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漄:现在是科幻迷“最好的时代”
2023雨果奖揭晓,海漄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海漄:现在是科幻迷“最好的时代”
21日晚,2023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作家海漄凭借《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他也是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在得知作品入围时,我就一直在畅想着获奖这一刻,没想到梦想成真了,很激动,也非常荣幸!”21日晚,2015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公布获奖名单并为海漄颁奖,这位“90后”科幻作家在致辞时难掩心中的激动。
据新华社
与科幻结缘始于孩童时代
海漄与科幻的结缘始于孩童时代,“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故乡的书店就在我脑海中搭建了一个只属于我个人的曲径通幽的私人花园,这个花园里,科幻是最美的风景。”
海漄告诉记者,小时候,他放学后最常去的是新华书店,科幻为年幼的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海漄出生于湖南,目前在深圳从事金融行业,但忙碌的工作并没有让他停下阅读和创作的步伐。“工作与写作的直接关联其实不大,但工作让我更加自律,做事更有计划性。我经常要加班,有时工作到很晚,但我尽量用刷手机和看短视频的时间去写作。”
《时空画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幻结合
海漄擅长创作历史性科幻,代表作有《血灾》《龙骸》《走蛟》《江之怒》等,此次获奖的《时空画师》采用推理小说的写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推理与科幻结合,追溯了一幅虚构的名画创作和“当时”故事。
海漄告诉记者,写这本小说,是对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背后的故事感到好奇,画家王希孟英年早逝,带来了不少遗憾,相关历史记录稀少,给创作者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在当代中国科幻创作的浪潮中,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故事的做法越来越受到创作者和读者的青睐。海漄认为,这并非是刻意为之的选择,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们的文化和传统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在创作时只是将其呈现出来而已。”海漄说,科学是全球通行的,但科幻中的想象力却是每个民族独特的财富。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科幻创作,不仅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能让中国的科幻作品走向世界。
希望在有限时间里写出更精练的作品
谈及是否会在获奖后加快写作的步伐或创作长篇作品,海漄表示:“作为一个业余作者,我的时间并不充裕,我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更精练的作品。我珍视自己的作品,也珍视读者的金钱和时间,绝不会用一个短篇的故事去强撑长篇的体量。当然,我也在渐渐尝试中篇和长篇,但宁缺毋滥的原则不变。”
作为一个远离故乡、在大城市繁忙工作的年轻人,海漄在获奖致辞中动情地说:“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但我在下班途中,在晚上加完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
现在,对科幻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让海漄的理想“照亮”了现实。
■ 对话
海漄:科幻产业爆发要素已经具备
21日晚,世界科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2023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科幻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大会期间,新京报记者对海漄进行了专访。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入围雨果奖的,你认为自己的作品《时空画师》有什么特质,吸引了雨果奖的读者?
海漄:我记得那是一个傍晚时分,我看到一封邮件提示,点开查看后发现雨果奖入围了,实际上我之前对这个东西并没有期待。在我心目中,雨果奖的地位非常崇高,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这种不真实感现在仍然存在。
《时空画师》描写的主要是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的前因后果,也包括绘制这幅恢弘巨制的神秘少年画家背后的故事。最初的灵感其实来自南宋另一幅名画,《骷髅幻戏图》。这是一幅画面诡异、与传统题材迥异的作品。当我得知这幅画与《千里江山图》都收藏在故宫时,就兴起了一个创作念头——写一个在故宫中发生的两幅名画交融的故事。
关于作品的特质,我一直追求传统文化和传统历史相关的内容,尽管有观点认为历史对未来是一个包袱,但我并不这么看。我觉得历史虽然很缓慢,但它一直在不断变化,从历史角度来看,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以及未来所做的事情,终将有一天会成为历史。因此,我希望通过我的故事呈现这些特质,这些特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家、文化息息相关,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想将我们文化中的一些特质,如民俗和历史元素表达出来,这可能对评委和观众产生了触动。虽然各国文化不同,但人性上的东西是相通的,都可以有共鸣。
新京报:这次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行,你来参会有什么感受?
海漄:这次大会的规格确实特别高,我来之前没有想到。尽管我参加的科幻迷活动不多,但我一直认为科幻迷相对较小众,即使举办活动,规模通常也较小。在成都,我的想法发生了转变,成都把科幻当作一个产业来发展,国内其他城市都没有这种氛围,我认为这种氛围很好。包括我坐班车过来时,发现门口的一条路被称为科幻大道。对于科幻迷或科幻作者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科技、科幻、科普三者之间的关系?
