米/天速度推进
- 上海崇明网络人士“云端”助农产品销售 促乡村振兴
- 中国演员赵涛获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特别贡献奖
- 中国与非洲全面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注入强劲动力(新时代中非合作)
- 四川哪家景区人气最旺?这四个古镇最热门
- 中国—OECD联合培养税务法学硕士项目举行开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