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作家海漄获雨果奖 作品灵感来自《千里江山图》
中新网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王诗尧)10月21日晚,备受瞩目的2023雨果奖在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来自中国的“90后”作家海漄从“60后”的刘慈欣手中接过了雨果奖奖杯。他凭借《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作品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海漄是谁?《时空画师》讲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会得“雨果奖”?在互联网上的一片祝贺声中,还有许多人带着想要深入了解的疑问等待解答。
理想照进现实
金融工作者的星辰大海
海漄,1990年生于湖南湘潭,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工作,现在是一位金融工作者。颁奖典礼的前一晚,他从深圳赶到成都,一路上仍带着强烈的不真实感。
“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但我在下班途中,在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这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关,互不干涉的平行世界,但现在在成都,这两个世界融合了,理想照进了我的现实。”从刘慈欣手中接过奖杯后,海漄发表了如上获奖感言。
“海漄”这个笔名,源自很久之前他爬过一座海边小山时有感而发。而他迷上科幻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
小时候,老家小城中足有3层高的新华书店,是海漄寒暑假时的“游乐场”。他在书店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陷在包罗万象的知识海洋里流连忘返。《海底两万里》《珊瑚岛上的死光》《古峡迷雾》……成为他在科幻上最早的启蒙。
上了初中,海漄偶然一次从同学手中借到了一本《科幻世界》,立即被潘海天的《饿塔》所震撼。从此他一期不落地购买《科幻世界》,也正式开启了科幻世界的大门。
等到真正自己动手写作是到了大学时期,当时他处在即将步入社会的茫然期,想用创作来排解那些细微纠结的心理。不过,他将这次尝试定义为“玩票”,毕业后忙于工作的海漄很长一段时间无暇提笔。直到2016年前后,他才重新开始写作,一腔热血仍未冷却,最终于2019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血灾》。
如今,作为“兼职”科幻作家的海漄,依旧只有下班和节假日才有时间创作。好在他没有特别耗费时间的其他爱好,这样挤出来的空闲时间就被他全用在家中创作。
旷世名画的传奇
与天才少年的陨落
《时空画师》发表于2022年,灵感来自于《千里江山图》作者、天才画家王希孟的人生经历。该小说从故宫博物院闭馆日惊现“幻影”开始,追溯了一幅虚构的名画创作以及“当时”的朝野权力斗争故事,将近几年很热的“在故宫修文物”话题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推理、科幻相结合。
此前,海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创作的初始是他无意在央视节目《国家宝藏》中,关注到王希孟及其所画的《千里江山图》。“根据画末题跋,作者作此画时年仅十八岁。这位名为‘希孟’的天才少年,何德何能竟得于书画一途自号‘天下一人’的宋徽宗亲自指点?他又师承何处,未及弱冠便有如此功力?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翻阅相关资料。”
随着了解越深入,海漄越发对王希孟的故事着迷。他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天才少年如此惊艳绝伦的开场竟成为绝唱。他短暂、曲折的一生,背后隐隐透出权野纷争。
再回到画作本身,《千里江山图》中大量景物被证实在现实中有原型,却遍布全国各地,无轨迹规律可循。远在交通不甚发达的宋代,年纪轻轻的王希孟又是如何能够饱览大宋山河?
后来他又关注到南宋另一幅名画——李嵩创作的《骷髅幻戏图》。画中一个学着正常人穿衣戴帽的大骷髅席地而坐,手中提线操纵着小骷髅。大骷髅的背后坐着一名女子怀中抱着婴儿,此刻正平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们的正对面是两名孩童,其中一个婴儿跪地爬行,并向着小骷髅伸出右手。
令人诡异的画面,活人与骷髅、生与死,同时出现于画面中,在中国古画里极为罕见,也因此引起了后世的种种猜测解读。而这幅作品又恰巧与《千里江山图》一同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就这样,一个创作灵感瞬间降临,海漄决定写一个在故宫中发生的两幅名画交融的故事。
矛盾的历史科幻?
是过去也是未来
除了获奖的《时空画师》,海漄此前创作发表的《龙骸》《走蛟》《尽化塔》等科幻作品,大多涉及历史和传说。
为何对传统文化、历史题材特别青睐?原来海漄曾在大学时期迷上看纪录片和历史片。他想试着将历史的厚重和空灵的想象结合,期待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既有宛如纪录片的真实感,又结合了历史的厚重感,再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共同搭建成一个奇妙的科幻世界。
海漄曾在某次采访中细致分析了历史科幻的成因。在他看来,历史科幻是个矛盾的产物。因为很多时候,历史代表的是“过去”。但事实上,它是动态,缓慢而滚滚向前的。“某种意义上,历史科幻不是为了寻找一块新异域去探险,而是从这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中重拾那些可以打动我们,打动全人类的东西。它是过去的,但面对的却是未来。”
对于海漄本人来说,这次获得世界科幻领域最高奖意义重大,却也终将成为过去。但对于未来中国科幻力量的发展壮大,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下一个“刘慈欣”、下一个“海漄”或许正在路上,让我们共同见证中国科幻的崛起。(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网约车火车站接客也要“留下买路钱”?
- 新疆兵团:春管春种正当时 科技赋能跑出“加速度”
- 天津市第四届“中华文化研习营”开营
- 打造“心理+AI”人才高地 上海交大心理学院成立
- 中国国产人工心脏“火箭心”获批上市
- 何超莲:港珠澳大桥让澳门没那么远
- 发力特种钢材 湖南娄底“老钢企”以“新应用”促转型升级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集卡预约平台上线试运行
- 游西安品古韵 外籍女孩沉浸式体验汉服之美
- 中国明确钢铁等四大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
- 中国建设银行家族信托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
- 乡约福建:让乡村文旅“流量”变“留量”
- 全国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超700万本
- 2024不夜重庆生活节启幕 200余场特色消费促销活动接连上演
- 多彩旅游模式拉动新消费 激发文旅市场“新新”向荣
- “奋斗者”孔繁荣:中国“智造浪潮”里的“弄潮儿”
- 江西靖安:凝聚统战合力 激活文旅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 洗牙是牙缝变大的“真凶”?这里面误会大了
- 早秋螃蟹上市身价不菲论只卖
- 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641列 发送货物93.6万标箱
- 热门推荐
-
- 6分钟的生死救援!
- 粤港澳工商界南沙书画展在广州开幕
- 韩执政党党首与国务总理称将定期会面稳定政局 在野党批其违宪
- 70名一线职工比宣讲 安徽山东选手获金奖
- 历史名人化身当今“红人” “昌硕故里”掀文旅新潮
- 俄乌局势进展:俄方同意延长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60天 欧盟延长对俄个人和实体制裁
- 想要产后身材不走样?试试“低碳水+高蛋白”饮食
- 周大新“上新”:长篇封笔 故事继续
- 浙江区域观察:“缺水”城市何以让用水大户安心发展
- “上海旅游”品牌发展指数发布 京沪品牌建设发展水平“好”
- 2023成都创交会开幕 赋能现代化产业发展
- 中国年轻人流行城市漫步 偶遇中寻找“远方”与“宝藏”
- 山西开展联合检查 推进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 青海省发布寒潮黄色预警 气温将累计下降8至10摄氏度
- 探访上海首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子女爱心寒托班”
- 未来,“打飞的”上班不再是梦 2到3小时车程减到30分钟
- 四川雅砻江腊巴山风电项目投产发电
- 广西打造“桂药膳”品牌 促中医药(壮瑶医药)振兴发展
- 中国国产支线客机新名C909 累计交付150架载客超1700万人次
- 外商投资湖南青睐制造业