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顶峰》主角张洪:登顶珠峰很重要,但脚下的这一步更重要
张洪:登顶珠峰很重要,但脚下的这一步更重要【对话《看不见的顶峰》主角,回顾登顶珠峰过程与挑战:去尝试,敢突破,带给观众信心和力量】
张洪21岁失明,40岁开始登山,46岁成为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成功登顶珠峰的盲人。导演范立欣用镜头记录了张洪从前期筹备训练,和向导互相磨合、攀登珠峰,到最后成功登顶的过程。虽然张洪看不见,但他一直有一个信念,要把最好的风景带给他的爱人夏琼。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张洪会以他的视角去想象,脚下的冰块是什么颜色,面前的雪块是什么形状,他一直在和雪山和脚下的冰块对话。他希望这部纪录电影《看不见的顶峰》,能够带给观众一些鼓励和力量,勇敢去尝试,“做了再说”。同时张洪觉得登顶珠峰的经历,只是自己人生的一个节点而已,并不是人生最高光的一个时刻。最重要的是,把每天的事情做好,走一步,是一步。
“我们在大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
张洪和夏琼同岁,都出生于1975年。20岁出头时,两人相识,当时张洪只是300度近视,视力正常。然而,没过多久,张洪被诊断出青光眼,两人辗转成都、重庆等很多城市治疗,但最终张洪彻底失明。
失明后,夏琼一直陪在张洪身边。夏琼说,她年轻的时候,没有智能手机,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琼瑶、古龙、金庸的小说,小说看多了,也期待小说主人公那样的浪漫情节,所以是中了琼瑶的“毒”。后来,夏琼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张洪。
两人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来,从20多岁一直到40岁,一直在打拼创业,从成都到上海,最后来到拉萨,在一家医院做推拿。张洪在医院拼命工作,做到了理疗科主任。
因为一个契机,张洪认识了一位登山家,了解到当时全世界只有一位叫艾瑞克的美国盲人登顶过珠峰。张洪也想尝试一下,“美国人行,咱们中国人一样可以”。并且,当初夏琼嫁给张洪的时候,张洪觉得亏待了人家,一直想做一件事证明自己。对于张洪的决定,夏琼只有支持。
攀登珠峰的过程中,张洪结识了很多朋友,那种无私的帮助,让张洪一下子敞开了心扉。“大自然不会因为你是盲人,还是明人,就区别对待,我们在大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张洪领悟到,当自己真正愿意打开自己,把信任和爱给予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回馈自己。
专访
《顶峰》让观众面对挫折更有信心
新京报:在准备攀登珠峰之前,你每天都做大量的训练,当时有过放弃的念头吗?
张洪:训练单调枯燥,其实这还不算什么,最大的问题是焦虑。因为你每天训练,爬楼梯几个小时,但心里面还不确定爬这个楼梯有没有用,因为来自于资金、周围舆论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结果,每爬一步内心都是矛盾的,要不放弃吧,要不爬完这一圈就回去,但是爬到顶以后,就想再坚持一圈,一步一步坚持过来。那种孤独感、焦虑、迷茫,又想放弃又要坚持,那个过程我觉得是最难的。
新京报:在登顶珠峰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洪:其实还是最后100米那一段,没有中方向导,而且在高海拔环境下和夏尔巴向导完全没办法交流,完全未知,在下面的时候至少有中方向导还会跟我说,向左向右,总有大概的方向。再一个就是如果旁边有个中国人在一起,心里是踏实的,但最后100米是完全没有的,这是最怕的。最后只有12米长的一个山脊,两边就是几千米的悬崖,我花了两个多小时才爬上去。当时我会用左手摸一摸右臂上的五星红旗,我内心就有了动力,觉得后面有很多人在支持我。
新京报:最后登顶珠峰时,你是什么心情?待了多长时间?
张洪:最后到顶点,夏尔巴向导跟我说第一遍的时候我没反应过来,因为太累了,几乎体力耗尽。当我听他用对讲机和大本营汇报的时候,我听到了我的名字,同时听到对讲机里传来的欢呼声,这个时候我才确定登顶,但是我马上感觉更加害怕,因为更难更大的挑战才开始。我想要怎么活着下去,跟夏尔巴向导没法交流,我不知道几点钟,没办法判断还有没有机会能够下去,所以我简单拍了几张图片就下撤了,可能在顶峰待了一共不到5分钟。
新京报:成功登顶珠峰之后,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张洪:现在我有更多时间陪我爱人,以前很少有真正的陪伴。现在我终于做成了一件很多年以来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有更多时间陪陪老人。很遗憾的是,过去20年我很少陪父亲,后来父亲走了,母亲还在,现在我有更多时间回家看看她。现在我不需要像以前一样,每天必须要在科室里面上班。我换了个岗位,在基金会不需要坐班,时间更自由了,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新京报:跑了很多路演,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观众反馈?