海漄:科幻既不属于科普,也不属于科学。科普和科学必定是科幻最基础的东西,如果科普和科学不存在,科幻也不可能存在。科幻相对于其他类型文学,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平等的,没有特别高人一等的地方。但是,为什么科幻的生命力会这么强?实际上,取决于我们的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以科学为根基创作的科幻小说总会有新的出现。
科普需要将深奥的科学原理传播给普罗大众,这样有助于提升科学素养,扩大科幻小说的读者群和受众,这是一个基础。然而,科幻并不仅仅是科学,它还具有引导性作用。例如,我记得之前王晋康先生提到过,许多大学生看了他们的小说后,选择了生物专业,甚至包括我们现在举办的一些活动,很多年轻人对科学产生兴趣和向往,这些兴趣可能通过一部科幻作品产生。
我认为科幻作品最精髓的并非故事或科学原理,而是对科学的崇拜和向往。只要将这种崇拜传递下去,我们的科学和科普会不断发展。这一点相较于其他作品,我觉得更为丰满。
新京报:你对当前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科幻的未来有什么预期?
海漄:我认为目前科幻产业爆发要素已经具备了,可能的差距就是临门一脚的契机,说不定《流浪地球》就是一个契机。现在产业上的很多东西其实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包括科幻平台和后面产业化运行方面相比过去已经成熟很多,至少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我觉得科幻的未来值得期待,我们可能正处于爆发前夜。我觉得并非每一部科幻作品的起点都要像《流浪地球》那么高,可能有很多先从低成本的小制作开始,逐渐形成一个产业。很多导演和作者愿意尝试这些事情,慢慢把产业做起来,在这些作品的基础上,会出一些精品。在市场上产生巨大反响的精品中,我们科幻作者应该更努力写出更好且能得到市场认可的作品。目前国内科幻作者在市场追求和认可方面仍然不够高,我觉得我们需要多加努力。
新京报记者 罗亦丹
《新京报》2023年10月23日第A10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上》《北京西郊故事集》马来文版翻译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 手机壳消费“服装化” 年轻人“手握时尚”
- 《中国奇谭》研讨会举办 何为“国风”魅力之源?
- 十五运会倒计时300天,来一场湾区宝物热身赛 |文化中国行
- 俄乌交换被俘人员 各向对方移交95名军人
- 对俄制裁再升级!日本新增超750个品类禁运对象
- 湖北—俄罗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对话会武汉举行
- 探索现代化综合高中建设实现高中教育扩优提质
- 朝中社:金正恩发布政令,批准《朝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 特朗普告诉以总理:若输掉美大选,中东战争恐难阻止
- 如何延缓孩子近视进展?眼科专家详解
- 警方再提醒:骗子冒充“京东金融”诈骗
- 走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一张蓝图变实景
- 中国驻南非临时代办会见南社会发展部长和西北省副省长
- 湾区三分钟丨这场技能界顶流赛事带来哪些“新”启发?
- “闯”出更多首创性改革成果
- 浙江浦江:聚贤智贤力 赋能新质生产力
- 山西永济面向全球征集红娘形象IP
- 广西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 亲朋好友南京追思杨苡:再会!百岁“少女”
- 热门推荐
-
- 日本中野市议长之子持刀枪杀人致4人死 已被抓获
- 一艘油轮在红海被导弹击中!胡塞武装回应
- 俄罗斯画家眼中的“丝绸之路”:给我们力量,让彼此更靠近
- 央行: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精准施策、持续发力 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 让“二师兄”住楼房、吹空调 四川遂宁创新养猪模式
- 美国正式恢复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
- 斗鱼发布清朗专项行动阶段成果,严打违法外部链接引流行为
- 两部门调度指导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老哈河堤防溃口险情处置工作
- 今冬北方口岸首船智利车厘子运抵天津港
- “双11”套路多 一不小心就“白花钱”
- 女子接诈骗电话硬核回怼 一句话让冒牌警察“破防”了
- 宁夏布局“路空一体”立体交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 四轮低速电动车产业路在何方
- 178件(套)南方各民族银饰亮相太原博物馆
-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为海洋生态注入不确定性风险
- A股8月首日遭遇调整 交运设备板块逆势上涨
- 公诉机关建议对余华英判决死刑
- 从一桌菜到一座城 杭甬上演金秋“美食双城记”
- 出境游市场复苏有望加速 国际航班恢复带来利好
- 中新健康丨北京疾控提醒:发热、咽痛、皮疹,小心猩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