张洪:其实更多的还是电影对他们的一个鼓励,很多观众看完电影之后,特别是女性观众对夏姐(夏琼)都非常尊重。每一场都有观众下来抱着她哭,觉得她是背后真正的英雄。也有一些观众看完影片之后更有信心了,有创业出现瓶颈的,有学业出现挫折的,看完片子以后似乎给了他们一些力量,这种事比较多。
新京报:你希望这部片子给视障群体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张洪:我之前老是把自己作为一个视障者去想,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其实当你真正撕掉这个标签,愿意去融入社会的时候,会发现社会对你有更多的包容。很多事情我们不敢去尝试,就因为不知道下一步会出现什么,都是想得多、做得少。我想说的是,做了再说。像我40岁之前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登山,完全不懂,但我知道有人干过,我就一定要去尝试,敢于去突破。还有就是信任,当你给予别人信任的时候,一定会获得比你期待更多的回报。
新京报:登上世界最高峰后,人生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张洪:现在回过头来看,它(登顶珠峰)其实就是我人生的一个节点而已,并不是我人生最高光的一个时刻,它作为我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让我明白了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至于我接下来的目标,其实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一步一个脚印把每天该做的事情做好,我觉得就很重要。就像登山一样,登顶很重要,但是你脚下的这一步更重要,因为你跨出这一步,它既是过程同时也是结果。所以我觉得,应该把当下每天该干的事情干好,至于明天能够走到哪里,不是我今天考虑的事情。走一步,是一步。
采写/新京报记者 滕朝
《新京报》2023年10月26日第B08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平安总经理谢永林:转型后中国金融机构更有竞争力
- “数”“智”赋能物流服务体系向“新” “货畅其流”正从愿景变为现实
- 山西太原恢复至泰国普吉国际航线
- 翻翻“减税账本”:税费负担减少了 社会发展活力更足了
- 一男子在长江中“弹弓射鱼”被抓获
- 南非开普敦配备“天空之眼” 加大打击犯罪力度
- 美国法官:允许发布特朗普试图推翻大选案检察官报告
- 百家融媒重庆行丨百家融媒记者“洞”察山城交通背后的故事
- 中新健康|从“新生”到“新声” 无喉患者如何重新开口说话
- 台风“苏拉”登陆广东珠海 穗深莞等地或有海水倒灌
- 国家文化大数据分发中心落户宁夏
- 山西介休多名干部聚餐饮酒后1人死亡 官方:多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被追责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端智库成立:让大运河“活”起来
- 中国-巴西心血管创新论坛线上举行
- 拼多多百亿补贴“攒局” 58家国货品牌直播间“集体团建”
- 报告:二季度中国重点城市商贷平均贷款成数升至61.2%
- 海南强降雨结束 气象部门提醒继续防御山洪和地质灾害
- “保健石”真的能保健吗
- 第三届嘉德国际艺术图书展打造一场艺术类图书的“雅集”
- “我们的故宫”系列新书为小读者讲述真实生动的故宫故事
- 热门推荐
-
- 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同黎真主党的停火协议 拜登表态
- 自然资源部:探索产业用地、矿业权供应方式改革
- 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幕 全球多国摄影师齐聚古城
- 电场治疗造福恶性脑肿瘤患者 “沪惠保”减轻治疗负担
- 【央广时评】全员参与凝聚合力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在浙江义乌颁奖
- “三步走”谋划布局建设美丽吉林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出席日本藤泽市聂耳纪念活动
- 拼多多发布618数码家电消费趋势:95后更爱高端家电
- 围绕政治改革 日本在野党提交对岸田内阁不信任案
- 2024中国国际黄金大会在上海启动
- 因农民对乌克兰粮食进口免税不满 波兰农业部长辞职
- 如何适用与完善存疑不起诉 专家解读
- 剑指行业“潜规则” 浙江多措并举打造放心消费环境
- 时尚和国潮走红青年朋友圈 彰显着青年文化自信
- 湖南东安开设“田间课堂” 农技专家现场“开方”
- 海南“最美大剧院”:让更多人走进文化殿堂领略艺术魅力
- 广西农文旅走进黑龙江高校 龙桂青年唱响民族团结歌
- 《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纪念邮票9月23日发行
- 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推动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